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輝 張建云
摘 要: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這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處于教學、科研與管理第一線的高校教職工黨組織,是聯系和團結高校師生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其對于加強和改善高校黨的領導及建設,調動高校教職工職工的積極性和戰(zhàn)斗性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高校教職工“三型”黨組織建設的意義入手,在分析當前高校教職工三型黨組織建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高校教職工“三型”黨組織建設的思路、建設途徑及方法。
關鍵詞:高校;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
中圖分類號:D267.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2-0171-03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以下簡稱“三型”)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提出,是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新的執(zhí)政理念和黨的建設目標,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三型”政黨建設是我黨首次提出,從提出至今,時間較短,國內當前對此課題的研究也尚處于起步階段,而關于高校教職工“三型”黨組織的建設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不論是理論還是從實踐上講,這都是一個嶄新而極有意義的課題。
一、高校教職工“三型”黨組織建設的意義
高校教職工黨組織作為黨在高校的基層組織,是高校黨組織在教職工中的戰(zhàn)斗堡壘,其處于教學、科研與管理的第一線,是聯系和團結高校師生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是宣傳和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及路線,加強和改善高校黨的領導及建設,調動高校教職工的積極性和戰(zhàn)斗性,團結帶領廣大教職工在教育戰(zhàn)線上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基礎力量。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高等教育的內容與形勢也在發(fā)生著深刻變化,廣大師生的思想、觀念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這也對高校教職工黨組織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針對高校教工黨組織建設發(fā)展的新形勢,開創(chuàng)高校教工黨組織建設的新途徑,充分發(fā)揮高校教職工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提高高校教職工的凝聚力,是當前高校教職工黨組織建設面臨的新課題和新任務。
“三型”黨組織建設理論的提出,為我們加強高校教職工黨組織建設提供了指南。在高校教職工黨組織中開展“學習型、服務性、創(chuàng)新型”黨組織建設,一方面有利于發(fā)揮其作為高校基層黨組織政治核心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另一方面對于促進校園和諧建設,推動高校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當前高校教職工“三型”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
首先一些高校的黨員和領導干部對基層教職工黨組織建設的思想認識不足,認為開展黨建工作會擠占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黨建工作就應該為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讓路,重業(yè)務,輕黨務的現象在一些高校依然很普遍。一些高校的基層教工黨組織領導成員大多是系、所或者科領導兼職[2],并且不少支部書記都有青年骨干教師來擔任,其工作壓力已經很大,支部工作完全是依靠主觀能動性和奉獻精神,缺乏持久動力,還有就是其黨建工作知識、經驗和方法欠缺,對支部成員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也不夠。
其次是教工支部成員,因為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緊張繁重,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自身的業(yè)務發(fā)展上了,對支部的工作缺乏熱情及必要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另外支部的組織生活僅限于上級文件內容與精神的傳達指示,缺乏理論內容的深入理解與理論實踐方法的探索,致使形式單調枯燥,效果和質量也不高,從而使組織生活流于形式,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極大地影響了黨員學習教育效果。
還有一些高校的基層教職工黨組織制度不夠健全,缺乏系統(tǒng)性,如黨員考核評價體系、服務質量監(jiān)督體系、創(chuàng)新獎勵激勵機制、監(jiān)督考核制度,這些都制約了高校教職工黨組織的建設。
基于以上種種因素的影響制約,在高校教職工黨組織中開展“三型”黨組織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在教職工黨組織的學習問題上存在著:學習理念陳舊、學習內容空泛,學習方式局限于傳統(tǒng)的灌輸方式,缺乏學習的多樣性;教職工黨組織的服務問題上存在著: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意識淡薄、“四風”問題突出、服務工作被動滯后、服務工作重形式輕實質[3];在教職工黨組織的創(chuàng)新問題上存在著:開會、發(fā)通知、傳文件等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的固定黨建工作模式,沒能及時適應新形勢下不斷發(fā)展的高校教學、科研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帶來的重大變化,極大影響了廣大教職工黨員的學習自主性、服務能動性與開拓創(chuàng)新性,進而影響了高校三型教職工黨組織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探索新時期高校教職工“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黨組織建設已成當務之急。
三、高校教職工“三型”黨組織建設的思路
(一)堅持正確的理論導向
在高校教職工中開展三型黨組織建設,首先必須堅持正確的理論導向,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提出的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繼續(xù)鞏固和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將其與組織學習相結合,與開展服務相結合,與創(chuàng)新工作相結合,體現到教職工組織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為做好各項工作奠定堅實基礎,確保高校教職工“三型”黨組織建設的正確方向。
(二)堅持三手齊抓,協(xié)調發(fā)展
“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教職工黨組織建設是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工程,學習型是前提和基礎,服務型是落腳點和目的,創(chuàng)新型是動力和源泉,三者緊密聯系,相互促進。在高校教職工“三型”黨組織建設的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堅持學習、服務、創(chuàng)新“三型”一體化發(fā)展,三手齊抓,才能取得最佳效果[4]。
(三)堅持將“三型”建設與中心工作相結合
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yǎng)始終是高校工作的中心任務,因此在高校教職工中開展“三型”黨組織建設必須正確處理好其與業(yè)務工作的關系,找準黨建工作與日常業(yè)務工作的結合點,做到黨建工作與教學科研中心工作有機融合,共同發(fā)展,以有效調動廣大教職工黨員的積極性。
四、高校教職工“三型”黨組織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一)以加強思想建設為根本,著力推進學習型教職工黨組織建設
學習型黨組織的建設,要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學習觀念,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對于組織及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性,把學習融入教職工黨員業(yè)務工作和基層黨組織建設中,使學習成為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動力,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和氛圍。
