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娥
摘 要: 學校藝術教育對推進文化傳承創新與培養全面發展人才有著必然的聯系,本文結合個例分析,闡述了美術教育在傳承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作用;美術教育在文化藝術創新中所處的地位;美術教育在提高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中的重要意義。通過這三點的學習,使美術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探索出一條在傳承中發展,在“美”中熏陶的藝術發展之路。
關鍵詞:美術教育對文化的傳承 美術創新的方法和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267-01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韓景陽在一次采訪中提到: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造就全面發展的人,一個完整的教育應至少包括科學教育,人文教育,藝術教育。唯有完整的教育才能實現真、善、美在受教育者身上的有效統一。[1]藝術教育是以“美”為核心的文化傳承。美育是創造美,完善美,升華美的重要途徑。任何藝術都需要美育來加以完善,美育顯然是藝術教育最前沿陣地。如何使學生在學習美育的同時,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創作出新的優秀藝術作品。從而提高我們的認識能力,也就是審美能力,創新能力,使我們的精神境界,藝術素養也有所提高,真正使傳承美術教育滲透到藝術創新中。本文從美術教育對推進文化傳承創新的三個角度分析,以實例剖析的方式,闡述美術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整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塑造。
一、美育是傳承文化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
大家知道,在這個大千世界里,對每個人來講,不管他如何見多識廣,也不可能觀察和體驗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的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鑒賞,卻可以使我們接觸到許多個人生活經歷遠不能涉及到的領域。例如:歷代的許多繪畫、雕塑、工藝品和各種建筑藝術等。這些作品都是經歷了人類歷史進程的篩選、淘汰、不斷豐富的人類文明財富的總結。具體講,就我國的建筑藝術——蘇州園林來說,這種畫中有畫,移步一景的美麗畫卷無不使觀賞者有美的享受。同時,在我們欣賞之余了解到創作園林的目的和意義,建筑師們的設計理念等相關知識,幫助我們開闊眼界,從中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和個人經歷所無法得到的生動而豐富的知識。再比如中外歷史上一些反面題材的美術作品,我們并不能說它就是不好的,在鑒賞過程中,通過比較鑒別,也可以使我們具體認識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什么是肯定,什么是鄙棄,這對人們的思想感情也是一種很好的陶冶。這種陶冶思想感情的過程,其本身也是提高精神境界,傳承藝術教育的過程。因此,美術可以推進文化藝術教育的傳承。
二、美育是促進藝術創新的重要手段
國際上對創新的研究起源于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J·schumpeter)提出的創新理論,他的創新概念包含的范圍很廣,既涉及技術性變化的創新又涉及非技術性變化的創新。[2]因此,創新是一個兼容并包的過程,作為藝術與藝術教育的文化傳承創新,必須具備五個條件,我的理解是:要有懂得藝術,懂得欣賞藝術的人,通過對許多優秀藝術作品的分析、鑒賞、學習其精湛技巧的同時,應用自己所學美術知識和能力,創作出一幅可以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新作品,從而提高我們的藝術欣賞能力、創作能力,加強對美術學習的愛好。想要達到這五個條件,本人認為在我們的教學中加入音樂、動作或者把畫面中的情節排練成話劇等。這樣我們的美術課就不會單一、乏味,使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比如,我們來上一堂美術欣賞課:這堂課有三個知識點,我分別采用了三個不同藝術情節完成本課的教學。第一個知識點是了解畫面的社會歷史背景欣賞作品;我先準備一段和所要欣賞的畫面情節相容的音樂,讓學生用畫筆或者語言表達出自己所聽到音樂中的畫面情景來。結果讓我很受啟發,把學生們的描繪組合起來就與我們所要欣賞的畫面很吻合。第二個知識點是這樣安排的:我找了幾幅倫勃朗的自畫像,通過對畫像的欣賞,學生分組做出不同時期倫勃朗畫像中的思想感情的再現,讓學生們猜測是哪個時期的倫勃朗。起先學生們很害羞,經過我的鼓勵和示范,同學們的積極性提高了,大家都開始按我分配的小組討論,選出一位代表上臺展示他們所表現的這個時期的倫勃朗的表情。等到不同時期的倫勃朗都上臺了,同學們都很準確地找出他們相對應的角色來。這說明同學們認真了解過倫勃朗這位藝術家的生活經歷和藝術觀點,不然怎么能夠表演的這么形象,讓同學們一下子就猜到!第三個知識點是作品的形式美,這個知識的是關于美術專業知識,我找了幾幅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畫面,講述每一畫面所運用的藝術家們獨特的繪畫手法,使同學們了解到這些作品是這樣創作出來的,有一種想要自己試試的心理,我抓住他們這一心態,準備一些紙筆、顏色等繪畫工具,讓同學們親自感受一下創作的意義!最后老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總結今天的上課內容,同學們完成的非常好,這節美術欣賞課完美的完成了。通過這樣換位學習,學生們不僅了解了所要掌握的知識,同時讓學生對美術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美育既可以完善自己的心靈美,又可以利用你們的智慧和通過學習美術后所掌握的能力,創作出新的藝術人生。把美灑向人間,為社會服務,美化我們的生活,提高全民族的審美素養,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三、美術教育是提高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徑
馬克思說:“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边@就是說,按照美的原則創造出來的藝術品,反過來又對人們起著美的教育作用,從而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3]。例如,鳳凰和野雞,珠玉和石頭是有很大區別的,但是有人總是把它們弄混。再加上現代科技的發達,把石頭加工的和玉石很相似,人很難用平常知識識別出真偽,但一個珠寶商或玉石生產基地的人對玉石的識別就容易的多。這說明我們的見識不夠廣。所以說“有比較才能鑒別”,多學習鑒賞一些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是提高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四、結束語
美術教育不僅有助于端正人的審美觀念,培養人們的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整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塑造。因此,美術不僅是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且對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斯大林把畫家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見,美術教育對于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也是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韓景陽: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采訪報告 2012-2-24;
[2]熊彼特(J·schumpeter):國際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提出的創新概念。2005年·北京,黨政干部公務員培訓教材:52頁;
[3]馬克思對藝術價值的評價:《美術鑒賞》高中課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