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琦
摘 要:白蓮教作為中國民間秘密的宗教組織,盛行于元明清三代。元代末年,農民起義蜂起,比較著名的就有紅巾軍起義,紅巾軍起義受到白蓮教的很大影響。本文重點論述白蓮教影響下的紅巾軍起義,從而總結白蓮教在起義中的作用。
關鍵詞:白蓮教;紅巾軍;起義
紅巾軍起義是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等領導的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于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潁州。因起義軍頭裹紅巾,故稱“紅巾軍”,又因其燒香聚眾,亦稱“香軍”。
元朝后期,以蒙古族貴族為主的統治階級,對各族特別是漢族人民的掠奪和奴役十分殘酷。蒙古貴族兼并土地,大肆侵占土地作為牧場,如大臣伯彥在泰定以前已經“賜田五千頃,到元順帝至元二年又一次賜田五千頃”。這些蒙古貴族和官僚以賜田的形式獲得土地,再以租佃的方式向農民進行剝削,農民失去土地淪為奴婢。官府橫征暴斂,苛捐雜稅名目繁多, “除稅糧、科差二者之外,凡課之入,日增月益。至于天歷之際,視至元、大德之數,蓋增二十倍矣。”
蒙古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實行了嚴厲的民族分化和民族壓迫政策,對廣大漢族勞動人民推行民族歧視、壓迫政策。元朝末年,政治腐敗,貪污賄賂之風盛行,統治者揮霍無度,政府財政入不敷出,濫發貨幣,造成通貨膨脹,人民生活更為艱難。加之黃河連年失修,水、旱、蝗災以及疾疫不斷發生,如“陜西自泰定二年至是歲不雨,大饑,民相食。杭州、嘉興、平江、湖州、鎮江、建德、池州、太平、廣德等路水,沒民田萬四千余頃”,天災人禍導致民怨四起,各地掀起農民暴動。其中影響較大的的就是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領導的紅巾軍起義。
1 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
至正十一年五月,爆發韓山童領導的紅巾軍起義。韓山童,趙州欒城人,其祖父“以白蓮會燒香惑眾,謫徙廣平永平縣”。元朝末年,韓山童 “倡言天下大亂,彌勒佛下生,河南及江淮愚民皆翕然信之”,期間結識劉福通。當時韓山童等人信奉的是彌勒佛,因此就叫做彌勒教或白蓮教,又因宣傳“明王出世”,又叫做“明教”,明教起源于唐代傳入中國的摩尼教,明教傳入中國后,與彌勒教和白蓮教相結合。
至正四年五月,河南歸德知府觀音奴向元朝中央政府報告說:“今河決白茅,日徙而北,失其故道,當疏塞以為地利”。黃河決堤后,沖壞山東鹽場,嚴重影響元朝政府的國庫收入。至正十一年四月,順帝“命賈魯以工部尚書為總治河防使,發汴梁、大名十三路民十五萬,”前去修復河道。賈魯開河后,韓山童及劉福通等人認為正是起義的大好時機,便抓住機會。他們一面加緊宣傳“彌勒下生”、“明王出世”,一面又散布民謠“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并暗地鑿出一只眼的石人,埋在黃陵岡要挖的河道里,石人挖出之后,大家驚詫不已,紛紛計謀造反。至正十一年五月初, 韓山童與其同道潁州人劉福通及杜遵道等人聚集了三千人在潁州潁上白鹿莊,“乃殺白馬黑牛,誓告天地,謀起兵,以紅巾為號”。因起義消息泄露,遭到官府圍剿,韓山童被殺。其妻楊氏、兒子韓林兒逃到武安山中。劉福通突圍后把起義群眾組織起來,一舉攻克潁州。因起義軍“以紅巾為識”,所以稱“紅巾軍”;起義軍多為白蓮教徒,燒香拜佛,所以也稱香軍。至正十五年“二月己未,劉福通等自碭山夾河迎韓林兒至,立為皇帝,又號小明王,建都亳州,國號宋,改元龍鳳。以其母楊氏為皇太后,杜遵道、盛文郁為丞相,羅文素、劉福通為平章,劉六知樞密院事;拆鹿邑縣太清宮材建宮闕,遵道等各遣子入侍。遵道得寵專權,劉福通疾之,命甲士撾殺遵道,福通遂為丞相,后稱太保”。至此,韓山童領導的紅巾軍建立龍鳳政權。
