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翠仙
中圖分類號:F29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085-01
前言:物業管理是城區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尤溪縣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行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存在的問題也嚴重影響到物業服務質量的提升和社會的穩定發展。本文通過深入縣城區八個社區居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新、舊社區,采取聽取匯報、專題座談、現場視察等方式調查尤溪縣物業管理情況,分析研究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一、尤溪縣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的調查現狀
1.物業管理覆蓋面大幅增加
尤溪縣城區現有居民20147戶,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覆蓋率達64%,新建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覆蓋率達100%;物業服務項目由單一到多元,服務面積達150萬平方米,涵蓋住宅、辦公、醫院、學校、農貿市場等領域;啟動業主委員會成立試點工作,成立業主委員會3個;全縣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歸集總量2264萬元,繳存戶6532戶。
2.物業管理監管措施多管齊下
政府高度重視物業管理工作,2013年起增補60萬元專項資金;住建局加強了全縣物業管理工作的監管,深入居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展開指導、監督;城關鎮把物業管理同城市創建工作有機結合,采用“平時抽查和定期巡查”方式,加強物業服務日常監管;各居委會把物業管理納入社區管理范疇,采取“日巡、周查、月評”等措施,落實以保潔保綠、秩序維護、應急維修為主要內容的二級環衛管理。
3.物業管理助推社會發展
尤溪縣共有物業服務企業10家(在尤溪縣注冊7家,入駐3家),其中一級資質企業1家、二級2家。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物業服務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又一途徑,全縣物業服務從業人員360余人,取得物業管理崗位證書和專業技術職稱60人。
二、尤溪縣住宅小區物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執法合力弱,監管體制有待理順
為規范物業管理,相關部門先后出臺《物業管理條例》、《福建省物業管理條例》、《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等法律法規,對物業管理進行規范。由于物業監管工作涉及諸多部門,且尤溪縣尚未有指導性文件,物業管理過多依賴政府和住建部門,責任主體不明確,監管職能發揮不夠,執法力度和效果嚴重削弱,整體合力無法形成,難以有效推進物業管理工作。
2.物業管理責任界定錯位
物業管理是一項綜合系統的管理工作,由于職能定位與責任界定不清晰,物業服務企業代人受過現象時有發生。業主把應由政府承擔的社會治安職能、應由水、電等企業承擔的經營管理職能、應由開發商承擔的建設質量與保修責任等,誤認為是物業管理的事。
3.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隱患多
一是基礎設施較差,安全防范設施匱乏。老舊小區地下管網、消防設施、支干和宅前道路等已進入更新改造期,由于歷史原因維修和清掃責任界定不清,且大部分小區敞開“不設防”,無法實行封閉管理,小區環境秩序混亂,治安案件常發生。二是自律和法律意識淡漠,“居改非”和違法搭建現象屢禁不止。業主擅自將居住房屋和臨街儲物間改變為辦公、商業、倉儲等非居住用途,影響環境衛生和治安秩序。而違法搭建影響視野、采光、通風和通行,易引起鄰里矛盾和安全隱患。三是物業服務收費標準不合理。2009年依有關文件,城區內統一在水費中按每戶每月9元收取“垃圾處理費”。隨著物價指數和用工成本的上漲,水、電、煤氣等收費已多次調整,而老舊小區垃圾處理費多年未作調整,影響到物業企業的服務質量。
三、改善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的建議
1.明確職責,建立物業管理分工協作機制
應建立以主管部門牽頭,鄉鎮和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協調機構,完善物業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職責明確、協調聯動、迅速有力的“政府指導、企業主導、業主自治、社區配合、部門參與”聯合工作機制。二要建章立制。根據尤溪縣實際情況,借鑒外地成功經驗,研究出臺涵蓋物業管理總體目標要求、組織構架、工作措施等內容的綜合性指導意見,調整企業和業主、業主委員會、社區、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使物業管理工作向著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和人性化方向發展。三要重心下移。根據“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的原則,完善縣、鄉鎮、社區三級物業管理體系;鄉鎮應設立物業管理站,健全管理職能;居委會有專職人員負責物業管理工作,貫徹落實法律政策;建議面積在2萬平米以上的住宅小區設立物業協管員公益崗位。四要設立物業管理專項資金。建立物業管理經費保障長效機制,建議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老舊小區項目整治、物業日常監管、獎勵成績突出的物業管理單位及個人。
2.依法依規,加強新建住宅小區物業管理
一是積極推行前期物業管理。對新建住宅小區,遵循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通過公開招投標或協議形式選聘物業服務企業,引入市場化、專業化的管理模式;未實施前期物業管理的,主管部門要依法查處。二是嚴格配置社區和物業管理用房。社區和物業管理用房與住宅建設項目同步規劃設計、配套建設和交付使用,并登記備案,開發單位要按時移交,不得擅自處置、挪作他用,移交后分別由政府和物業服務企業負責使用、維護。三是嚴格竣工驗收。嚴把房屋、配套設施、水電氣等質量關的同時落實《物業承接查驗辦法》,由規劃部門嚴格按照規劃進行檢查驗收并提前公示,邀請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參與竣工驗收,將各類管道工程(含地下管道隱蔽工程)列入驗收范圍,依法移交有關資料,經交接雙方在驗收報告上簽字后生效。對查驗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一時無法返修的須確定維修期限。四是積極協調,逐步理順水、電等單位與物業服務企業的關系。按照《物業管理條例》規定明確企業的責任,積極實施水、電分戶計量改革,實現水電服務、收費和維修保養到戶;也可按照有償服務原則收取相關費用。五是盡快出臺物業服務質量等級標準。參照規定,根據居民的消費需求,制訂服務等級標準和收費標準,推行“等級服務、等級收費、質價相符”物業等級服務收費機制,實現市場多樣化和消費層次化。
3.突出重點,改進老舊小區物業管理
一是重新規劃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區域。本著“便民、利民、為民”原則,按照城區規劃,考慮物業共用設施、建筑規模、社區建設等因素,重新規劃物業管理區域,形成一定規模的常住人口和分界線相對獨立的物業管理小區。二是加快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改造。有關部門針對老舊住宅小區基礎設施陳舊、排污管網老化、綠地退化嚴重、停車位不足、環衛設施落后或缺失等問題展開調查,按照先易后難、先大后小順序,因地制宜地制定改造、治理規劃。三是探索老舊小區封閉式管理模式。制定扶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開放式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通過財政撥一點、掛鉤單位幫一點、業主掏一點“三點”辦法,籌措資金,從抓治安防范及治理臟亂差整治入手,逐步改善老舊小區的居住環境。四是規范住宅小區內房屋及儲藏室使用。小區內房屋和儲藏室原則上不得改變使用性質,對已改變使用性質的損害業主合法權益的非法經營項目,要及時查處和治理,排除消防、治安、衛生、環保等隱患。五是推進老舊小區物業收費改革。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嘗試實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雙軌運行制度,召開聽證會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