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英語實施合作學習,要以制定明確的合作學習目標為導向,以組建合作學習小組為人員保障,以構建合作學習責任制為有效機制,以引導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為重心,從多角度培養培養學生多向合作技能。
【關鍵詞】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合作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是一種實用性強、參與性大的教學策略,自上世紀70年代初在美國產生以來,很快在世界各國得到廣泛運用,效果十分顯著。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各種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實施合作學習,主要有如下策略。
一、制定明確的合作學習目標,為學生合作學習提供明確的方向
目標的設定要以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為出發點,一要面向全體,從好、中、差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通過學習,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與提高,切忌只顧優生,忽略差生。二要從教學內容實際出發,教學內容不同,目標各異,切忌搞一刀切;三要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態度目標、情感目標兼顧,切忌只重知識目標,忽略各項綜合素質。四是目標的確立要充分發揚民主,師生共討論制定,切忌教師越俎代庖。
二、組建合作學習小組,為合作學習提供人員保障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約翰遜等人認為,合作就是“在教學中采用小組的方式以使學生之間能協同努力,充分地發揮自身及其同伴的學習優勢。”合作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合作學習取得最佳效益的組織前提。根據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的實際,在具體的分組形式上,從人員數量上劃分:一是兩人一小組。兩人一組就是同桌或前后桌兩人組合,這是最快而且最方面的合作學習小組,兩人之間不受性別、智力、能力、表現等因素的限制,隨意性較大。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內容相對簡單,操作相對容易的學習任務需要兩人合作完成,同坐、前后桌隨機進行合作、商討,既方便又快捷,成為最常用的合作學習小組。二是六人一中組。人員的構成是前后桌兩排的成員,相對于二人一組來講,組員增多,思維擴展,不論是討論、分析、論述,速度快,實效高。三是兩排一大組。這種組成方式適于學習內容較為復雜、需要集體討論、研究、動員集體智慧完成的學習任務。必須由正負組長負責,調動全員參與,對每一學習內容進行嚴格把關,防止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學習效果不高之弊端。從不同學生的素質構成上分,既分為互助組。由性別、性格、學業成績、能力傾向、等方面不同的組員構成,好中差學生兼顧,有利于多向交流。組員之間通過合作學習,彼此互助,在學習各個方面相互補充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還可以實行組員之間自由結組。這是學生較為喜歡的一種組合方式,學生自已有自由結組的主動權,可根據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結組,也可以同宿舍為單位結組,還可以根基不同的性別進行結組。這種組團方式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但必須在組長和教師的有效調控下進行,防止長時間的自由組合學習,而形成小團體,不利于和小組以外的組員進行多向交流。
三、構建合作學習責任制,使合作學習有效進行
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后,還要進行明確的任務分工,使得各個成員各自承擔任務,各司其職,這是合作學習有效進行的基本保障。英語合作小組劃分后,要注入管理機制,管理人員要明確職責,管理人員包括:
1.組長。由英語成績好,有良好組織能力和較高威信的學生擔任,能夠調動全組成員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他們充當學習中的第二位老師。
2.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整體活動所完成的各項任務,小組成員個體活動情況,以備小組匯報、小組評價所用,記錄員有不同層次的學生輪流擔任。
3.管理員。負責本組合作探討中的出現的各項問題,維持本組紀律,包括分組學習時不能隨意下座,不談論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組內發言不要影響組學習。還要調動本組同學全員參與學習,防止個別學生精神溜號。管理員先由本組成績最好的同學擔任,在完成一階段學習任務后,改為有其他同學輪流擔任,這樣能調動所有學生的管理積極性。
4.輔導員。教師作為合作學習的輔導員,監控各小組的整個學習過程。教師要認真參與其中,一是觀察小組學習情況,二是以學生的身份積極參與參與各小組活動,三是巡回指導,對各小組出現的疑難問題及時提供幫助。四是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五是幫助學生歸納、總結、評價。引導學生完成整個學習過程。
四、引導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合作技能
只有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在學習、合作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提高交往溝通能力,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英語合作學習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1.合作準備階段。由教師與學生合作討論,選定適宜的合作學習的內容,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各小組成員按目標的要求先行自學,做到心中有數。
2.合作討論階段。小組討論是合作學習的基本運行單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約翰遜認為:“合作就是在教學中采用小組的方式以使學生之間能協同努力,充分地發揮自身及其同伴的學習優勢。”學生按既定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認真討論,共同交流各自的學習情況,共同探索和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為集體交流做好充分的準備。
3.合作交流階段。交流階段是小組討論的延伸和繼續,是學生個體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成果的展示和深化。交流階段使合作學習的范圍進一步擴展階段,由小組擴展到大組,再到全班。學生能在交流活動中,各小組派兩到三名同學匯報本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允許同組其他同學作補充。各小組成員踴躍發言,爭先恐后的量出自己的成果,大膽交流自己的與眾不同的見解,在生生互動中各自取長補短。同時,各小組在展示學習成果之外,提出在討論交流中存在的問題,為全班同學集體探究提供素材。
4.合作探索階段。針對合作交流階段出現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使合作由生生互動發展到師生互動。教師深入學生中間,和學生共同探討。針對各小組提出的問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組織學生在進行全班討論與交流,教師與學生都要發表各自不同的看法,通過師生對話,交流,使師生之間思想碰撞,心靈交流,思維拓展,智慧交融,感情融洽,通過再次的合作與交流,師生合作共同破疑解難,使合作學習的范圍擴大、學習內容延伸,學習效益事半功倍。
5.合作評價階段。在合作學習結束時,教師與學生一起對此次合作學習進行整體評價,要評價整個學習過程,包括評價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要包括評價學生整體學習情況,從大組到小組,再到個人,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并及時矯正失誤,提高下次學習效果。也要建立相應的獎勵措施,對表現突出的及時表彰,樹立榜樣,使后進趕先進,共同提高,共同前進。
參考文獻:
[1]陳艷.合作學習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
[2]龐國斌.王冬凌.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王玉才,(1973-)女,滿族,大學本科,河北承德人,承德護理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