李怡萱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積極倡導生活化教育,他曾經這樣說,教育如果不通過生活就不能稱之為教育,生活需要教育,教育是為了生活。這就說明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英語教學應該從學生學習興趣、生活經驗與學生認知水平出發,倡導參與、實驗、合作交流與體驗的學習方式,讓語言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大膽實踐和自主學習的過程。可是,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根深蒂固,為數不少的老師習慣于講解英語知識、英語技能,忽略了學生的“生活世界”,久而久之,學生就對英語教學失去了興趣,甚至產生厭倦心理。因此,怎樣在英語教學中挖掘生活資源,將“生活”引入課堂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下面我就針對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僅供大家參考:在教學中,只要我們涉及語法知識學生就提不起精神,課堂氣氛很沉悶,學生回答問題也不積極,基本上是我們老師“一言堂”,發揮不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當然不好。新課改提出:課程應該由“學科”走向學生,課程既是“文本”課程,也是“體驗課程”,關注學生生活世界,讓課堂教學從“拓展知識”轉變為“回歸生活”,賦予教育生活意義。因此,在學習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教材時,我采取了這樣的教學措施:(1)課堂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葉圣陶先生說:“教材就是例子。”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把生活中的鮮活例子引入課堂,讓學生覺得自己并不是在學習教材,而是演繹生活事件。例如,在學習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調查活動:每人發個調查表,讓學生把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寫在調查表上,并用英語說一下喜歡的原因。同學們對這一活動很感興趣,很有趣,很快完成了教學任務。(2)在生活中運用。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可是,由于多種原因,學生在生活中不愿意說英語,于是,我常常讓大家用英語問候:“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課前5分鐘說話;借東西用英語交流等等。
只有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體驗、實踐,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英語教學從生活入手。我相信,我們的英語教學定會越來越精彩,英語定會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李一白.創設初中英語教學生活化多類模型.教師,2009(16).
[2]孫艷飛.揚生活風帆,構精彩課堂:打造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大課堂[J].校園英語:上旬,2015(1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