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愛存, 尹彥姝, 宋存紅, 潘秋芳, 宋來根, 胥苗林
(1. 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人民醫(yī)院 兒科, 山東 陽谷, 252300; 2. 山東省聊城市中心醫(yī)院, 山東 聊城, 252000)
?
白細胞計數(shù)、超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對病理性黃疸患兒感染的診斷價值
田愛存1, 尹彥姝1, 宋存紅1, 潘秋芳1, 宋來根1, 胥苗林2
(1. 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人民醫(yī)院 兒科, 山東 陽谷, 252300; 2. 山東省聊城市中心醫(yī)院, 山東 聊城, 252000)
關鍵詞:感染;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 血清白細胞; 超敏C-反應蛋白; 降鈣素原; 膽紅素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PJON)由病理因素導致,患者身體內部膽紅素異常聚集且代謝異常,臨床表現(xiàn)為外部皮膚或者鞏膜處有黃疸癥狀,該病發(fā)病時間長,極易進一步發(fā)展成膽紅素腦病、癲癇等其他疾病[1-4]。血清白細胞(WBC)、超敏C-反應蛋白(hs-CRP)、降鈣素原(PCT)是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合并感染的重要診斷因素,探討其臨床診斷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為研究對象,男35例,女65例,日齡3~26 d,平均日齡(9.6±3.7)d。按照有無感染將所有患兒分為感染組和未感染組,每組50例,本研究已得到院內倫理會批準。感染組男17例,女33例,日齡4~27 d,平均日齡(9.8±3.6)d;未感染組男18例,女32例,日齡3~27 d,平均日齡(9.7±3.8)d。病理性黃疸出現(xiàn)時間12 h~26 d,平均時間(8.2±3.7)d。2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 ① 家屬均知情且已在同意書上簽字; ② 未患有其他心臟、肝臟等重要器官性疾病; ③ 感染組患兒均經胸部X線片檢查確認感染。
1.2診斷標準
所有患兒滿足以下至少1項《實用新生兒學》有關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診斷標準: ① 病理性黃疸于患兒出生1 d內出現(xiàn); ② 足月兒患者:血清總膽紅素>221μmoL/L;早產兒:血清總膽紅素>257μmoL/L,或每天上升量高于85μmoL/L; ③ 足月兒病理性黃疸持續(xù)時間>2周,早產兒病理性黃疸持續(xù)時間>4周; ④ 患兒病理性黃疸出現(xiàn)退而復現(xiàn); ⑤ 患兒血清結合膽紅素>34μmoL/L。
1.3指標測定方法
① 血清白細胞(WBC)水平測定方法:電阻抗法;儀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BC-3000PLUS(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② 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測定方法:散射比濁法;儀器:特定蛋白分析儀(芬蘭 Orion 診斷公司)。③ 降鈣素原(PCT)水平測定方法:免疫層析法;儀器:免疫定量分析儀(深圳市博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④ 血清總膽紅素(TBiL)以及結合膽紅素(DBiL)水平測定方法:氧化法;儀器:BS-39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2結果
感染組患兒的WBC、hs-CRP、PCT水平分別為(26.66±5.87)×109L、(39.14±6.06)mg/L、(1.33±0.33)μg/L,顯著高于未感染組的(16.88±6.11)×109L、(5.48±2.30)mg/L、(0.31±0.12)μg/L(P<0.05)。
感染組患兒的TBiL、DBiL、PJON消退時間分別為(311.82±25.34)μmoL/L、(52.08±4.77)μmoL/L、(23.51±3.19)d,顯著高于未感染組患兒的(271.73±16.11)μmoL/L、(40.37±2.56)μmoL/L、(16.31±1.77)d(P<0.05)。對病理性黃疸患兒TBiL、DBiL與WBC、hs-CRP、PCT各指標進行分析,結果顯示TBiL、DBiL與WBC、hs-CRP、PCT各指標呈正相關關系。見表1。WBC、hs-CRP、PCT三者聯(lián)合診斷病理性黃疸患兒感染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率分別為98.16%、96.35%、90.55%,顯著高于WBC、hs-CRP、PCT三者單獨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率(P<0.05)。見表2。
3討論
由于新生兒會經歷在子宮內的迅速生長、發(fā)育,分娩時生長環(huán)境由子宮內突然轉變?yōu)閷m外等特殊階段,新生兒的身體器官狀況以及機體免疫力會明顯低于常人,因而新生兒各種疾病的發(fā)病率甚至死亡率一直都居高不下[5]。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臨床上新生兒發(fā)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發(fā)病時間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后24 h內,且一般持續(xù)較長時間,對患兒的身體危害較大[6]。病理性黃疸患兒臨床表現(xiàn)為體內膽紅素異常聚集,嚴重者會直接導致膽紅素腦病甚至死亡,康復后也極易出現(xiàn)癲癇、腦癱等其他嚴重的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7]。該類患兒膽紅素異常的原因主要有: ① 患兒體內紅細胞遭到破壞且肝臟、腸道之間的循環(huán)作用增強; ② 患兒的膽管受到損傷; ③ 肝細胞無法正常攝取膽紅素[8]。無論是哪種原因,該類患兒體內過高的膽紅素含量會損傷患兒的腦組織這一觀點已經得到很多研究的證實[9-10]。

