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標準新起點——記全國茶標委白茶工作組首屆五次工作會議在福鼎召開
木樨
早春二月,茶樹正吐出一簇簇新芽,素有“白茶故里”之稱的福鼎市也迎來了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白茶工作組首屆五次工作會議的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有如下四項:一、討論白茶國家標準修訂送審稿;二、審定白茶分級國家標準樣品;三、審議《白茶工作組2015年度工作報告》;四、聘請陳宗懋等6人為白茶工作組顧問,并吸收部分高校成員,調整工作組成員結構。
白茶國家標準于2008年發布、2009年3月1日開始實施,現在已經滿5年。為適應近年來消費市場及生產、技術發展的需求,白茶界的業內人士們一致認為,白茶國家標準應當進行適時修訂。2014年12月,國標委下達“2014年第二批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其中包括白茶推薦性國家標準的修訂。2015年,標準起草小組進行了多次征求意見和討論研究,形成的標準送審稿在本次福鼎會議中做最后的討論修改,并擬于今年年3月在全國茶標委工作會議上對《緊壓白茶》推薦性國家標準進行審定。
在會議上,福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茶標委自茶工作組組長陳興華致辭并發言。他表示,白茶國家標準的修訂對統一緊壓白茶質量標準,保證白茶的品質和特色具有重要意義,從而能夠規范緊壓白茶的生產銷售,福鼎白茶品牌得到有效保護和提升,最終促進茶農增收和白茶產業健康發展。
茶標委白茶工作組組員、福建品品香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振傳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此次修訂的關鍵是,把白茶適合長期存放正式寫入白茶國家標準中,這也是以《緊壓白茶》為提法上報的主要原因,茶餅形式的白茶才利于長期存放,為一直飽受詬病的老白茶有章可循,真正將‘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從口號變為現實。”
當然,國家標準的修訂不是紙上談兵,需要大量的實驗結論和分析數據作為強有力的科學支撐。此次會議邀請了多位專家學者,他們將自己的研究課題和市場調研和與會人員分享并討論,從農業技術層面和茶葉市場層面深入淺出地剖析白茶國家標準修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整體經濟不景氣的大形勢下,亟待出臺的白茶新標準意味著白茶已經在抓緊“內修”,白茶產業正是風正起航時。
歐盟針對茶葉農殘新規頻出
歐盟是福建出口茶葉的重要市場之一,2015年全省對歐盟出口茶葉491噸,643萬美元,同比下降12.3%、11.9%。自2000年以來,歐盟針對茶葉的殘留限量標準陸續增至400多項,其中以最低檢出量作為限量標準的項目已占總量的90%以上相關法規發布和調整頻繁,經常一年多調。
2016年1月起,歐盟將執行多項茶葉農殘限量新規。一是提高抽檢比例:從2016年1月1日起,對來自中國的茶葉,氟樂靈(限量0.05毫克/公斤)抽檢比例提高到10%。二是加嚴限量:對茶葉中殘留的多種農藥含量執行最殘酷的限量標準,進一步提高了茶葉進入歐盟的門檻。三是醞釀新標準:歐盟正在醞釀一項針對來自中國茶葉的強制性標準,考慮把食品中的高氯酸限量定在0.75毫克/公斤。由于高氯酸鹽使用廣泛、不易分解,在環境中普遍存在,一旦歐盟確定限量標準,可能對我國茶葉出口帶來巨大影響。
福州元泰紅茶在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掛牌
1月28日,福州元泰紅茶屋餐飲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交易(掛牌名稱:元泰紅茶掛牌代碼:130077)。這意味著元泰茶業迎來一個新起點和新機遇,復興中國紅茶的夢想正揚帆起航。
元泰自2004年與紅茶產業結緣,一直以復興中國紅茶為目標,以推廣中國紅茶及中國紅茶文化為己任,打造“元泰紅茶屋”這樣的形式紅茶空間商業推廣模式。此次,元泰茶業借助海峽股權交易中心資本運營的良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商業模式的整合,打造閩茶企業“升級版”,將精心設計的“元泰紅茶屋”紅茶文化展現給消費者。今后,“元泰紅茶”將進一步通過海峽股權交易中心的平臺,更好地對接資本與消費市場,從而發展壯大。
2015年我國產茶200余萬噸
2015年我國茶園面積達4316萬畝,產茶227.8萬噸,其中綠茶、烏龍茶占比有所下降,紅茶、黑茶、白茶、黃茶比例有所上升,六大茶類比例更加均衡。隨著網絡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茶葉企業涉足電子商務。不僅傳統茶葉的大企業增加了網絡銷售業務,中小茶企、茶葉經銷商、茶農也紛紛進入網絡市場。茶業社團、茶業會展、茶文化培訓、多元化消費等成為茶行業新增長點。
“茶元素”成2016年各地“兩會”熱詞
201圈:各省、市、縣“兩會”均已開完,各地“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茶元素越來越成為一個熱詞。尤其是產茶省、市、縣,茶產業的發展越來越成為政府關注、關心的主流話題。2015年仍是茶葉的寒冬,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備省市政府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上給予茶產業的大力支持,一旦經濟復蘇,全球性經濟疲軟帶來茶消費的疲軟逐漸褪去,茶行業在復興的同時將迎來新一輪的爆炸式增長。
春節茶市:禮品茶賣不動茶文化回歸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最近發布的信息顯示,我國茶葉市場消費信心處于穩定增長的大趨勢中,2015年消費量已突破170萬噸。春節前夕,茶又成為中國人購置年貨的上佳之選。據1月25日~2月1日“百度輸入法”大數據顯示,茶葉的輸入熱度指數在年貨相關熱詞中排名第一,成為“新春最火年貨”。
前些年,動輒數萬甚至十多萬元一斤的天價茶已很少見了,消費者更加理性,對于茶葉品質的鑒別能力提升。因此,市場上一些價格虛高的品牌,這兩年逐步被消費者冷落。茶葉從過去的高端禮品向“親民”路線轉化,帶來的結果是茶葉整體銷售價格不斷走低。
同時,茶葉市場正在興起一股回歸傳統的風尚,傳統工藝重新流行,茶文化推廣平臺逐漸增多,茶葉承載的文化價值正在提升。如今隨著懂茶的人越來越多,回歸傳統正成為茶葉市場的普遍現象,而品質的提升也為茶農帶來更多的收入。拓、產品研發、產業延伸和茶文化傳播五篇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