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晶晶 霍躍紅
摘 要: 《沉重的翅膀》是中國著名女作家張潔的長篇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及中國經濟建設。《沉重的翅膀》作為改革文學的代表作之一,創作于中國十年動亂之后,介于其特殊的創作時間及背景,小說用詞獨特,句法鮮明,充分地體現了中國改革初期的語言特征。著名翻譯家戴乃迭將《沉重的翅膀》(1981年版)譯為Leaden Wings,小說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自1982年以來,茅盾文學獎一直備受關注。然而,30多年以來,共計43部作品獲獎,卻只有10部作品擁有英譯本,面對如此大的差異,本文將以《沉重的翅膀》為研究對象,就該作品的獲獎緣由、研究價值以及研究意義分析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被英譯的原因。
關鍵詞:茅盾文學獎 《沉重的翅膀》 英譯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7.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397-01
一、《沉重的翅膀》為什么獲獎
自從1981年《沉重的翅膀》在《十月》雜志刊登以來,因為社會現實問題,引發了眾多讀者及評論家的廣泛爭議。隨著作者張潔對作品的幾次修改,《沉重的翅膀》最終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沉重的翅膀》能夠獲得茅盾文學獎,除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同樣有評論家、批評家的“推波助瀾”。由于《沉重的翅膀》所揭示的矛盾,不是一般的現實生活的常見矛盾,而是國家高層領導之間的矛盾,這種高層次之間的矛盾描述所反映的不僅讓當時改革文學剛剛興起的文壇微微一震,同時小說所反映的社會意識形態也得到了國家上層機構人員對這部小說的重視。《沉重的翅膀》不僅表達了作者對改革問題的尖銳提問,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于改革開放出現的問題的直觀態度。這在新中國建立以來,長篇小說范圍內,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茅盾從“方向、性質、標準、時間、范圍”五個方面為文學獎規定了根本性的參照體系,即由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推薦,符合社會主義文學事業,每年具有挖掘價值的“最優秀(即由基本的文學要素辨證地“綜合創新”所體現出來的”最突出”特征,包括:文學在為社會變革服務時,與時代的發展趨勢保持一致,在深入、分析和把握生活的基礎上,以個性化的典型表現出豐富復雜立體的人格建構,在思想傾向的自然流露中給讀者以希望、理想和出路。)”的中國文學作品(任美衡,p.25)。在改革文學初期,《沉重的翅膀》作為改革文學的代表作之一,響應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創作于中國十年動亂之后,不僅服務于社會主義文學事業,同時也服務于廣大人民。《沉重的翅膀》不僅直接地、尖銳地揭示了我們上層領導部門對于當時改革的觀點和態度,而且挖掘,魷了現實社會生活中一些帶有根本性質的間題。小說有力地歌頌和肯定今日推動四化建設和民族振興的最可寶貴的精神和品格,同時無情地鞭撻和抨擊阻礙我們前進的一切舊思想、舊作風、舊習慣勢力(胡德培,p.16)。小說中改革開放重工業的經濟建設、國家高層領導的社會現實生活以及夾雜著的一些小市民對改革開放態度及現實生活,都可以作為其他改革文學作品不具備的突出品質。
而隨著20世紀女性主義思潮的興起,張潔作為女性作家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更多的關注。《沉重的翅膀》中的女性主義思想同樣地回應了當時的文學場域的要求,小說利用葉知秋的女性記者旁觀者的身份觀察改革開放的社會,利用劉玉英女性小市民身份描寫了改革開放初期生活因為金錢而掙扎,以及鄭圓圓等等女性角色,從而襯托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現實動態,側面反應社會所存在的一些列問題。張潔借助女性獨有的細膩,運用挺拔潑辣而又極富感情的藝術筆觸,對人物作了細致的心理分析和描繪,以人物命運和改革發展的內在聯系結構布局,多側面、多層次地展現出現實生活畫面。
綜上所訴,《沉重的翅膀》能夠獲得茅盾文學獎有其優勢所在。
二、研究價值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現代化的發展,對人類的精神勞動以及它的創造性成果的尊重越來越重,長篇小說作為文學作品,其價值不僅來自其文本的互文性,同時還源于它所反映的外部社會。而只有在文學場中,文學作品的價值,作者的法定權威與文學內在在傳統之間與外部社會場域之間的作用力才是清晰可見的。茅盾文學獎作為中國作家協會官方指定的長篇小說評獎機制,為此提供了一個鮮明的文學場。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就認可和尊重,然而,為了保證茅盾文學獎這種文學評獎的神圣化性質,這種肯定的價值性判斷必然是由文學場域或社會場域中掌握著相當話語權力的組織或機構—也就是權威—來完成(任美衡,p.12-19)。而中國作家協會這個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重要的管理文學的實體化組織結構,在一定程度上被認為是文學場域及社會場域的權威,而作為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沉重的翅膀》的文學價值及研究價值毋庸置疑。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文化全球化以經濟全球化為起點,以歐美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化逐漸滲透,在非西方文化國家蔓延,漸漸造成了一種“文化趨同”的現象。其本質則是以歐美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影響并改變非西方文化,使全球文化多樣性趨于單一(耿強,p.21)。中國自建國以來,一直致力于實施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然而事實卻是不盡如人意。