表1 病理性黃疸患兒TBiL、DBiL與WBC、

表2 WBC、hs-CRP、PCT對病理性黃疸患兒
與三者聯(lián)合比較, *P<0.05。
研究[11]報道,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發(fā)病原因有很多,如感染、窒息、母乳喂養(yǎng)方式不正確等原因均可以誘發(fā)PJON。Bassari R等[12]研究結果顯示,在誘發(fā)新生兒病理性感染的諸多因素中,感染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見的因素,而感染發(fā)生的各種誘因則包括病毒感染、腸道感染等其他因素。皮膚是人體免疫的第一道屏障,但新生兒的皮膚比較薄,導致其抵抗能力差,更加容易受到各種細菌和病毒的感染。感染會使新生兒的紅細胞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進一步出現(xiàn)溶血癥狀,并且患兒的肝臟內催化酶的活性會受到極大程度的抑制,最終導致病理性黃疸患兒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大幅度升高。
本研究結果證實,合并感染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的WBC、hs-CRP、PCT水平顯著高于未感染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患兒(P<0.05),且患兒的TBiL、DBiL含量與WBC、hs-CRP、PCT各指標呈正相關關系(P<0.05)。本研究結果還證實,WBC、hs-CRP、PCT三者聯(lián)合的敏感度、特異度以及準確率分別高達98.16%、96.35%、90.55%,證明三者聯(lián)合的診斷效果明顯優(yōu)于各指標單獨的診斷效果。
參考文獻
[1]趙奇萍, 朱航, 李怡帆, 等.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過程中心肌酶變化及與臨床心肌損害的關系[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2, 21(29): 3212-3214. DOI: 10. 3969/j. issn. 1008-8849. 2012. 29. 009.
[2]鄒漢良, 閆臻, 蔣明, 等.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檢測及分析[J]. 檢驗醫(yī)學, 2013, 28(4): 267-270. DOI: 10. 3969/j. issn. 1673-8640. 2013. 04. 003.
[3]舒向榮, 湛學軍, 徐燕萍, 等.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山東醫(yī)藥, 2013, 53(38): 86-88. DOI: 10. 3969/j. issn. 1002-266X. 2013. 38. 035.
[4]黃劼.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病因及診治分析[J]. 四川醫(yī)學, 2012, 33(5): 779-781. DOI: 10. 3969/j. issn. 1004- 0501. 2012. 05. 019.
[5]孫世蘭, 黃為民, 陳紅武, 等.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治療狀況相關因素分析[J]. 河北醫(yī)學, 2015, 21(9): 1488-1492. DOI: 10. 3969/j. issn. 1006-6233. 2015. 09. 026.
[6]汪曼琳. 綜合護理干預在病理性黃疸患兒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 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25): 36-38. DOI: 10. 3969/j. issn. 1006-7256. 2012. 25. 018.
[7]林真珠, 吳本清, 劉映輝, 等. 透明敷料不同更換頻率對新生兒PICC導管相關感染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7(9): 798-800. DOI: 10. 3761/j. issn. 0254-1769. 2012. 09. 010.
[8]張秀萍. 布拉氏酵母菌活菌劑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血清膽紅素的影響[J]. 中國藥業(yè), 2014(11): 5-6.
[9]Giannitsis E, Kurz K, hallermayer K, et a1. Analytical validation of a high·sensitivity cardiactroponin T assay[J]. Clin Chem, 2010, 56(2): 254-261.
[10]李璟, 馬驥, 鄭妮娜, 等. 早期護理干預在預防新生兒臍部皮膚感染中的研究[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4(23): 5954-5956. DOI: 10. 11816/cn. ni. 2014-135310.
[11]徐雪華, 昌曉軍, 王繼杰, 等. 透明敷料不同更換頻率對新生兒導管相關性感染影響研究[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4(24): 6216-6217, 6220. DOI: 10. 11816/cn. ni. 2014-141423.
[12]Bassari R, Koea JB. Jaundice associated pruritis: A review of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J]. World Gastroenterol, 2015, 21(5): 1404-1403.
中圖分類號:R 722.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9-174-02
DOI:10.7619/jcmp.201609062
收稿日期: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