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尚燕,宋歡歡,王 敏,盧力飛
(河北省邯鄲市中心醫院,河北 邯鄲 056001)
?
HBsAg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的相關性研究
聶尚燕,宋歡歡,王敏,盧力飛
(河北省邯鄲市中心醫院,河北 邯鄲 056001)
[摘要]目的探討HBsAg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的相關性。方法將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為HBeAg陽性組57例和HBeAg陰性組45例,測定2組血清AST、ALT、HBsAg及HBV DNA水平,分析HBsAg水平與HBV DNA水平的相關性。結果2組HBsAg、ALT、AST、DNA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不同HBsAg水平患者的HBV DNA水平不同(P<0.05);HBeAg陽性組HBsAg水平與HBV DNA水平呈顯著負相關性(r=-0.796,P<0.01),HBeAg陰性組HBsAg水平與HBV DNA水平不存在相關性(r=0.289,P>0.05)。結論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與血清HBV DNA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
[關鍵詞]HBsAg;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水平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病毒血癥水平可通過對血清HBV DNA水平的測定來了解,并且還能作為病毒傳染性和復制的可靠指標。乙型肝炎病毒(HBV)并不會直接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臟造成直接損害,但HBV在激發和復制啟動作用之下會導致免疫反應[1]。雖然有研究者認為肝損害程度和血清HBV DNA水平之間不存在相關性,然而目前關于肝臟病理損害和血清HBV DNA之間的關系尚存在爭議[2]。其中最為熱門的相關研究是HBsAg的臨床意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和HBsAg作為研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3]。本研究分析了HBsAg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的相關性,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臨床診斷均與《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相符合[4];均無其他類型的肝炎病毒感染;無精神病史和意識障礙,能進行正常溝通與交流。排除入院前半年內有使用過抗病毒類藥物者,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者,存在原發性肝癌者。整個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進行,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按照HBeAg定性結果分為2組:HBeAg陽性組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齡(34.5±7.6)歲;體質量指數(22.4±3.1)kg/m2。HBeAg陰性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35.1±8.2)歲;體質量指數(23.1±2.8)kg/m2。2組性別、年齡、BMI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檢測2組HBsAg、AST、ALT及HBV DNA水平,分析HBsAg水平與HBV DNA水平的相關性。血清AST和ALT采取IFCC法測定,試劑由日本和光公司提供;血清HBeAg的檢測采取ELISA法進行,血清HBsAg的檢測采取電化學發光法,試劑均由上海羅氏公司提供;血清HBV DNA水平的檢測采取熒光定量PRC法進行,試劑由深圳匹基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2結果
2.12組HBsAg、ALT、AST、HBV DNA水平比較2組HBsAg、ALT、AST、DNA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2組HBsAg、ALT、AST、HBV DNA水平比較
2.2HBsAg水平與HBV DNA水平的相關性不同HBsAg水平患者的HBV DNA水平不同,當HBsAg為<250,250~500,>500~750,>750 IU/mL時,HBV DNA分別為(9.3±1.1)lg copies/mL、(7.8±0.9)lg copies/mL、(6.4±0.8)lg copies/mL、(7.9±0.8)lg copies/mL。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HBeAg陽性組HBsAg水平與HBV DNA水平呈負相關性(r=-0.796,P<0.01),HBeAg陰性組HBsAg水平與HBV DNA水平不存在相關性(r=0.289,P>0.05)。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 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ST、ALT、HBV DNA水平均明顯高于HBeAg陰性者,血清HBsAg水平顯著低于HBeAg陰性者。表明HBV DNA和HBeAg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HBeAg狀態不同也反應出機體免疫系統所處的狀態不同,和機體免疫系統在控制病毒上存在密切關聯。相關研究顯示,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很容易發展成為肝硬化[5]。表明判斷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輕重僅依靠AST和ALT高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為臨床治療過程中發現:HBeAg陽性患者在抗病毒治療過程中,HBV DNA水平明顯下降,甚至檢測不到,但HBsAg水平無明顯下降,肝臟依然會因為HBsAg存在對免疫系統產生刺激而受到損傷[15]。