一是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精神,用黨的最新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同時要注意學以致用,堅持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注意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規(guī)律,并及時地進行歸納和總結,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以學習提升工作,以工作促進學習。
二是要落實一套完整的學習保障機制,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組織的學習活動。首先要制定完整的學習制度,強化學習主體,明確學習目的,定期開展學習活動,形成組織學習的制度化、常態(tài)化運行機制;其次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獎懲制度,把組織的學習與黨員干部的選拔和任用等工作相結合,把黨員個人的學習情況進行量化,納入黨員的年終工作考評中,獎勤罰懶、獎懲分明,不斷提高學習型教工支部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水平[5]。
三是要豐富學習的方式,創(chuàng)新學習的載體,傳統(tǒng)的教工黨支部的學習形式主要以灌輸為主,內容單調枯燥、形式陳舊落后,無法充分調動支部成員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新時期,教職工的學習應注重如視頻、音頻、專家報告、調查研究、主題黨日、知識競賽、參觀考察等多種形式相結合,集體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創(chuàng)建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學習形式,努力提高教工黨員的參與性、互動性和興趣性。在學習的載體上,應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飛信群、微博和郵箱等網絡媒介平臺,開展支部的學習活動,及時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及法規(guī),促進支部成員間的互動交流學習,保證支部學習的時效化和快捷化。
(二)以服務師生為宗旨,著力推進服務型教職工黨組織建設
創(chuàng)建高校服務型教職工黨組織,是黨的組織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高校黨組織密切聯系師生群眾、構建和諧高校校園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高校教職工黨組織中開展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對于促進高校綜合改革,提升高校的綜合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要強化服務理念,增強服務意識。建設高校服務型教工黨組織其核心在于服務廣大師生黨員及群眾,為師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促進學校和學院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等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為此支部黨員自上而下要牢固樹立宗旨服務意識,鞏固和發(fā)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經常性地“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把為師生群眾服務的理念和意識落實在思想和行動上,切實真正關心和解決師生群眾的所思、所需、所想和所盼,為他們解難題、辦實事,不搞形式主義,不做表面文章,才能充分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提高全心全意為師生群眾服務的能力。
二是建立有效服務評價體系,保證服務的長期性、實效性。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是一項經常性和長久性的工作,它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服務制度和保障機制來保證其長效運行。首先是建立健全服務廣大師生群眾的考核考評指標體系,把教職工黨組織為師生群眾提供服務的優(yōu)劣作為考評及選拔干部的重要依據;探索建立教職工黨員公開承諾制度,健全完善以群眾滿意度為標準的服務效果評議機制,促進支部干部和黨員真正把服務師生群眾的承諾落到實處。
三是是健全靈活有效、切實可行的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以調動支部黨員做好服務師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另外要搭建服務平臺,保證服務的場所、設施及經費等,為支部開展為師生服務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三)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著力推進創(chuàng)新型教職工黨組織建設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活力的源泉[6]。堅持不斷創(chuàng)新,是加強高校教職工黨組織建設的根本途徑。新形勢下,教職工黨組織必須解放思想、轉變思維,用創(chuàng)新理念引領支部的發(fā)展,努力做到思想上創(chuàng)新、機制上創(chuàng)新、方法和載體上創(chuàng)新,自覺服從、服務于學校、學院的中心工作,服務于廣大師生群眾。
一是創(chuàng)新服務思想和理念。高校教職工黨組織要立足高校黨建新形勢,積極強化自身使命,提高思想認識,要樹立將教工黨組織建設納入學校、學院中心工作的總體布局中,將組織的建設與學校、學院的具體工作有機結合,避免黨建工作與行政工作出現兩張皮的現象。不斷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強化運用創(chuàng)新理念破解教學、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中的新情況、新變化、新挑戰(zhàn),將黨支部思想建設的落腳點,放在為本單位落實學校、學院中心工作提供思想保障上。
二是創(chuàng)新服務機制。完善的工作機制是高校教工黨組織有效履行職責的重要保證,必須要有完善的制度來統(tǒng)一黨員的思想和行為。創(chuàng)新教工黨組織工作機制,重點應加強制定并不斷完善教工黨組織建設的學習、考核及獎懲等相關制度,并加強貫徹落實和執(zhí)行,以保證和有效推動教職工黨組織黨建創(chuàng)新工作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長效化。
三是創(chuàng)新服務方法和載體。教職工黨組織要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探索黨支部建設的新途徑、新載體,不斷改進和完善支部的工作方法及活動載體,提高黨組織工作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圍繞中心工作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內容,切實提高組織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吸引力。只有這樣,組織建設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教職工黨組織也才能不辱使命,成為提升高校黨建科學化水平和高等教育事業(yè)科學發(fā)展的堅強戰(zhàn)斗堡壘。
五、結語
高校教職工“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黨組織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在其建設過程中,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堅持正確的理論導向,“三型”齊抓,有機結合,協(xié)調發(fā)展,建設充滿生機活力的高校教職工“三型”黨組織。同時,在新形勢下,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我們必須以改革創(chuàng)新、求真務實、奮發(fā)有為的精神,推動和完善高校教職工“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黨組織的建設與發(fā)展,提高高校教職工黨組織建設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趙乾鋒,胡文聰.對高校教學科研型黨支部建設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4(8).
[3]胡燕.高校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黨組織建設研究[J].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14(2).
[4]喻慧.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高校黨組織的思考[J].學理論,2014(36).
[5]黃建軍.芻議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基本特征[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7).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