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玲
摘 要:在現代社會,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以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具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等重要職能。本文就作為場所的圖書館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實際價值和作用進行科學化分析,進而對其功能的創新進行積極探索,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圖書館;價值;功能;發展
作為場所的圖書館具有一段漫長的發展歷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不斷得到完善,能夠更好的滿足社會群體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并且為社會提供文明建設、文化素質、思想教育等職能,受到社會群體的廣泛關注。在此種情況下,加大力度對作為場所的圖書館進行思考與研究來促進其發展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圖書館場所的發展歷程
古代藏書樓和圖書館作為場所的主要功能是收藏和保存典籍;近代圖書館作為一個為讀者服務的社會文化機構,其主要特征是藏用并重,既是知識的殿堂,也是民眾的學習中心和教育中心。圖書館實現了虛擬與實體的高度融合與并存,但是其擔負的“收集、整理和提供”文獻資源和服務的核心價值依然沒有變化,只是傳統圖書館是以館藏為中心,而現代圖書館“以人為本”,以服務為中心。總之,現代圖書館依然是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場所。
2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圖書館場所價值和意義的再思考
在這種新的信息環境下,作為場所的圖書館的價值受到質疑。如果固守傳統而不思變,圖書館將存在被邊緣化的危機。質疑和危機促使圖書館加速轉型,實時調整自己的服務方面和內容,思考如何在場所和功能開發方面作出與時俱進的調整和適應性的改變,以化解數字化對圖書館場所的沖擊。圖書館的誕生,承載著一種知識為天下公器的價值觀;現代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和普及,承載著民主、自由和知識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現代圖書館學將圖書館當成是保障公民權利、促進社會民主的“社會制度”。所以,圖書館擔負著捍衛社會民主、正義、平等的重任,是人文理想的產物。場所圖書館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特殊的文化環境和氛圍,開放平等地為人們提供獲取各種信息和知識的自由,這是在其他場所或者網絡上所無法得到的。這體現了圖書館平等、公益、開放的人文屬性和場所價值。因此,社會和用戶對圖書館場所有著強烈的需求,作為場所的圖書館不會輕易消亡。
3 圖書館場所的功能拓展的思考與發展
3.1 圖書館場所的空間和功能再設計
就宏觀層面來看,圖書館是現代社會重要的文化場所,其中涵蓋著多元化的文化內容,能夠支持終身學習、教學與科研以及休閑娛樂等,是社會運行及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場所。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為圖書館場所的空間規劃以及服務方式等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此種情況下,如何更好地實現圖書館場所空間和功能的創新,是當前圖書館運行及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那么在圖書館場所的再設計過程中,應當堅持以人為本作為再設計的核心理念,積極營造現代化的場所精神,實現人與書之間的互動,充分挖掘新時代環境下圖書館場所 的重要價值,將圖書館場所塑造成社會群體生活中的重要場所,實現其精神的寄托,切實提高圖書館場所的運行質量。那么在圖書館場所的未來發展過程中,可以將圖書館塑造成一個多元化的場所,其中設置多個不同類型的主題區,既能夠進行知識的汲取,又能夠開展休閑娛樂,而媽媽們可以將孩子引領到圖書館里做游戲、看書、聽故事、繪畫等,從而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經營理念,促進圖書館場所的空間和功能再設計具有高度的合理性。本世紀之初建成的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它由3000多個座位和近五千平米的展廳組成,從空間上實現了知識共享空間、信息共享空間、休閑娛樂空間等,這也是目前圖書館場所及功能研究的導向所在。
3.2 圖書館場所功能的創新與展望
那么在圖書館場所的功能創新過程中,應當立足于空間和外觀設計創新的基礎上,轉變傳統圖書館的密閉空間環境,實現開發性的發展,積極為讀者營造一個舒適明亮的環境,實現圖書館空間設計的科學性,切實提高空間設計和環境布置的科學性和高品質,切實提高圖書館的實際功能價值。那么在空間和外觀設計的過程中,應當積極營造現代化的圖書館場所中的人文環境,最大程度上滿足社會群體的精神需求,也就是說,在圖書館場所空間設計和環境布置方面,應當保持高雅的格調和濃厚的文化氛圍,實現圖書文化與藝術景觀的有機融合,切實提高圖書館場所的品質。
與此同時,在堅持以人為本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圖書館空間設計和改造,最大程度上對圖書館空間進行釋放,切實促進圖書館空間功能的多樣性得以有效的發揮。近年來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對圖書館的功能逐漸提出了多樣化的要求,那么在圖書館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場所,在功能創新的過程中,應當結合讀者的實際需求,開對學習共享空間以及教學支援空間等進行科學化設置,促進圖書館場所的實際應用價值的有效發揮。在圖書館場所的功能創新過程中,可以以獨特的空間和外觀設計,來發展為地區品牌,進而從整體上促進圖書館場所形象的提升,真正實現圖書館實際應用價值的有效發揮,從而更好的為社會提供閱讀服務。以紐約圖書館為例,過去圖書館八成以上的業務都是圖書借閱,而如今占20%。其他八成以上的業務為非傳統讀者活動,如求職技巧、語言培訓等等。
3.3 圖書館的功能創新的展望
為社區服務正成為評價圖書館的重要指標之一。圖書館將更多更深入地融入社區,為塑造社區文化發揮積極作用。圖書館通過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不僅成為居民的學習中心、休閑娛樂中心和聚會交流場所,還成為他們職業發展的信息服務后盾,為提振社區的文化活力和促進社區的整體發展做出貢獻,從而強化居民對圖書館的認同感。圖書館的使命不再只是提供各種資源和服務,而應該積極地幫助提升用戶在各自社區中的創造力。
圖書館正由館藏閱讀空間轉變為以讀者為主的合作學習、合作研究、合作創造的交互式傳播空間。現在許多大學圖書館都通過開設信息共享空間,營建協同與交互式學習環境,吸引有共同研究興趣和志向的人來此交流和研討,引導學生從閱讀性的自修走向討論式的共同學習和研究。如我國上海圖書館,它充分利用了講座與教育的方式,建立了一個滿足于讀者終身學習的城市型教室,常年舉辦各種義務培訓活動。
4 結束語
就總體情況來看,圖書館場所在未來發展中,應當積極加強創新空間的設立,促進讀者在體驗、交流及創造中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以實踐來實現創意,促進圖書館研究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資源與知識的共享,促進圖書館場所的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段小虎,張梅,熊偉. 重構圖書館空間的認知體系[J]. 圖書與情報. 2013(05)
[2] 張凱勇. 英國倫敦創意店的教育實踐及對我國圖書館社會教育的啟示[J]. 圖書館雜志. 2013(08)
[3] 范并思. 公共圖書館的制度研究:十年回顧與述評[J]. 圖書館雜志.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