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鶯
2016年我們更加具體和好奇地重新關注營銷的根本:消費。
中國經濟的主要貢獻不知不覺已經從投資轉向消費。消費從過去的買賣產品快速變化出高度繁榮豐富的內涵。
對于營銷人而言,似乎哪里都不像路,又似乎哪里都是路。
增速放緩與“互聯網 +”轉型
2015 年,融入互聯網新模式的經濟成分加速崛起,在零售、金融、旅游、教育等許多行業形成進擊之勢,而傳統模式的經濟成分則增長乏力,呈現冰火兩重天的鮮明對比。同時,消費需求升級、地域差異扁平,消費者力量倒逼行業變革。這種局面迫使企業更積極地從傳統營銷轉向數字營銷,并且更注重實效。
總體而言,數字營銷領域的機會與壓力同在,而機會更為突出。
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
2015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 6.9%,是近 20 年來首次滑落至 7% 以下。這并非偶發,而是因為經濟已經整體進入規模增速放緩的新常態。如今各行業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勞動力減少、成本上升、需求乏力、新競爭攪局等諸多壓力。如何適應整體增速放緩的環境并建立新的生存 - 發展模式,是許多品牌需要認真思考和逐步解決的問題。
互聯網助消費者倒逼行業變革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變化巨大,需求端作為一種強大力量正在拉動各行業升級,電商、O2O 服務、零售、金融等領域都成為風口的典型示例。
移動互聯網縱深發展
經歷了近 10 年的高速增長之后,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基礎已經變得非常扎實,智能手機的滲透率正在趨近飽和水平。因此,其發展重心已經從“用戶規模增長”轉向“應用深度滲透”,2015 年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縱深發展有目共睹。
網絡用戶規模平緩增長
CNNIC 的調查數據顯示,2014 和 2015 年的互聯網用戶增長率分別只有 5% 和6.1%,這說明互聯網的滲透率已經逐漸接近穩定狀態,而 2016 年 1 月的手機互聯網用戶占比已攀升至 90.1%,也即將飽和。
社交平臺連接所有社會角色
借助網絡,個人用戶的關系圈普遍得到了顯著擴展,社交生活愈加豐富。除了傳統的見面拜訪,通過社交工具發狀態、相互問候、點贊和發紅包,甚至學習交流和協同工作,都已成為新社交生活方式的一部分。2015年 1 月微信對其用戶的調查數據表明,86.1% 的用戶增加了與朋友互動的頻率。
移動中隨時隨地消費
2015 年,艾瑞數據顯示移動端網購交易額占比已超過 PC 端,占到全年的 55%,并預測 2016 年將繼續攀升至 67.7%。而來自天貓的數據表明,“雙十一”狂歡中移動端的交易額占比高達 68%。
從日常的快速消費品到耐用消費品,從股票交易到理財投資,消費者幾乎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場景實時決策并完成交易,移動端已經成為品牌決勝的新戰場。
數字營銷的挑戰與機遇
1.挑戰
數字營銷效果壓力驟增。經濟形勢、行業競爭正在給廣告主更多壓力。他們正在將越來越多的預算轉向數字營銷,有些營銷活動在KPI 指標上的表現不差,卻不一定帶動銷售明顯攀升,這讓他們心理上缺乏安全感。
對數據結果的挑戰。即使拋開“數據作假”,廣告主對數據結果仍存在較大的質疑。
對 KPI 體系合理性和實效性的挑戰。數字營銷在快速發展中。KPI 體系的合理性與實際銷售結果之間的關聯性,常常處于變動、失衡的狀態。即使完成 KPI 也未必能解決營銷中的實際問題。在2016 年“數字營銷趨勢”調查中,廣告主在“改進廣告效果評估的 KPI 體系方面”表現出強烈的期待,提及率達到 71.8%。
品牌與消費者關系的重新定位。互聯網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工具和信息去理性的評估品牌,也會通過更豐富的接觸點令消費者對品牌形成感性認知,與品牌形成更多互動,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開始變得復雜和多樣,品牌開始為如何與消費者“搞關系”困擾。
碎片化格局增加媒介策略難度。雖然某些超級媒體已然勝出,但整體的移動媒體格局仍然風起云涌,碎片化加劇。龐大的媒體數量,多元的媒體類型,用戶注意力的渙散,不僅使媒介營銷指標更難達成,也對媒介策略制定和溝通形成挑戰。
2.機遇
許多媒體營銷產品尚未固化合作靈活度更高。通過媒體與廣告主的共同推動,數字媒體在營銷產品方面的創新非?;钴S,比如精準投放、跨屏整合、線上線下整合、媒體與渠道打通、垂直鏈條延伸、移動端創新等等,不斷拓展數字營銷的想象空間。
IP 內容爆發產生更多優質營銷資源。2015 年被稱為 IP 元年,不僅出現《瑯琊榜》《花千骨》等成功的網絡 IP 改編劇,而且以 IP 內容為核心,串聯起網絡文學、影視劇、綜藝、游戲、音樂等娛樂產業鏈條。2016 年 IP 內容繼續呈爆發式增長,并且有 50% 的廣告主表示會必用或多用 IP 內容。
整合、垂直和創新的視頻營銷更具想象空間。受到收視率和時間容量的限制,除了少數大臺以外,大多數電視媒體都不得不選擇更加大眾化的節目類型和內容,而在線視頻媒體則在垂直領域表現出更強的生命力,尤其是 B 站、斗魚這類垂直媒體,以內容重度區隔用戶,日訪問量高值也能達到千萬,形成非常活躍的潮流文化社區,使得品牌能夠傳遞更具針對性的傳播訴求。
跨媒體營銷數據變得更豐富、多元和實用。2015年,“大數據”已經度過炒作期,變得更冷靜而務實。在資本運作、平臺內部協同、戰略合作等形式的推動下,打通泛媒體化平臺之間的“數據孤島”也已呈現實質性進展。
APP 不僅是軟件,更是人、產品、品牌間的連接器。APP 本來是裝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的軟件,其初始功能是解決用戶需求,比如購物、娛樂、社交等等。但互聯網背景下的APP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軟件程序,而是連接人、產品、品牌等各種角色的工具,借助數據和資訊的傳輸、處理能力,實現各種資源的配置、協同和交易。
新技術持續釋放創新紅利。聚焦數字營銷中的技術應用,2016 年,廣告主最為關注的是 O2O 技術、VR/AR、地理位置信息,其次是多屏互動、程序化創意和 H5。
VR 技術正在從炫酷期走向普及期。2016 年 Oculus、三星、HTC 等主流廠商硬件產品陸續上市,同時圍繞 VR 的 360 度全景視頻也在發展,Facebook、Google、 Gopro 的相應產品已上線或正在進行測試,相信國內很快也會趕上。
2015 年 H5 技術已經全面進入普及期,幾乎成為移動端營銷案例中的標配,并通過更多創意的融入使技術應用更加深入。例如 2015 年 8 月底火遍朋友圈的“吳亦凡即將入伍?!”,當 H5 第一次以這種形式出現在用戶面前時,很多人都會覺得很神奇,而且不知不覺就點了進去,達到了出色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