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斌
摘 要: 為了對每一個階段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進行總結,階段性的測試必不可少。因為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有限,如果讓其自己分析試卷就很難達到總結教學的效果,老師對試卷的評講十分必要。試卷評講的目的是老師通過分析試卷,反思教學效果,把握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下一階段的教和學提供依據。通過試卷評講,老師應該思考:下一階段的教學目標如何分解;重點怎么落實;難點怎么突破;易錯點怎么辨析,等等。這樣下個階段的教學重心將更加明朗。
關鍵詞: 試卷評講 分析試卷 課堂講評 明確重心
為了對每一個階段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進行總結,階段性的測試必不可少。因為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有限,如果讓其分析試卷就很難達到總結教學的效果,這樣老師對試卷的評講就十分必要。為了把這項工作做好,我對“怎樣上好高中歷史試卷講評課”進行了仔細研究,以下是我的思考。
一、分析試卷是上好試卷講評課的前提和基礎
1.老師分析試卷,明確教學得失。老師在給學生評卷之前應該認真做一遍試卷,在做題的過程中標注好每個題的考點或者知識點,并且將這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頁碼注在試卷上,方便在評講過程中讓學生查找和標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分析試卷涵蓋了多少知識點,有沒有全面落實教學目標,以便在評講課上有針對性地對試卷中沒有涉及的個別知識點進行補充測評。
老師要對學生的試卷進行認真分析,對比試卷要落實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得失分情況,掌握學生的學習目標實現情況,并與學生交流失分原因(盲區,誤區,粗心),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例如,哪些是容易馬虎粗心做錯的題,哪些是沒有理解知識而出錯的題,還有哪些是涉及主干知識點記憶的題等,都應該逐一分析,以便在評講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更有利于在回歸教材的過程中加深對教材重難點的理解。在試卷閱完之后統計學生每題的得分率,并且做好分析和記錄,在這個過程中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遺漏和不足。這項工作可以和個別學生私下交流,也可以在評講課上進行。
2.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試卷,提高自我糾錯能力。很多學生在考試時過失失分很多,一次或兩次沒有什么,但次數多了便會逐漸失去信心,消減斗志。我們要求學生在試卷發下來以后,首先找出因為自己馬虎失分的題,把分加上去,這樣有助于提高自信,提醒自己避免不必要的失分。為了讓學生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知識,我們讓學生在評講前對錯題進行糾錯,并且把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在教材中找出來,把頁碼標注在試卷上,便于學生在以后復習中提高效率。
二、課堂講評是上好試卷講評課的關鍵和保證
1.老師應備好教案。有的老師認為評卷課,不是新課,不注重編寫教案這一環節。教案是教學的設計方案,它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在評卷課中一樣有重點,不是每道題必講;也有難點,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思路,突破難點;時間有限,講試卷非常注重時效性,設計好學生活動的環節,甚至精心設計好教學語言,設計好板書。
2.主干知識是評講的切入點。高中歷史課課時有限,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容易讓學生產生依賴感,不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對自覺的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主干知識是期末考試或者高考考查的對象,從主干知識的切入符合全體學生的利益,有利于試卷評講的時效性。
3.回顧教材內容,梳理知識脈絡。在月考試卷評講過程中梳理教材知識脈絡,幫助學生熟悉教材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學生對教材知識體系的熟悉是學生對知識在大腦中編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保持,也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提取;這個過程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在應用過程中消化吸收知識點,有利于能力的培養。
4.變式提高。學生出現解題困難,除了思維能力限制外,往往是對難點知識的理解有障礙,僅僅講解相關試題以外,學生恐怕不能對知識點進行比較透徹的理解。這時必要的變式訓練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新課沒有很好理解的知識。
5.指導學生自我剖析。在評講試卷的過程中針對學生中犯的較為典型的錯誤讓學生進行自我剖析,并請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說出自己在做題時的思考過程,讓其他學生在做題時避免出現同樣的錯誤;如果某道題目比較難,就可以請答正確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分析自己答題的思路,讓其他學生覺得他能想到我也能想到,從而培養攻克難題的信心。
6.強調考試心理和應試技巧。考試不僅是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查,而且要求學生有良好的考試心理。比如有的學生在平時考試中不認真對待,每次考試總是考不出最好的成績,但總認為自己能夠在最后的期末考試或者高考中再認真考試,殊不知他已經養成了不認真的習慣,很難改掉。必須要求學生在平時考試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強化能力。
三、從試卷評講中明確教學重心
試卷評講的目的是老師通過分析試卷,反思教學效果,把握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下一階段的教和學提供依據。通過試卷評講,老師應該思考:下一階段的教學目標如何分解;重點怎么落實;難點怎么突破;易錯點怎么辨析,等等。這樣下個階段的教學重心將會更加明朗。
試卷評講課雖然在高一歷史課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它是進行階段性復習,鞏固教材知識的重要手段;能引導學生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進行必要的思考,以此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試能力,為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