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晶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礦業集團中心醫院,山東 肥城 271600)
?
臨床護理路徑對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頸骨折手術治療效果的影響
郭海晶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礦業集團中心醫院,山東 肥城 271600)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對手術治療中青年移位性股骨頸骨折患者效果的影響。方法將行經皮加壓鋼板與空心加壓螺釘手術的移位性股骨頸骨折中青年患者80例分為2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臨床護理路徑模式護理。觀察2組治療效果。結果2組均手術成功且痊愈,無嚴重并發癥。2組術后住院時間與補液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術后早期負重時間、褥瘡預防護理時間、足泵使用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均<0.05),彈力襪應用與便秘發生率均明顯低于空心螺釘組(P均<0.05)。結論經皮加壓鋼板以及空心螺釘手術治療中青年移位性股骨頸骨折患者時,選擇臨床護理路徑完成護理服務能提高護理效率,縮短術后康復鍛煉的時間,減少護理壓力與負擔,降低患者治療與護理費用。
[關鍵詞]經皮加壓鋼板;空心加壓螺釘;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頸骨折;臨床護理路徑
股骨頸骨折是骨外科常見的外傷性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所占的比例約為3.58%[1]。中青年脛骨頸骨折的發生率較高,致傷原因大多為高能量的暴力,所以骨折移位的情況較為嚴重,而局部血管損傷情況也較為嚴重[2]。目前臨床治療該病主要有2種方法:空心加壓螺釘是大多數學者公認的中青年股骨頸骨折的有效治療方法,術后早期康復不易負重,應避免增加護理負擔[3];而經皮加壓鋼板具有微創性、便于操作性的優點。本研究探討了采取不同護理方式對中青年移位性股骨頸骨折手術治療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中青年移位性股骨頸骨折中青年患者80例,均未并發其他系統的損傷,擬行經皮加壓鋼板固定治療或空心加壓螺釘內固定治療。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2組:觀察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19~58(45.3±6.7);合并高血壓11例,合并糖尿病3例;ASA分級Ⅰ級24例,Ⅱ級16例。對照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齡23~59(44.8±7.1);合并高血壓10例,合并糖尿病4例;ASA分級Ⅰ級22例,Ⅱ級18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1.2護理方法
1.2.1常規護理對照組患者在入院治療后接受圍術期常規護理,包括心理護理、牽引護理、術后生命體征監測、功能鍛煉以及并發癥護理。①心理護理:在臨床護理中針對患者心理特點進行有效良好的溝通,對患者具體的心理障礙進行講解開導,在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的同時,獲得患者的理解與信任。②牽引護理:移位性股骨頸骨折患者在治療中需要對移位骨折進行復位,緩解患處的疼痛感,在擇期手術開始前通常需要進行脛骨結節牽引。③術后生命體征監測:術中均選擇全身麻醉方式,在術后護送患者返回病房,去掉枕頭保持平臥位,將患者頭偏向一側,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進行低流量氧氣輔助呼吸,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動態監測并詳細記錄,如果出現異常及時向值班醫生匯報,幫助醫生完成處理操作。存在心肌功能障礙的患者應保持較慢輸液速度,控制輸液總量,為糖尿病患者檢測血糖水平的變化。不存在特殊需要的患者保持吸氧與生命體征監測24 h。④功能鍛煉:術后早期開始自主鍛煉。患者下床活動前,由護理人員進行行走輔助裝置的使用講解,指導患者完成站立與下地行走的活動,保持動作緩慢輕柔,采取防止跌倒的措施,比如防滑鞋,避免摔倒帶來的二次傷害。⑤并發癥護理:2組術后均未放置導尿管,在手術結束后鼓勵患者大家飲水量,增加排尿量超過每天1 500 mL,有效稀釋尿液,對尿路進行自然沖洗,減少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便秘是骨科患者術后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在飲食正常且胃腸功能較為正常的患者護理中,需要詳細的飲食指導,堅持多飲水、盡量選擇粗纖維食物的原則,保持每日排便的良好習慣。在患者術后早期進行主動功能鍛煉的護理與指導,同時以足泵的方式預防血栓的形成。患者臥床的過程中,確保床單用具的干燥整潔,對患者進行定時翻身與拍背護理,每天以溫水為患者擦拭身體1~2次,避免褥瘡的發生[5]。
1.2.2臨床護理路徑觀察組患者在入院后選擇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專家組,結合本科室以及股骨頸骨折的情況進行討論與分析。以循證護理理念為基礎,制定護理路徑表單,對入院當天、入院第2天、術前、術前1 d、手術當天、術后第1天、術后第2天、術后第3天以及出院的護理進行規劃,制定明確的護理計劃以及健康指導,將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功能鍛煉護理等護理內容制定標準化的護理以及康復流程,確定護理的計劃性、時間性以及順序性。建立臨床護理路徑指導小組,包括科室主任、護士長、主管醫師、責任護士、當班護士,明確具體的責任人。有責任護士每天根據護理路徑表的具體內容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指導,講解功能鍛煉的相關內容并作出標準的示范,在執行完成后確認并記錄,同時對患者掌握內容的情況進行評估。責任組長需要每天負責檢查具體的落實情況并進行記錄,了解變異發生的情況并進行統計,上報科室會主任、護士長以及責任醫師,共同完成護理服務的改進。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讓所有參與人員明白臨床護理路徑的意義、目標以及實施方法。特別在針對護理人員的培訓中,需要讓護士了解臨床護理路徑實施中自己的重要作用,在患者病情發生變化并偏離護理路徑時,及時與相關責任人員溝通,結合自身的分析以及判斷,在路徑實施的基礎上主動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確保臨床護理路徑的完成。每日由責任護士對變異發生的情況向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小組提交報告,由管理小組對變異情況進行處理、分類并記錄,確保變異管理標準實施的統一性。將具體患者相關的變異記錄,并根據具體的數據提出問題,對治療與護理程序中的不合理以及不規范情況進行改進,提高護理質量。
1.3觀察指標統計2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褥瘡預防護理時間、彈力襪應用數量、足泵因公時間以及便秘發生率等臨床指標。

2結果