2 徐壽輝領導的紅巾軍起義
在劉福通領導的汝、潁紅巾軍起義的影響下,至正十一年八月,麻城鐵匠鄒普勝、彭瑩玉等人在蘄州起義,在鄂東一帶宣傳“天下大亂,彌勒佛就要降生”的思想,之后他們共同推舉徐壽輝為主,《明史》記載:“壽輝,羅田人,又名真一,業販布。元末盜起,袁州僧彭瑩玉以妖術與麻城鄒普勝聚眾為亂,用紅巾為號,奇壽輝狀貌,遂推為主。至正十一年九月陷蘄水及黃州路,敗元威順王寬徹不花。遂即蘄水為都,稱皇帝,國號天完,建元治平,以普勝為太師”。陳友諒,徐壽輝建立政權后,提出“摧富益貧”的口號,號召人民起來造反。這一口號受到人民的熱烈擁護,紅巾軍很快發展到幾十萬人,徐壽輝以現今黃岡市為中心根據地,派出兩路大軍向江西、湖南挺進。紅巾軍紀律嚴明,不淫不殺,每攻克一地,只把歸附的人登名于戶籍,余無所擾,對于從明朝政府搜刮的財物,則加以沒收,因而深得人心,隊伍迅速擴展到,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等廣大地區。至正十三年,元朝統治者調集軍隊,對紅巾軍根據地進行圍剿,天完政權的重要領導者人彭瑩玉戰死,國都圻水縣城也被攻破,“蓮臺省”將士四百余人壯烈犧牲。至正十四年十二月,張士誠在高郵城下大敗元軍,紅巾軍在這一形式的鼓舞之下,大舉反攻,在至正十六年倪文俊建都漢陽,迎徐壽輝據之,改年號為太平,天完政權重新壯大。
白蓮教對徐壽輝領導的起義部隊有很大的影響。從鄒普勝的道號可知,鄒普勝為白蓮教徒,鄒普勝在天完政權中任太師,可見其權位之重,由于鄒普勝的地位,其道友也大批加入天完政權。史料記載:元順帝至正十二年,“徐壽輝遣偽將丁普郎,除明遠陷漢陽”。 “至正壬辰,徐氏兵陷湖廣,楊普雄據興國,武昌尉龍卜花收兵復之”,“二月八日,永興寇張普憲合武寧寇盧昌瑞從武寧入境,宣查帖木兒戰敗”,“至正壬辰,土寇張普憲率賊眾侵縣境”, “又有史普清者,稱元帥,率蘄,黃之眾數百,自奉新到新建,驅脅鄉民,據新塘,復立寨。”據學者楊訥統計,天完紅巾軍將領一共有18人為白蓮教徒,由此可見白蓮教徒在天完紅巾軍中的影響。
3 白蓮教在紅巾軍起義中的影響
元末農民起義部隊有很多支,僅以紅巾軍為號者就分為四大支:韓山童、劉福通部,郭子興、朱元璋部,徐壽輝、陳友諒部,王權、孟海馬部。這四支軍隊中,韓山童建立的龍鳳政權,徐壽輝建立的天完政權,都是在白蓮教的影響之下而建立的,其中,徐壽輝部隊中起義骨干多是白蓮教徒。在張士誠、方國珍領導的非紅巾軍的農民起義部隊中,也沒有受到白蓮教的多少影響,由此可見,白蓮教在對韓山童、徐壽輝領導的起義部隊之外的起義軍中,并沒有占很大的地位。
在韓山童部,在起義之初便宣傳“彌勒下生”、“明王出世”, 《元史》記載:“及毛貴陷山東,上疏陳十禍,……其言事安逸之禍,略曰:“潁上之寇,始結白蓮,以佛法誘眾,終飾威權,以兵抗拒,視其所向,骎骎可畏,其勢不至于亡吾社稷、燼吾國家不已也。”這處記載十分明確,韓山童是以組織白蓮會起事的。但是在白蓮教影響很大的徐壽輝部,在起義發動之初,并沒有白蓮教信仰的彌陀凈土的宗教影響,后白蓮教徒鄒普勝“倡妖言,謂彌勒佛下生,當為是主”,推徐壽輝為下生彌勒佛,鼓動群眾造反。
即使上面指出了白蓮教在影響這些起義中有些許的不足,但是我們不能就此抹殺白蓮教的影響,韓山童、徐壽輝所領導的兩支紅巾軍部隊畢竟在元末農民起義軍中占很大比重,擁立他們的群眾眾多,他們帶領起義的群眾屢抗元軍,給元軍以沉重的打擊,為之后明王朝的建立打下基礎。白蓮教在這兩支部隊中影響深遠。
注釋
[1]《元史》卷138,《伯顏傳》
[2]《元史》卷93,《食貨志》
[3]《元史》卷32,《文宗紀》
[4]《元史》卷42,《順帝紀》
[5]《元史》卷42,《順帝紀》
[6]權衡:《庚申外史》卷上
[7]《元史》卷42,《順帝紀》
[8]《元史》卷66,《河渠志》
[9]《明史》卷122《韓林兒傳》
[10]《元史》卷44,《順帝紀》
[11]《明史》卷123,《陳友諒傳》
[12]馬西沙:《中國民間宗教簡史》,第58頁。
[13]楊訥:《元代白蓮教研究》,第146頁。
[14]《元史》卷186,《張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