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易水
引才入滇 以才興滇
文 易水
● 鼓勵各用人主體設立“名師、名醫、名家、名匠、名(校、院、所)長”等引才項目
● 探索建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人才合作機制
● 實施駐滇單位人才服務云南行動計劃和人才扶貧、技能扶貧專項行動

人才是第一資源
這是一個呼喚人才也造就人才的光輝時代。
這是一項需要人才也孕育人才的偉大事業。
“誰不重視人才,誰就對云南發展不負責任。”9月1日,云南省人才工作會議在昆明舉行。會議強調,時代呼喚人才、云南需要人才、事業渴求人才,要牢固樹立“人才第一資源”理念、拿出用好“人才第一資源”行動,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以人才新政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為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撐。
就在會議召開前不久,《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實施意見》提出推進人才管理體制改革,形成具有云南特色和區域競爭力的人才制度。
以前所未有的開放之姿海納天下英才,以改革創新的人才新政釋放活力引領發展——人才,云南走向發展和未來的支撐,已枕戈待旦!
功以才興,業有才廣。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的競爭,特別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今年2月 27日,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制度體系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的具體舉措。
云南地處中國西南欠發達地區,人才匱乏始終是制約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推動云南跨越發展,離不開堅強的人才支撐,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引領。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全省經濟要實現轉型升級、換擋調整,保持中高速增長,必須由傳統的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而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的驅動。
9月1日,云南省委召開云南省人才工作會議。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中央人才工作座談會精神,深入分析人才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人才工作,對推動云南省人才強省建設、促進跨越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云南省委書記、省長陳豪出席會議并講話,云南省委副書記鐘勉主持會議。
“誰不重視人才,誰就對云南發展不負責任。”陳豪指出,目前,云南各方面人才匱乏,發展的制約在人才、希望也在人才,做好人才工作是我們面臨的嚴峻課題。各級黨政領導要以加快發展的使命感、緊迫感,切實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人才作為強滇之基、跨越之本、小康之要,把人才工作的責任擔起來,制定實施好云南人才計劃,營造良好環境,做實人才工作,聚集天下英才。
陳豪強調,各級各部門要把人才資源開發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以最大的決心、最實的舉措、最優的環境,大興識才愛才用才容才聚才之風,以識才的慧眼發現人才、以愛才的誠意感召人才、以用才的膽識用好人才、以容才的雅量善待人才、以聚才的良方匯聚人才,努力把云南建設成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輩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人才實現價值、發揮作用、貢獻力量的沃土。
陳豪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緊盯人才工作瓶頸,深化改革,突破藩籬,打破障礙,制定完善尊重人才、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人才服務管理機制,建立完善更加務實管用的人才培養引進機制,健全更加科學合理的分配激勵機制、更加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更加順暢的人才流動機制,以人才新政吹響人才“集結號”,以人才引擎充分釋放創新創造創業的澎湃動力。
會議充分體現了省委對人才工作的重視,體現了省委惜才、愛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決心。
小康大業,人才為本。為加快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發揮人才在推動云南跨越式發展中的作用,根據《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的通知》,結合云南實際,8月15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根據《實施意見》,云南省將突出“高精尖缺”導向,改進人才培養支持機制,完善人才引進方式,健全柔性引才機制,暢通引進人才服務綠色通道,構建具有區域競爭力的引才聚才機制。
縱覽《實施意見》,其核心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體制、六大機制”。
“一個體制”是指推進人才管理體制改革,具體包括消除對用人主體的過度干預、保障和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健全市場化社會化人才管理服務體系、在特定區域和領域試點改革等內容。
“六大機制”是指改進人才培養支持機制、構建具有區域競爭力的引才聚才機制、創新人才評價使用機制、健全人才順暢流動機制、強化人才創新創業激勵機制和健全人才優先發展保障機制。
