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亮 郭影 韓延波 趙忠偉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111-01
一、高校開展實踐育人的理論基礎和現實意義
1.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
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人的生存方式,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獲取知識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在認識論上處于優先地位。實踐性是教育的本質屬性,馬克思主義教育觀和我黨的教育方針歷來強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腦子與體力相結合”。通過實踐的方式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范疇。
2.現實意義
實踐育人對于大學生和高校本身都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有利于健全高等學校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
二、實踐育人的內涵及其目標
所謂實踐育人,是指以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理論知識和間接經驗為基礎,通過激發學生課外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熱情和興趣,開展與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才密切相關的各種應用性、綜合性、導向性的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促進他們形成高尚品格、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新型育人方式。
高校開展實踐育人,從培養學生的角度來講,其目標首先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其次,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知識的應用和操作能力;再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和人文關懷,讓其更好的適應社會、應對挑戰。從高校的角度來講,其目標是要轉變觀念、開拓創新,形成實踐育人的合力,最終形成一套適合學生發展的科學的、可行的、有效的實踐育人模式。
三、實踐育人的應用方法——以某校航海類專業為例開展實踐育人模式探索
航海類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技術應用專業, 航海類專業人才不但應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專業知識, 更應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專業技能和應變能力。因此需要在現有航海實踐教育的基礎上,根據 21 世紀對航海類專業人才的要求,通過改革實踐教學教育環節,加強對航海類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
1.堅持工科專業理論教育與實踐實習相結合的模式
1.1師資、設備保障
航海類專業,畢業后大部分學生都上船出海駕駛或者深入機艙為船體發動機做維護保養。因此,要有完善的設備,滿足學生實習實踐的基本硬件條件。此外,還要讓航海類老師出海實習、鼓勵教師考取大證、大副、船長、輪機長,并給予一定的獎勵。目的就是維持證書有效及職務升級,這樣既可以使得航海類教師滿足 STCW 公約及國內有關法規要求,又可以充實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
1.2實踐環節的合理布置、落實
1.2.1專業實習
在課程設置上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內涉及到的實習有金工實習、柴油機的拆裝、課程設計、駕駛機艙的模擬、航線實習等,校外實習主要包括航行實習、船舶類、航運類企業實習、畢業前實習等。這些都是培養學生專業素質、動手能力和適應崗位能力的重要環節。
1.2.2建立教學實習基地
為解決好學生的實踐及實習,要積極爭取社會企事業單位的支持,不但讓學生提前了解了企業,更是通過與企業對接實習可以讓學生對將來的人生發展規劃有了清晰的認識。
1.2.3課外科技活動育人模式
課外科技活動以“崇尚科學、實踐求知、銳意創新、面向海洋、服務國防”為宗旨,旨在通過競賽活動增強學生認識海洋、熱愛海洋、走向海洋、獻身海洋的意識,引導大學生樹立開拓創新、刻苦鉆研、勇于實踐、團結協作的精神。
2.應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
大學生在大學最能夠依靠的、最能夠信任的就是與他們接觸最多的輔導員。因此,輔導員必須要深入學生當中去,用愛心去呵護學生,用細心去了解學生,用責任心去幫助學生。這不僅要求學生工作隊伍認真細致的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必須開創工作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有遠見的做好學生可能發生事情的預案,贏得工作的主動權。
3.開創特色化管理思路,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能動性的新模式
要有序推進高等學校實踐教育教學活動,提升實踐育人質量,必須科學設計實踐育人,構建科學完整的實踐育人體系。
3.1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應用
在高等學校,填鴨式教學屢見不鮮,究其原因,一是缺乏整體氛圍,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接受的就是這種模式的教學,而老師的教授方式也延續了數載,二是部分工科、理科的課程很難用生動、活潑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實踐育人其中一個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能動性,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除了課外的專業實踐環節,開創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無疑是實踐育人的另一個前沿陣地。
3.2學生課外實踐能力開發
實踐育人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實踐育人的本質就是通過實踐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將接受理論教育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因此,高等學校在開展實踐育人的過程中,必須堅持能力本位的原則,為學生能力的提高創造各種條件。而最具可行性,也是最有效果的實踐活動無疑是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
3.3半軍事素養的培養與激發
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2005年,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對大學生社會實踐作出全面部署,其中對增強學生的軍政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實行半軍事化管理目的是培養學生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服從意識;培養學生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意志品格;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愛崗敬業和艱苦創業的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和軍政素質。據了解,目前很多航海類院校和專業都實行了半軍事化管理,因此,有條件的學校利用半軍事化管理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文顯.弘揚實踐育人理念構建實踐育人格局[J].中國高等教育,2005, (3).
[2]陶偉華.中國教育應確立“實踐育人”的戰略[J].新遠見,2011,(12).
[3]申紀云.高校實踐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