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波 鄭良秀
摘 要:文章將朋輩教育理念應用到學生黨員教育中,從支部委員會建設、發揮優秀黨員榜樣作用、規范組織生活、重視黨員志愿服務、拓展黨員教育陣地、加強黨員教育效果反饋等六個方面,探索了學生黨員教育的新模式,并采用問卷與訪談的形式,分析了學生黨員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朋輩教育;學生黨員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6)11-0090-03
學生黨員是一個互動性較強的朋輩群體,具有相似的社會環境、思維特點、價值觀等,彼此之間能提供經驗分享、情感支持與幫助,具有親近性、認同性、安全感等優勢。而朋輩教育是在課堂教育、輔導員教育之外,充分開發學生資源,發揮優秀學生群體的標桿作用、榜樣示范作用和激勵作用,從而成為對廣大學生產生影響的重要方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體現。因此,探索朋輩教育在學生黨建中的實踐作用,是促進學生黨建工作、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黨員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式。
目前許多高校也開始將朋輩教育理念應用到學生黨建工作中,探索有效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新途徑。戴一菲(2012)認為,朋輩教育的理念對促進構建學生學習型黨組織具有以下作用:整體性引導,充分發揮學生伙伴的作用,通過有計劃和系統的學習活動引導同輩學生黨員之間進行分享、交流、溝通、研討,形成一種持續性學習、創新性學習的氛圍;滲透力提升,淡化了學生心目中固有的“距離感”,思想交流與溝通變得更加直接有效;覆蓋面擴大,朋輩教育有助于知識覆蓋面的擴大和工作方法的全面化[1]。首都醫科大學基礎學院于2007年開始實行朋輩教育制度,在學生黨建中收效良好。將黨支部按照年級分成三個黨小組,每個黨小組負責聯系各自年級的所有班級,即每個班級都有固定的學生黨員負責人,開展“黨員進班級”系列活動,講解黨的基礎知識、入黨流程、分享心路歷程等,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2]。筆者也于2013年至
2015年間,將朋輩教育的理念應用到學生黨建工作中,探索學生黨員教育的新模式。
一、朋輩教育理念下學生黨員教育模式的構建
(一)強化支部委員會建設
選拔在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各個方面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生組建學生黨支部委員會,充分發揮優秀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和榜樣作用,帶領并影響支部黨員積極投入到自我教育、支部建設和服務群眾的工作上。學生黨支部采取以支部委員會建設為中心,覆蓋每個黨小組組長的二級培養機制,根據每學期初制訂的黨支部工作計劃,對黨支部和黨支部書記的工作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使黨支部書記既有壓力,又有動力,找準工作位置;每學期末開展黨小組組織生活會評比,從內容、形式、影響力、好評度等方面對黨小組組長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進行綜合評價。通過這種形式的工作評價,促使班子不斷總結和反思,進而有益于支部班子建設。同時,黨支部的班子成員需要參加學院的學生干部骨干培訓班,參與為期兩個月的思想教育和工作技能的培訓,組建成為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思路清晰、工作規范”的學生黨建干部隊伍, 為深入開展學生黨員教育工作奠定基礎。
(二)充分發揮優秀黨員的榜樣作用
學生黨員的價值觀、行為、興趣等,在共同的學習生活領域內總是相互影響,要積極利用這種影響就要在發展黨員上嚴格把關,確保黨員發展的質量,讓黨員之間傳遞正能量,相互激勵。以2011級本科支部為例,在39名黨員中,有7名獲得過國家級獎項,有7名獲得過省級獎項,有12名獲得過5次及以上的校級獎項,有13名在大學中獲得過甲等或乙等獎學金,有10名獲得過校外獎學金。支部的黨員隊伍也是一支活動經驗豐富的隊伍,有16人曾在學生會擔任職務,8位在學校其他社團擔任職務,且大部分學生都參加過班級等其他形式的學生組織。正是在這樣一支由優秀黨員組成的隊伍的積極努力下,該支部逐漸建設成了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師生反映好的優秀組織,他們的個人事跡在年級中也起到了較好的榜樣作用。
(三)采用分組制規范組織生活