在培養好、使用好本土人才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機制,構建人才供需對接模式,統籌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開發規劃,加大重點行業、重點產業人才培養力度。完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推動技工院校與職業院校同步建設發展,建立校企聯合、產教結合培養模式,拓寬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完善青年英才培養機制,實施青年英才培養行動計劃,構建青年人才快速成長通道,擴大博士后設站數量、招生規模,建立省級博士后站和博士后科研基金,鼓勵出站留用和創新創業。優化企業家成長環境,加大企業家隊伍培養支持力度,推進國有企業市場化選聘高級管理人員,建立創新導向、市場導向多種激勵方式,試行企業高層次人才年金集合計劃。改進人才培養支持方式,建立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動態調整機制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完善產學研用協同育人模式,力爭重要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2%左右,全省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以上。改進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和審計監督方式,探索實行充分體現項目特點及人才創新價值的經費使用管理措施。
在構建具有區域競爭力的引才聚才機制方面,《實施意見》設計了一些較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如: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實施好海外高層次人才、高端科技人才和高端外國專家等引進計劃。鼓勵用人主體設置特聘崗位引進海內外人才和創新團隊,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可不受單位崗位、職稱、結構比例和績效工資總量限制。鼓勵各用人主體設立“名師、名醫、名家、名匠、名(校、院、所)長”等引才項目,鼓勵企事業單位、中介組織、用人主體和其他社會力量參與引才,設立海外引智工作站。
《實施意見》明確,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崗位動態管理機制,分類優化設置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技能崗位結構比例,規范專業技術二級崗位管理。支持在滇中新區,瑞麗、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昆明、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國家級園區設立人才特區,先行先試。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試點建立人才(學科)特區,在人才引進、崗位設置、經費使用、成果處置、職稱評定、薪酬分配等方面探索自主管理的新模式。
云南省人才工作會議召開之后,省委組織部隨即在昆明召開云南省引進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協調會。貫徹落實《云南省引進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辦法》,云南省將為引進高層次人才搭建一站式、無障礙的綠色服務通道。
今年4月,云南省啟動了對2010年出臺的《云南省引進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暫行辦法》的修訂工作。經過反復征求意見、多次修改,于今年8月9日正式印發了《云南省引進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辦法》。新《辦法》在《暫行辦法》的基礎上,擴大了服務人才的范圍,改進了服務方式、完善了服務內容,明確了出入境和居留服務、戶籍辦理、工商、稅務、海關、金融、科研、住房、配偶隨遷、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社會保險、職稱評定13個方面的內容,并提出要在各級人社部門設立引進人才服務窗口,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
協調會上,涉及的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等14家單位主要領導結合工作職能就如何做好服務進行交流發言,省委組織部就如何把綠色通道服務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進行了安排部署。下一步,云南省將在各級人社部門逐步設立引進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形成分層分級的高層次人才管理體制,同時加快推進云南省引進高層次人才網上管理服務平臺的實施,實現部門之間互聯互通,構建統一、規范、快捷、高效的高層次人才服務體系。
所謂人才柔性引進,是指打破國籍、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人才流動中的剛性制約,在不改變和影響人才與所屬單位人事關系的前提下,適應市場經濟和人才社會化發展要求的政府引導、市場調節、契約管理的非本地戶籍人才的人才引進方式。
為進一步完善柔性引才機制,吸引聚集各類海內外優秀人才參與云南經濟社會建設,云南省最近還制定出臺了《云南省柔性引進人才辦法(試行)》。
此次的試行《辦法》明確了引才對象及標準,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圍繞云南傳統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重點引進國內外擁有領先專利技術和教學科研成果、能推動云南省重點產業技術突破、能帶動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各類高層次人才。主要包括七類人才,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國務院或其他省級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或其他省級政府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家級或其他省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及其他省部級以上重點人才計劃入選者;國家重大工程或重大科技項目負責人;擁有云南省重點產業、新興產業發展或傳統產業提升改造的關鍵技術、發明專利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才;具有國際市場開拓能力、通曉國際貿易規則、熟悉現代企業管理和社會管理的人才和其他急需緊缺人才。
可以說,這些人才政策“組合拳”直擊云南人才引進“痛點”。伴隨著這場以人才工作“突圍”帶動云南跨越發展的時代號角的吹響,一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嶄新天地正向我們走來。

引進高層次人才可不受職稱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