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社會主義建設中應該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高等院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高等院校在學生管理的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要實行人性化的管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的成才提供應有的發展空間。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高等院校是為社會輸送人才的主要陣地,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因此在高等院校的管理中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實現學生的全方面的發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要與時俱進,認識到當前學生的精神世界有所變化,要營造良好、和諧的管理氛圍,讓學生彰顯自身個性,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因此,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緊緊圍繞學生開展各項教育教學管理活動,構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現代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從高校教育教學管理改革的角度來說,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堅持“以人為本”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變革和實施,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尊重學生權益,更多的給予人文關懷;二是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為基礎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不同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以人為本理念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策略
(一)優化學生的管理模式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積極探求有效的管理模式,穩步推進法制化,充分利用信息化,體現人性化管理,從而提高管理水平。對學生的管理工作上來講,良好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要與時俱進,更新管理理念,做到尊重學生、重視學生、走進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從中把握學生的人生畫價值觀等。管理者還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摒棄用權威壓制學生的做法,采取柔性管理的模式,多鼓勵,多贊揚學生,促進與學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引導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
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凸顯,正處在積極發展探索、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在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中,其重中之重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即所謂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高校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與自我約束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培養學生人格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因素。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實現學生管理,不僅改進了學生的工作在于學生的自我發展空間提供,這也提高了學生的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三)營造良好的管理育人環境
現代社會紛繁復雜,環境與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要營造良好的管理育人環境。首先,要認識到高校學生管理不只是學生管理工作者的事情,全體教職工都要發揮相應的作用。只有各部門協調配合,才能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其次,師生之間要平等對話,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不能高高在上,要意識到管理工作的服務意識,始終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與學生和平共處,關注學生的感情,與他們相互交流溝通,耐心的聆聽學生的選擇與建議,為改進管理工作做參考。再次,學風、校風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學生管理者要重視這一現象。第四,校園環境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美、整潔、健康、積極地學習生活環境,能陶冶學生情操,規范學生行為。如綠化、凈化的校園,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會讓學生在和諧的人際交往中感受到自我價值。最后,要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但要給予及時的指導與幫助。
(四)落實和完善服務保障機制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要體現“以人為本”,就要完善服務保障機制,了解學生在心理疏導、資助服務、生涯規劃等方面的需求,切實解決學生面臨的問題。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主體,與學生接觸最為緊密,要借助工作優勢重點做好心理健康和資助服務工作。心理咨詢便于及早的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通過專業的咨詢方法去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資助工作中要做到資助與育人的有機結合,既在經濟上幫助學生,又在精神上培育學生,從而實現學生的健康發展。
總之,高校學生的管理對象是高校的學生,所有高校的管理工作的目的最終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切實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
(作者單位: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