組織生活是加強學生黨員政治理論學習的重要平臺,對于防止學生入黨后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自覺抵御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政治理論教育能幫助學生黨員真正懂得入黨只是提高思想水平的一個新起點,而不是終點;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僅要在組織上入黨,更要在思想上入黨。組織生活會需要引導學生黨員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解,認真學習貫徹黨章,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深入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同時,組織生活又需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突破傳統的讀文件、聽報告的單一教育形式,以更豐富的形式開展。
根據學生反映的理論學習組織生活沉悶枯燥的現狀,為打破班級壁壘,加強跨班級黨員的交流與協作,發揮朋輩教育的作用,各黨支部的組織生活會采取小組負責制,采取隨機分組的形式將全體黨員和預備黨員分為四組,輪流負責每月組織生活會的策劃、組織及總結。通過這種方式,每一位黨員都能參與到黨支部組織生活會的策劃、安排以及組織開展的過程中,激發其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組織生活會在保證教育意義的同時,實現形式的創新性與多元化。發揮每一位黨員、預備黨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能力,是朋輩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黨支部的政治理論學習由原來的集中對文件的學習變成了豐富多樣的學習形式,如通過知識競賽的形式學習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通過撰寫心得體會分享討論的形式學習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通過參觀校史館、主題講座的形式深化對“中國夢和西財夢”的理解,通過觀看并討論李克強總理答記者問的視頻關注兩會,等等。豐富的學習形式體現了學生黨員的活力與創造力,也使黨員教育變得更加有效。
(四)突出黨員教育的實踐環節,重視志愿服務的教育效果
黨員志愿者服務活動,能夠較好地切入黨員個體的內心世界,激發個體的心靈共鳴,尊重黨員的個體價值、做人尊嚴和人格完整,努力形成追求先進性、踐行先進性的氛圍。在志愿服務環節,提倡志愿服務做到“有調研、有實踐、有成果”,并在實際推行過程中切實貫徹落實。
以“關愛城市美容師”——成都市環衛工生存現狀
調查及志愿者服務項目為例,參與項目的學生黨員在前期采用問卷調查方法,根據不同的工作城區、不同的工作性質、不同的自身狀況等因素對成都市環衛工人進行分層抽樣,對成都市環衛工人生存現狀進行了訪談,高
效率地獲得有效問卷100份。問卷主要從環衛工人的基本信息、生活狀況、工作狀況、心理狀況、工資與福利五個方面展開調研。調研之后,學生黨員設計并開展了系列的志愿服務:1.制作以環衛工為對象的視頻,通過新媒體傳播,引起更多人對環衛工人的關注和關愛。2.在微博、人人兩大平臺同時推出“網絡關愛行動”,呼吁大家加強對環衛工群體的關注,并提出關于垃圾分類處理的倡議。通過開啟微博熱門話題——隨手拍“城市美容師”,用拍照互動的方式來引導網民對環衛工人工作情況進行討論。3.“暖冬”義捐,義捐活動分為三個階段:項目物資募捐—二手義賣—項目物資捐贈。利用學生們的愛心捐贈和義賣所得購買口罩、耳罩以及防寒手套,并將這些物品義捐給成都市環衛工人,用實際行動表達關愛。4.角色體驗——“我當環衛工”,通過親身體驗環衛工人的辛勞來反思和號召對環衛工人的尊重、對環保的關注。完成調研和志愿活動后,學生黨員還撰寫了關愛城市“美容師”項目報告,反思整個過程的體驗和收獲。
從志愿服務項目的設計、實施到最后撰寫報告都由學生黨員自行完成,充分調動學生黨員的積極性、激發其創造力,在志愿服務過程中的相互討論、分享感受與體驗、相互學習,達到了在學生黨員中產生積極影響的效果,是朋輩教育理念在學生黨員教育中的具體體現。
(五)充分利用各類媒介,拓展黨員教育陣地
第一,采用黨建播報進寢室的形式,將黨員教育拓展到學生黨員的生活區。黨建播報的主要內容包括支部動態、黨的方針政策解讀、招聘實習信息以及生活百科等。黨建播報活動的開展讓黨支部信息更加公開、透明,讓基層群眾人人都能知情與監督。同時,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有助于提高學生黨員和普通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及時了解國家時事政治,增強對政治的敏感度。此外,黨建播報上的招聘、實習、比賽、講座等信息貼近學生們的生活,也體現服務群眾的特點。黨建播報采取各黨小組輪流負責的形式,調動了黨員、預備黨員參與黨員教育的積極性。
第二,利用網絡快捷便利的特點,宣傳諸如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解讀、學院學生黨建工作進展等消息,讓網絡成為學生黨員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場所,讓正確、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領網絡陣地, 增強網上教育學生黨員的靈活性,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六)注重黨員教育效果評估
