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勝男
“我有一個美麗的愿望,長大以后能播種太陽……”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每次聽到這首《種太陽》,都讓我在為師的日子里幸福著、感動著。
曾經,我也有過動搖,我把愛的甘露灑在每一個學生身上,可在收獲的季節卻讓我格外沮喪!我終于理解“恨鐵不成鋼”是一種怎樣的感覺了。靜下心來,我決定要把這種“恨”轉換成“愛”,多尋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之處,發現點滴進步立即高調表揚。通過情感的催化,慢慢地,學生的心在向我靠攏,雖然成績提高不是很明顯,但他們懂事了,這時我才體會到:情通才能達理。
小微是我第一個畢業班的學生,父母離異后,母親把他帶到養父家。因為缺少關愛,小微孤僻離群,經常遲到、曠課,常因為一點小事對同學大打出手。看到這一切,我沒有因為他違反紀律而訓斥、挖苦他,而是采取迂回的方法對他進行教育。
一個秋風蕭瑟的早晨,我早早來到教室,小微也在。他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襯衫,小臉凍得煞白。我忽然感到揪心的痛,感覺像多年前爸爸離開我時的那種撕心裂肺。我急忙脫下自己的外套給他穿上,可是,這個倔強的孩子輕輕地說了聲:“我不冷。”坐下來,我把自己帶來的早飯拿給他,他嘴里說不餓,可是眼神溫暖多了。我和他并肩坐著,邊吃邊聊,了解到他的媽媽不久前不辭而別,養父也好幾天都不回家了。父母的漠視、老師的關愛,使得這個孩子頃刻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淚水奪眶而出。
面對這個可憐的孩子,我知道僅僅給他買飯、談心、補課是遠遠不夠的,最關鍵的是要讓他有一個溫暖的家。雙休日,我就把他領回自己家,同時,我想方設法聯系他的親人,勸說他們關心這個孩子,給孩子應有的愛。最后,小微住進了疼愛他的姥姥家。得到溫暖的小微從此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活潑開朗起來,能嚴格要求自己,學習也進步了,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心健康了。
實踐證明,教師動情學生才能動心,教師對學生的親近、愛護、關心,可以使學生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從而消除那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教育之路是不平坦的,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這絕不是一句普通的話,是教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將指引我們的工作方向,。
(作者單位:佳木斯市杏林小學)
編輯∕于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