2.12組手術情況比較2組患者手術治療均成功,術后隨訪3~6個月,無失訪病例,隨訪率100%。2組患者均未發生下肢靜脈血栓、褥瘡與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2組均痊愈。2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與補液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術后早期負重時間、褥瘡預防護理時間、足泵使用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情況比較
2.22組彈力襪的使用與便秘發生情況觀察組術后彈力襪使用率與便秘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2組彈力襪的使用與便秘發生情況比較 例(%)
3討論
股骨頸骨折系指股骨頭下與股骨頸基底部之間的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3.58%,并且隨著社會的日益老齡化發病率逐漸提高。有資料顯示,婦女從50多歲開始發病率迅速增高[4]。青壯年的股骨頸骨折多由強大的直接暴力致傷,如車輛撞擊或高處墜落造成骨折,甚至同時有多發性損傷。中青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處于人體機能的高峰期,對骨折預后活動度的要求較大,對功能康復的要求也較高,大多數研究支持內固定治療的方式,盡量保留股骨頭。解剖復位與穩定的內固定治療方式能夠確保股骨頸骨折的有效治療,還可以避免骨不連、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并發癥的發生。20世紀80年代,AO學會研制出應用于治療股骨頸骨折的空心加壓螺釘,使骨折的愈合率得到明顯的提高,骨折愈合率上升到平均95.8%[5]。因此,空心加壓螺釘基本上解決了股骨頸骨折的愈合問題,可以作為內固定的優先選擇的方法之一。而經皮加壓鋼板并不是近年來新開發的骨折內固定物質,是在動力髖螺釘研究基礎上對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技術應用。
臨床護理路徑是在現代社會發展需求下研發出的新型護理模式,能夠有效降低護理資源的浪費并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還可以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程序的了解以及護理技能的熟練,為患者提供科學有效的護理服務。臨床護理路徑能夠針對具體的患者群體,制定標準的每日護理計劃,并給出具體的住院過程護理圖示,以時間為縱軸,以入院指導、疾病相關知識、用藥檢查、治療方案、基礎護理、飲食指導、功能鍛煉、功能康復以及出院指導等具體措施為橫軸,制定標準的診療護理標準流程,包括了整體護理、循證醫學、優質服務以及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的護理標準以及方法[6]。臨床護理路徑具有個體性、協作性、時效性以及明確結果測量與管理的特點。臨床護理路徑能夠體現個體性,在標準化的護理流程下并不限定患者可以收到個別性的治療與護理,可以根據患者的個體特征以及疾病表現的差異,對護理標準中的內容進行增加或者更改。而協作性的體現則表現為多學科、多職業的互相協作,包括醫生、護士、理療師、營養師以及心理咨詢師等。在多學科以及多科室的協作與參與下,為患者住院期間的治療護理提供嚴密無縫隙的整體過程。時效性則體現在臨床護理路徑明確了護理的預期時間,根據具體的時間劃分,可以分為術前以及術后,也可以以小時為單位劃分護理流程。在不存在變異的條件下,患者均根據標準的路徑完成治療以及護理。標準化的護理流程則能夠使相同疾病的患者護理質量標準具有量化以及評價的可能,同時還可以根據結果以及變異情況進行改進與完善,方便科學研究,實現護理服務的可持續改進[7]。中青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在術后存在生理以及心理的問題,而并發癥的多發也對患者的康復產生了不良的影響。臨床護理路徑能夠以患者為中心,在多學科協作一體化的支持下完成臨床護理服務,根據移位型股骨頸骨折以及中青年患者的特點,制定標準的每日護理計劃,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為患者康復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本研究結果證實,臨床護理路徑對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頸骨折康復以及護理具有明顯的優勢,通過實施有計劃有規律的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減少褥瘡的發生及彈力襪、足泵的使用,減少護理工作壓力,提高護理工作效率,還能夠有效降低術后便秘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中青年移位性股骨頸骨折患者治療中選擇臨床護理路徑模式能夠保持手術治療的良好預后,取得良好的術后治療效果,還能夠有效縮短護理時間,緩解護理壓力,減少彈力襪及足泵等的使用,減輕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提高工作效率及護理服務質量,減輕護理負擔,還能夠減少便秘及并發癥的發生,并凸顯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最終實現盡早恢復患者健康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朱紅,董薪. 股骨頸骨折空心螺釘內固定術患者圍術期的護理[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21):54-55
[2]馬慧. 高齡高危股骨頸骨折患者圍手術期護理[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5):336
[3]曹永志,李惠玲,耿德春,等. 經皮加壓鋼板與空心加壓螺釘治療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的護理對比分析[J].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4,43(9):857-859
[4]朱鋒,徐耀增,耿德春,等. 經皮加壓鋼板與空心加壓螺釘治療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4,16(8):731-733
[5]Motohashi T,Hamada H,Lee J,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f elderly patients in acute care hospitals in Japan: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J]. Health Policy,2013,111(1):60-67
[6]陳文紅. 人性化優質護理在老年股骨頸骨折中的應用[J]. 基層醫學論壇,2012,16(18):2314-2316
[7]饒渭霞,馬海萍,姚劍英,等. 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J]. 實用臨床醫學,2014,15(10):95-97
[收稿日期]2015-09-19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13-1469-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