由于學生黨支部采取以支部委員會建設為中心,覆蓋每個黨小組組長的二級培養機制,因此,每學期末會根據黨支部的工作目標,由各支部全體黨員和預備黨員從內容、形式、影響力、好評度等方面對支部書記、支部委員和各黨小組組長進行綜合評價。此外,由各支部設計組織生活會效果評估問卷,于每學期期末在學生黨員間展開調查,進一步了解學生黨員教育的進步、尚存在的問題、學生黨員的建議等,為下學期開展黨員教育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二、朋輩教育理念下學生黨員教育模式的實施效果
為考察朋輩教育理念下學生黨員教育模式構建的效果,筆者采用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展開調查,結果如下。
(一)組織生活會規范性增強,學生黨員參與積極性高
調查顯示,在優秀的班子成員帶領下,通過分組制度,組織生活會的規范性增強,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10.5%的學生黨員在組織生活中扮演起了組織者,61.4%的學生黨員成為組織生活會的主動參與者。80.6%的學生黨員評價自己參加組織生活會的積極性比較高或非常高,78.2%的學生黨員認為身邊的黨員參加組織生活會的積極性比較高或非常高。同時,組織生活會的出席率達到95.6%,87.2%的學生黨員參加組織生活會從未遲到。此外,在思想層面,在問到“你認為學生黨員為什么需要參加組織生活會”時,61.4%的學生黨員認可“作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我們應該積極參與黨內各項活動,為黨的建設出謀劃策”,82.5%的學生黨員
認可“組織生活會的開展可以增長我的見識,了解黨的方針政策、時事新聞”,86.0%的學生黨員認可“組織生活會的開展可以使學生黨員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支部凝聚力增強”。訪談表明,學生黨員認為組織生活是每一位黨員必須參加的教育活動,是保持黨員先進性、爭做優秀共產黨員的基礎活動。他們愿意參加組織生活,更愿意自己根據支部特點和當前學生黨員的關注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有效的組織生活。組織生活會規范性的增強,不僅調動了學生黨員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其教育效果也得到了大多數學生黨員的認可。32.3%的學生黨員認為組織生活會的開展對黨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67.7%的學生黨員認為起到了部分作用,無人認為完全沒有作用。
(二)教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學生黨員滿意度增高
在各支部支委和黨小組的策劃下,學生黨員教育形式囊括了知識競賽、視頻觀看、討論式學習、專題講座、參觀學習、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內容涉及了中央或上級黨組織的文件和政策解讀、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時事政治、先進事跡、志愿精神等,豐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受到學生黨員的歡迎和認可。針對學生黨員教育形式、教育內容、教育氛圍的評價,調查顯示,71.9%的學生黨員對黨員教育形式滿意,28.1%的學生黨員認為一般,59.6%的學生黨員對黨員教育內容滿意或非常滿意,40.4%的學生黨員認為一般,73.7%的學生黨員對黨員教育氛圍滿意或非常滿意,22.8%的學生黨員認為一般。
(三)志愿服務教育效果顯著,學生黨員素質明顯提升
志愿服務作為學生黨員教育的重要方式,主要根據體驗式學習的理論基礎,通過學生黨員在親身實踐過程中所見、所思,引導學生展開總結。研究通過訪談的形式調查志愿服務的教育效果。就“參加志愿服務對你來說最大的體驗是什么”而言,學生的反饋是認識不一樣的世界和群體,更加感同身受地體會到其辛酸;開始思考怎樣去幫助別人,想要繼續做志愿服務。就“參加志愿服務對你有什么幫助”而言,學生的反饋是,拓展視野、增加見識,同時,志愿服務項目大家都有參與設計和實施,這也增強了自己的組織協調、團隊協作等方面的能力。且大多數學生都是自愿參加志愿服務,因為這些志愿服務項目是他們自己發起并組織策劃的,有成就感,這種體驗與以往很不同。志愿服務通過將學生黨員置于真實的環境中,引發其真實感受,從而觸動學生黨員對現實的思考,切實提高了其思想覺悟。
參考文獻:
[1]戴一菲.論朋輩教育在構建高校學生學習型黨組織中的 作用和意義[J].高校輔導員,2012,(1).
[2]胡正娟,孫瑩煒,聶偉等.論朋輩教育在高校學生黨建班 建工作中的實踐[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