目前國內一些學者認為,通過文學翻譯將中國文學推向世界,關鍵在于翻譯質量的好壞,譯本忠實的與否(耿強,p.21)。然而,翻譯是一種社會性、文化性的活動,它不僅僅涉及了語言之間的轉換,同時也是一種精神價值層面的交換(許均,p.47-48)。它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干預。而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政治與社會意識形態也會影響著譯者解讀原文的角度和方法。戴乃迭身為女性譯者,在選擇翻譯文本時必然受到其女性身份的趨使,從而表達女性主義的話語和思想。在20世紀80年代,女性主義的發展,吸引了戴乃迭女士對女性文學的關注,使得在此時期翻譯的《沉重的翅膀》迅速崛起,順應了歷史的潮流。而中國當時的改革文學僅僅步入發展的第二階段,而《沉重的翅膀》作為第二階段的代表作,也剛好乘上了女性主義的浪潮,從而向外傳播。自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和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交以來,外界對中國這個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大國始終充滿好奇,美國更是如此。美國讀者期待通過文學作品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了解改革開放中的中國在工業及其他方面建設的情況,《沉重的翅膀》正滿足了美國讀者的這種期待(顧毅、高菲,p.1061)。
所以,作為在世界文化中處于弱勢的一方,為了保證中國文化的民族身份,20世紀80、90年代的改革文學代表作--《沉重的翅膀》不僅將中國改革文學推向世界,同時也讓中國文化拜托了“文化趨同”的窘境,保證了中國文化的民族特性。
三、研究意義
Leaden Wings的發表,不僅對中國國內文學有著特殊的意義,而且也在國際社會上有著其自身的定位。
《沉重的翅膀》是反映改革生活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它從大型企業改革的艱辛,揭示了中國現代化途中步履的沉重。這位女作家犀利的目光和大膽的筆觸,使‘改革文學創作,有了一個高的起點。張潔曾說過:“《沉重的翅膀》的社會意義大于文學意義。”(黃修己,p.75)而Leaden Wings 是中國改革開放時期改革文學的第一部英譯作品,一定程度上,開辟了中國改革文學向外發展的道路,為后期改革文學及其他中國現當代新鮮文學向外傳播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榜樣。同時,也為當時的中西方文學注入了新鮮血液,促進了中西方文化交融。
由于Leaden Wings的譯者是一位女性譯者,所以大多數研究者將目光放到了當時正在崛起的女性主義身上,所以對譯者—戴乃迭研究十分詳盡,而對于譯本的研究甚少,這就導致了譯本與譯者研究不匹配的局面。隨著中國文化向外傳播程度的不斷加深,自《沉重的翅膀》問世以來,國際社會上已有十多種譯本產生(燕然,p.74)。這也意味著小說受到了世界讀者的關注。而Leaden Wings的問世,說明了在中國改革文學受到了西方國家的重視的同時,也開始將目光轉向中國現當代文學。而作為改革文學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Leaden Wings更應該受到相應的關注與研究,從Leaden Wings的經歷出發,更深層次地挖掘其他文學作品,尋找適合的文學作品進行英譯,向外傳播,從而擴大中國文學的世界影響力。
四、結語
面對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之多,但英譯本數量之少的窘境,《沉重的翅膀》能夠得以英譯,有著其自身的優勢。不僅響應了中國國家政策,順應國內改革文學的發展,同時也滿足了國外讀者的需求,順應了女性主義發展的世界潮流,內外結合,加之茅盾文學獎為其在向外傳播上錦上添花,所以小說得以英譯。
本文旨在解析《沉重的翅膀》得以英譯的內外因素,為以后的研究給予參考。
參考文獻
[1]耿強. 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熊貓叢書”英譯中國文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
[2]顧毅、高菲. 改寫理論視角下葛浩文英譯《沉重的翅膀》譯者主體性研究[J]. 2014(13).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601.
[3]胡德培. 藝術魅力的秘密--《沉重的翅膀》為何受歡迎[J]. 1985(4). 當代文壇.
[4]黃修己. (2004). 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下卷[M]. 廣東省:中山大學出版社.
任美衡.茅盾文學獎研究[D].蘭州大學. 2007.
[5]許均. (2014). 翻譯論(修訂本)[M]. 南京:譯林出版社.
[6]燕然. 沉重的翅膀:工業改革的沉重起飛[J]. 2014(6). 黃金時代.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