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環
2015年南昌市審計局接受組織部委托,對某國企負責人實施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在完成了對集團公司本部的初步審計后,審計組決定按照審計實施方案要求延伸審計部分集團公司下屬子公司。
磨刀不誤砍柴功
選擇何種延伸對象呢?根據審計組人手少,時間緊而經濟責任審計要求高的現狀,審計組決定按照“把握總體,突出重點”的原則選擇延伸單位。首先,通過對報表進行分析,發現了一家子公司投資額很小,表明規模不大,但每年經營收入規模大,利潤卻非常微薄,這讓審計組成員產生了巨大疑問?同時通過對集團公司賬務審計發現,集團公司賬面報支的成本中有很大一部分發票來源于該公司。集團公司這些成本是否真實?而下屬公司是否收入全額入賬反映?鑒于這兩個疑點,審計組將這家子公司確定為重點延伸審計對象。并搜集了該公司一些基本資料及近年來該行業總體經營狀況的報告,同時把近年來子公司開具給集團公司的發票逐筆摘抄下來,以便進一步核對。
疑點初現
進點后,審計組要求提供該公司的基本情況,并要求負責人對其收入規模大而利潤極微薄的情況作出解釋。負責人表示,集團公司為了完成國資委下達的收入任務,將原掛靠在另一家公司的分部引進來,其收入并入公司的賬目,由公司統一對外開發票入賬,但同時,該分部也會拿出與收入同等數目的支出票據到該公司沖賬,也就是說,該分部在公司是列收列支,毫無利潤。為了理清其與公司的關系,審計組要求公司提供該分部與公司的掛靠合作協議,公司負責人表示未簽訂任何協議,這是集團通過關系找到該個人要求其掛靠將收入并進公司以便做大收入。既是有求于人,難道不用支付一點引進成本嗎?天下可沒有免費的午餐。
往來賬中顯端倪
帶著這個疑問,審計人員要求提供公司的賬目,由于公司行業的特殊性,其收支核算尤其是支出中似乎很難發現端倪,該從何處下手呢?審計人員突然想到,這次引進是集團公司所為,是不是集團公司會將資金撥下來作為引進成本呢?翻閱往來賬,果然有了發現,集團于2013年3月1日轉款150萬元至公司,3月4日即轉付給了149萬元至分部負責人個人銀行卡上,掛應收個人款項,審計人員詢問公司負責人轉款理由,公司解釋該負責人為做大分部營業收入,更好地完成集團收入任務,拓展了一項新業務,需要增加流動資金。理由似乎沒有漏洞,但為何為公司拓展業務需將款項轉給個人賬戶呢?這其中是否有什么問題呢?審計人員于是詢問是否簽訂了借款協議,有無集團公司要求付款至該負責人的文件或函,公司答復是借款協議在集團,并無相關文件或函,屬口頭通知。
撥開迷霧見真相
審計組折返集團公司,就借款情況要求集團公司提供相關借款協議及決策過程,財務負責人提供了一份總經理辦公會議紀要及借款協議,會議紀要中反映“為支持該分部業務發展,借款200萬元至該分部”。“支持分部發展”?果真支持了分部的發展嗎?其拓展的業務收支全部納入了下屬子公司賬目中核算嗎?經詢問集團公司財務負責人,發現該業務自開展以來并未納入下屬子公司核算,而是由該分部負責人個人經營的一家公司經營核算。由此,審計組得出這是一筆個人占用國有資金的事實,且借款協議中顯示該借款2013年12月底到期,若分部開展此項業務贏利,則需向該集團公司上交收益的20%,若虧損,則應承擔同期銀行貸款利息,但財務賬面反映該借款截止審計日本金都未收回,已逾期一年多,更不用說收益或利息了。
審計護航國有資金
審計人員在發現問題后立即指出該問題的嚴重性,要求盡快歸還占用本金及利息,以免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審計實務結束后,被審單位立即與借款人清算,因借款人在借款期間沒有獲取利潤,故依照協議規定按實際借款期限計算并收取借款利息和本金,并予以收回。至此,一起個人違規占用國有資金經營的事實被審計揭露并予以糾正。
(作者單位:南昌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