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盼盼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087-01
2015年,是股市風云變幻的一年,股民在指數大漲大跌的浪潮中仍然搜尋著心中的股王。萬科就是一個萬千投資者心中的王牌地產股。然而年末,萬科卻讓股民一次次處于心驚膽戰的處境里。寶能系大戰萬科管理層,成為了萬科第一大股東。
萬科的萬科作為地產界第一大佬,近年來的發展如日中天,就算是金融危機仍然能夠保持一定的利潤增長率。可以用肥的流油來形容它的殷實。反觀寶能系,在此之前,有誰聽說過它的大名?長期潛伏在深圳偏安一隅,雖醉心地產、金融、保險、物流等各個行業,但其規模、影響遠遠不能跟萬科抗衡。據權威人士披露,鉅盛華總資產僅為283.13億元,而目前萬科的市值已高達2699億元。此次舉牌萬科正式讓公眾認識了這匹黑馬!蛇吞象正是世人眼中寶能系蠶食寶能的形象比喻。
戰爭背后,我們不得不思考野蠻人寶能系為什么看上了萬科?是萬科在地產界的實力?還是真像人口相傳的那樣,萬科股權體制存在漏洞呢?
一、寶能盯上萬科,得從萬科的股權結構說起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0,995,553,118 元。股份總數為10,995,553,118股,分內資股A股9,680,597,650股和H股1,314,955,468股。其中A股是本次股權爭奪的對象。而分散是萬科A股股權結構最大的一個特點,“1993年到1997年,萬科最大股東持股比例低于9%,1998年前10名股東持股比例總共為23.95%,2000年,引入華潤作為大股東依然不超過15%。截至2015年6月30日,萬科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約25%。”2015年12月11日,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A股的主要股東持股情況為:第一大股東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前海人壽合計持股才達22.45%,第二大股東華潤股份持股15.29%,萬科管理層(贏安合伙人團隊)4.14%,安邦保險5%,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才達61%。
萬科的股權結構一直是分散的,在此次寶能系展開收購前,萬科的股權分散程度罕見,這是王石等職業經理人追求的制度設計,是他們一貫推崇的理想股權結構。這恰恰招致了野蠻人的敲門。 如此的股權結構導致野蠻人的舉牌收購成本變得極低,300億就成為擁有2700億資產的萬科大股東,實在令人震驚。盡管有杠桿和險資等因素,但是分散的股權結構確實是其根本原因。今年以來,地產金融成為了資本投資的熱門,萬科作為最成熟的地產大亨,自然成為了寶能系的眼中之肉,香甜可口。再加上重中之重的分散股權,沒有實際控制人,只有一個爬山,游學,戀愛的職業經理人把控方向,在資本大鱷眼中,這易啃肉香的房地產大佬必然讓他垂涎三尺。
二、寶能行為是否“野蠻”
寶能和萬科之戰,其實質是一種新的資本金融的運作方式。王石在萬科上市時,選擇全部賣掉手中公司股票,只做職業經理人,以實現他心中理想的股權模式時,就應該明白今后自己手里再沒有把控公司的王牌,被寶能這樣的資本大佬盯上是遲早的事。當年的君萬之爭是這樣,今天的寶能系收購依舊如此。多年以來,王石在商界一直被當作神一樣的存在,他是現代化企業管理的先驅,開拓者,是不畏傳統家族制度的先行人,他的企業理想制度為金融市場打開了大門,遵循金融市場的制度是他一直奉行的原則,恰恰寶能系所做之事與之同宗,遵循的就是金融市場的規則。它沒有違反法律也沒有破壞規則,持股到5%,按時舉牌。萬科頻頻發聲,做出動作,它也安靜等待,寶能系只不過是在運用現代化的金融制度而已。“野蠻人”并不野蠻。在金融市場不斷發展的同時,市場規則也在被悄無聲息的運用著,實踐著,要想不被別人蠶食,萬科應該更多地從自身出發考慮問題,完善自身制度,這才是立于不敗之地的策略吧。產業經濟的發展已經與國際接軌,金融資本在其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論是外國的PE,還是中國的險資,一直遵循一個原則,就是資本逐利。寶能系在從各方面調查了解后選擇了萬科,最終舉牌萬科,那是資本運作,是在遵循市場規則的前提下做出的戰略性投資。如果僅僅因為王石等管理層是創始人,就對入主的寶能進行道德綁架,那資本市場的發展,金融規則的權威又該如何自處?寶能系以小吃大,確實讓我們質疑它的企圖,它的能力,但從金融發展的角度來看,寶能成功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是中國經濟體制轉型的進步,也是金融市場體制的進步。
除了寶能系以外,許多其他資本“大鱷”近期也頻繁舉牌上市公司,這樣的資本運作可以通過集中投資,抄底獲利。還可借助舉牌,獲得殼資源。或是整合資源,加速自身轉型和升級。還可以拓展上下游關聯業務,拓寬市場。這些資本投資都是金融市場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資本運用金融規則帶領中國經濟步入一個新階段。社會財富、社會資本不斷地積累,產業資本的黃金時代正在成為過去,金融資本已經正式登上舞臺,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從產業資本主導走向金融資本主導。在這個階段,萬科遇到資本野蠻人的敲門已是大勢所趨,不是寶能系,還會有下一個寶能系。股權極度分散又發展良好的萬科,最終成為了資本大佬尋覓的目標。大佬們的逐利本性在金融市場里和商業社會中,都是無可厚非的。
這次寶能和萬科的控制權之爭,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萬科的職業經理人文化,也被資本力量的強大引發了更深入的思考。企業到底需要怎樣的股權甚至公司治理的制度?職業經理人制度是不是就應該被推崇?簡單抨擊家族企業制度、一股獨大制度是否合理?
建議很簡單,簡單譴責野蠻人的行徑不可取,更多的是一種適合公司發展的制度設計,職業經理人的文化固然可貴,但是守住公司的發展方向控制權也是制度設計時應該考慮的問題。今天的中國企業應該就應該打破股權控制的觀念,在學習先進的職業經理人文化的同時,不盲從經理人制度,通過制度設計保護自身公司控制權。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等都值得企業學習鑒戒。
今天萬科的運營機制股權結構招來了不速之客,未來,希望萬科能改變自身,完善制度,不再被人謀了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