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陳豪:無論“點贊”還是“吐槽”都虛心聽取
云南省委書記、省長陳豪寫了致網友的一封信表示感謝,請廣大網友一如既往給力點贊云南。陳豪表示,“網絡是一面鏡子,不管是‘頂起’還是‘拍磚’,是‘點贊’還是‘吐槽’,都體現了廣大網友對云南的關注、對我們的期許,我們都會虛心聽取”。
李小三:新官理舊賬,反映正確政績觀
云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小三最近在全省新任村“兩委”負責人示范培訓班開班式上說:新官理舊賬,反映正確的政績觀。新上任的領導,不僅要接過權力,也要接下問題,以不怕難、不怕亂的態度去迎接任務、解決問題。絕不能為了所謂“政績”,換一屆班子、上一任領導就“兜底翻”,另搞一套。
程連元:優先發展教育、加快發展教育
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程連元指出:優先發展教育、加快發展教育,是歷史賦予我們的時代責任,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是實現跨越趕超的迫切需要。要大力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孩子,沒出過國并不丟人
9月份中小學都開學了,本來應該歡歡喜喜去學校,不少學生卻犯了難,問及理由,說是因為假期中,很多同學都有過出國的經歷,開學后會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出國的見聞和收獲,而沒出過國的同學則融入不到討論中去,甚至還有被孤立之感,感到難堪。
評論: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眾對于行萬里路的重視,走出國門的學生越來越多,該如何妥善處理好部分學生的心理落差,讓孩子意識到沒出過國并不丟人?出國經歷只是作為開闊眼界、學習知識的渠道,而非攀比炫耀的資本。鼓勵孩子們通過電視、網絡、書籍、報紙雜志等不同渠道了解海外的風土人情及多元文化,才能引導樹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
公務的士,坐還是不坐
公務用車取消之后,馬上一款貼心的服務及時送達——福州公交出租汽車公司首批推出的“公務的士”, 除了為政府部門、機關單位提供定制服務,還為公務員家庭用車提供服務——因私個人出行的公務員,可享受8折優惠。乘車人員必須出示公務員證件。
評論:公務出行用車,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解決,這是大勢與方向。但是福州這款為公務員公務用車的“定制”服務,100輛車都是帕薩特的1.8T行政版,起步價15元,起步里程3公里。出租車公司給公務用車提供的“定制”服務,是將車改之后的公務用車,又推到了一個與社會普通群體完全區別開來的特殊服務之中。人們不禁要問,公務用車,連車改后的市場服務都要跟普通百姓區別開來,究竟是誰想跟老百姓拉這么大距離?
6平方米“鴿子籠”,并非噱頭
“中國空前!深圳絕版!6平方米精裝極小戶型駕到!”這是最近深圳某樓盤打出的廣告,一時間引爆朋友圈。許多人感慨,深圳版“鴿子籠”終于還是來了。目前,該樓盤9套極小戶型已售罄,均價達到每平方米15萬元左右。
評論:“鴿子籠”與其說是一個商業噱頭,不如說是一種隱喻。它在現實生活中實為罕見,卻提醒了房價過快上漲可能產生的社會負面后果。它的橫空問世,正好給了人們情緒表達的一個出口。這9套極小戶型不無悲情意味,是反映當前樓市狀況的一個注腳。房價這么漲下去,很多人不吃不喝奮斗數年也買不起屬于自己的蝸居。因此,對深圳版“鴿子籠”的出現,不能僅當作一種商業噱頭,但也不必過度悲情化解讀,而應讀懂其背后的警示意味,反思當前樓市過熱、房價過高等現象。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和實踐的關系并非是割裂的,要從個體需求、專業屬性和學校情況等因素綜合判斷。只要選擇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大學成長之路,就應該堅定地走下去。
要創設法律實施的良好環境,首先在于提高受眾的責任意識。通過“受眾當心”的引導機制,使受眾能自愿地抵制“被廣告”行為,不亂轉發,不亂點贊。
張有國:堅持教到最后一名學生
德斯立隸屬保山市昌寧縣大田壩鎮文滄村,是一個藏在大山深處的偏遠村寨。多年來,這里的老師來了又走,只有張有國選擇用一生與孩子們澄澈的雙眼深情對望,過著一種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算上這個學年,他在這里堅守了整整37年。他是土生土長的德斯立人,初中畢業后被村民推選為掃盲教師,一年半后正式成為民辦代課教師,白天負責村里孩子的教學,晚上給大人掃盲?!拔乙獔猿纸痰阶詈笠幻麑W生!只要能從這里多走出兩個大學生,付出再多都值得。”張有國說。
社會撫養費征收的隨意性,直接影響征收的額度以及制度的嚴肅性。而在同一地方,同類違法行為所繳納的罰金卻可以相差數倍,這顯然有悖公平。

張有國

張學文:“紅色歷史”一直講下去
在金沙江石鼓渡口,有一位納西族漢子張學文,12年來,他堅持用自學的普通話講述著紅軍長征搶渡金沙江的“紅色歷史”。只要有參觀者提出需要,他都十分樂意地為大家講解那一段崢嶸歲月。擔任講解員以來,張學文提供講解服務近126萬人次?!爸v給大家聽,是希望后代能夠知道中國共產黨是費盡千辛萬苦才把整個國家建設起來的,是通過流血犧牲、斗爭得來的?!睆垖W文說,這么多年來,他和紅軍長征過麗江的史實已經融為一體,他表示要一直講下去。
劉予涵:樓道布袋拉近距離
社區群眾要想了解政策、反映問題、尋求幫助,需要一趟又一趟跑社區辦事處,芝麻大的一點兒事可能要來回幾次,至少會耽誤時間。據報載,某市有社區專門在每個居民樓道口掛著一個布袋子,每周五社區網格員都查看布袋子,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在居民樓道口掛個小小的布袋子,居民可以及時與社區干部交流互動,從中既能宣傳國家政策,又拉近了干群距離,還能傾聽到居民的呼聲,幫助群眾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架起了基層社區與轄區群眾交流溝通的“連心橋”,為創新社區基層服務模式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很值得借鑒。
盛人云:扶貧不扶懶
近聞在新一輪扶貧攻堅工作中,某地一民營企業分包聯系一偏遠貧困村,該企業老總慷慨捐出百萬元給該村小學,卻對貧困戶分文不掏。據該老總說,他親自去那個村子看過,貧困鄉親的確窮,全家一床棉絮一雙竹筷,只等救濟。他很有感觸地說:滿山都是竹子,隨便拿刀砍一根就可以做一把筷子。懶得連這樣的事都不干,豈能不窮?還有貧困戶冬天等政府救助棉衣,春天就將棉被冬衣全部拿去換酒,或將政府給的耕牛牽到集鎮上換酒,大醉后臥于街市,回到山鄉繼續受窮。他大聲呼道:這等懶人,如何不窮?我扶貧不扶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