當前,HBsAg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的相關性的爭議尚存[6]。相關研究顯示HBeAg屬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體內中的一種免疫耐受調節因子,當HBV特異性中的相關細胞因子和T淋巴細胞不會對HBV產生清除和免疫抑制的作用時,HBeAg會處于陽性狀態,但目前缺乏具體的作用機制[7-8]。有研究者指出患者的HBsAg水平較高,會導致HBV DNA水平隨之升高,但是又有研究者發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升高,而血清HBsAg表現為陰性[9]。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HBeAg陽性,則HBsAg和HBV DNA之間表現為負相關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HBV感染個體除了具有完整的Dane顆粒存在外,還可能會有多數的亞病毒顆粒依存,而這些亞病毒顆粒只有HBsAg存在并不包含DNA,雖然他們缺乏感染性,但具備強烈的免疫原性,會因為對宿主的刺激而產生免疫反應。若HBsAg的水平較高會對宿主免疫應答產生誘導的作用,對病毒的復制發揮抑制作用,而患者HBeAg為陰性,HBsAg和HBV DNA之間不存在相關性,或許和此組患者具有相當長的病程相關,只是宿主本身具有的相對較差的免疫應答能力[10-11]。也可能是因為干細胞狀況的嚴重程度和干細胞中HBV復制程度的高低并不存在直接的關聯性,因此HBV的復制并不會給干細胞帶來直接的損傷,但會在干細胞免疫系統對病毒產生抑制作用的過程中給自身細胞帶來間接損傷,致使肝臟出現炎性反應[12-13]。
相關研究顯示,為判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在臨床中定量檢測血清HBsAg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14]。因此,除了對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的患者進行HBV DNA滴度監測外,還需對HBsAg水平定期監測。在臨床上有許多患者雖然HBV DNA水平在使用抗病毒治療藥物后有所降低,而HBsAg水平并沒有因此而下降,肝臟依然會因為HBsAg的對免疫系統產生刺激而受到損傷[15]。
本研究發現,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與血清HBV DNA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經抗病毒治療后,HBV DNA水平下降或轉陰后,而HBsAg水平無明顯下降,肝臟依然會因為HBsAg的對免疫系統產生刺激而受到損傷[15]。因此還需進一步檢測HBsAg水平,需要繼續抗病毒治療,以達到HBsAg的消失或轉換。
[參考文獻]
[1]周艷,熊英,劉金輝,等. 江西地區兒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a”抗原變異分析[J]. 中國免疫學雜志,2012,15(2):168-171
[2]余雪平,蘇智軍.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檢測研究進展[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2,32(9):717-720
[3]喻一奇,張文宏. 預防肝移植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復發抗病毒治療現狀及進展[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4,21(6):553-557
[4]Coffin CS,Fung SK,Ma MM.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consensus guidelines[J]. Can J Gastroenterol,2012,26(12):917-938
[5]Tseng TC,Kao JH. Clinical utility of quantitative HBsAg in natural history and nucleos(t)ide analogu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new trick of old dog[J]. J Gastroenterol,2013,48(1):13-21
[6]符曉莉,王磊,劉峰,等. 乙肝病毒感染不同階段血清HBsAg定量值及其與HBV DNA水平和年齡的相關性[J]. 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51(5):94-98
[7]Alghamdi A,Aref N,El-Hazmi M,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titers and HBV DNA levels[J]. Saudi J Gastroenterol.2013,19(6):252-257
[8]朱寶申,李素文,田紅霞,等. HBsAg陽性母親血清HBV DNA含量對嬰兒聯合免疫接種效果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4):3903-3905
[9]朱寶申,尹華春,錢靜,等. HBsAg陽性母親血清HBeAg對嬰兒聯合免疫接種效果的影響[J]. 現代預防醫學,2013,40(21):3955-3957
[10] 劉志紅,江建寧,李華東,等. 核苷(酸)類似物對乙肝患者肝細胞內HBV cccDNA和tDNA及血清HBsAg的影響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2,15(8):865-867
[11] Samal J,Kandpal M,Vivekanandan D.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Clin Microbiol Rev,2012,25(1):142-163
[12] 王曉琳,鄒桂舟,葉珺,等. 乙肝表面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臨床不同階段的變化[J]. 實用醫學雜志,2014,26(17):2765-2767
[13] 王國婧,王剛,董小巖,等. 用重組8型腺相關病毒載體介導的乙型肝炎病毒持續感染小鼠模型評價核苷類似物的抗病毒效果[J]. 生物工程學報,2013,29(1):95-106
[14] 付萬智,楊麗. 不同病毒載量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的臨床特征及轉歸情況分析[J]. 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4):1672-1674
[15] 黎明,吳錦瑜,徐冠軍,等. 拉米夫定與阿德福韋酯聯合治療應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療[J]. 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3,13(12):1823-1826
[收稿日期]2015-06-13
[中圖分類號]R512.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09-0978-02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9.024
[基金項目]邯鄲市科技局科技支撐項目(1423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