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全世界的銀行機構中存在著不少的風險,導致了老百姓、投資者等人巨大的損失,具有代表意義的是我國這幾年關于銀行機構風險的重要案件,這表示了我國銀行操作機構潛在風險巨大,值得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這表示我們對銀行操作風險的理解和研究還不夠。但是因為銀行機構操作風險種類多,誘發原因繁多,從業人員復雜,我們不能簡單地從表面上去了解,所以要對銀行機構風險類型進行更為精細的分類。筆者將簡要分析對銀行機構風險類型進行分類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進行控制,希望我的這篇文章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風險類型;銀行機構;
一、引起銀行機構風險的原因
(一)銀行內部人員操作失誤
引起銀行內部人員操作失誤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柜面上的銀行操作人員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員,來銀行辦理事務,工作時間過長,精神和身體上的壓力都特別大,每天休息的時間不足,單只失誤也在所難免。還有就是市場不斷在發展,銀行為了避免被淘汰,不斷推陳出新,新產品越來越多,然而對銀行工作人員教育上的更新并不能趕上銀行新產品更新的進度,所以導致了種種失誤。最后,銀行為了比拼業績,硬性要求員工完成超額的指標,員工為了不被扣工資,而只注重量,卻忽略了與每一位客戶交流的質量。歸根結底,銀行不注重對員工的教育而導致了許多操作失誤
(二)銀行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銀行制度的缺陷是引起銀行機構風險的主要原因。首先,新產品、新制度的傳達存在滯后性,銀行通常都是先上架,再培訓與員工,這樣往往導致了自己家員工是最后一個知道有新產品上架的人,對新產品根本沒有自己的認識。其次是新產品傳達下去之后,員工們并沒有真正了解,也就是說,銀行缺乏監管人員,并沒有人對員工進行監督和測試,員工在與客戶推薦新產品時支支吾吾,可能自己還沒有客戶本人了解。最后是缺乏整體性,銀行內部結構復雜,部門繁多,人員更是復雜,要想一個新消息傳達到每個人的耳朵里沒有切實有效的方法,導致了,新產品的空白區,更嚴重的會導致部門與部門之間操作的沖突,最終導致了巨大失誤,產生損失。
(三)硬件設備有缺陷
在國內當前五大銀行中,由于操作系統不完善而導致風險的占大多數,每年發生的事故與本銀行的操作量成正比。硬件系統不穩定、操作環境不固定、硬件出現問題,這些都是硬件設備出現缺陷的原因。硬件系統運行的不穩定、不能有效及時地控制風險、操作數據滯后導致了風險的存在。
二、如何減少銀行機構的風險
(一)重視銀行操作人員的教育
要想從根本上減少銀行機構的風險,就必須以人為本,從銀行內部人員的改善做起。首先要加長銀行柜面操作人員的休息時間,銀行柜面操作人員每天要面對不同的人,卻要重復著同樣的幾件事情,同時還要保持微笑,所以加長他們中午午休的時間是很有必要的,勞逸結合才能有提高。再有就是要有嚴格的獎懲制度,對于那些能夠快速掌握新產品細節的員工進行獎勵,對那些不能快速掌握新制度的員工必須嚴懲。最后就是要有專門的人員對員工進行監督和檢查,不能徇私,而且要面面俱到,不能有缺漏。
(二)改善制度,清晰流程
對事情的檢查雖然是檢查過越多次越好,但事半功倍感覺更好,讓每個員工了解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有些工作沒人做,有些工作缺做重了。每個員工每天做的事已經已經相當乏味,所以減少員工的操作難度勢在必行,能機器完成的盡量讓機器完成。做好信息的同步,讓每個部門都能同時了解到新產品的細節,部門和部門之間要有定時的交流,防止有消息不共享的情況存在,在做好教育后,派專業人員做好檢查監督的工作。
(三)及時更新硬件設施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在排長隊柜面上進行錢財上的交易,更愿意再手機或者是ATM上操作,因此,派專門的人員對機器、網絡等設施進行定期的檢查是很有必要的,方便市民的存取款,同時也變相減輕了銀行操作人員的工作壓力。同時也要簡化機器的操作,讓更多的老人能夠簡單地理解和操作,做好宣傳和示范工作是關鍵。
三、小結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銀行、手機銀行,并更多的去使用他們,因此銀行本身做到零失誤或是少失誤是十分關鍵的,做好內部人員的教育工作,做好銀行內部制度的改善工作,做好硬件設施的檢修更新工作,才能更好地減少銀行操作風險,提升員工素質,發展銀行文化,為城市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本文就銀行機構風險類型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和闡述,但由于本人學歷的局限性,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本文能給同行和社會熱心人士帶來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郭新茹;《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研究》[J];學位論文南昌大學; 2007
[2]林貴;《民營銀行風險的表現、成因及防范研究》[J];學術期刊《經濟師》; 2012年5期
[3]楊靜然;《我國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研究》[J];學位論文山西財經大學; 2012
作者介紹:
劉悅、1976年8月,籍貫河北,中級經濟師、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內蒙古業務部,010020,錫林南路山丹大廈,15204716668,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