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盧堡生(寧蒗縣委宣傳部部長)
“四大動能”激發寧蒗縣域經濟新活力
文 盧堡生(寧蒗縣委宣傳部部長)

寧蒗縣城全景(姚金林/攝)
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4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0.9億元,同比增長4.6%;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6億元,同比增長2.4%;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8億元,同比增長9.3%。
這是寧蒗交出的今年“上半場”成績單。
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如何尋找發展新動能?“山、少、偏、窮、特”的寧蒗,以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為主線,力推縣域經濟發展行穩致遠,今年以來,全縣經濟運行呈現良好增長態勢。
固定資產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項目建設則是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載體和主要抓手。今年,寧蒗縣列入云南省“四個一百”重點建設項目2項,包括即將竣工投產的項目麗寧公路和力爭年內開工建設的寧蒗紅橋至永勝大廠高速公路;列入市級重點建設項目6項,包括麗寧公路和阿海電站;縣級重點建設項目4項,包括永勝至寧蒗二級公路一期工程、寧蒗縣拉子水庫建設項目、寧蒗縣麗寧公路開元橋至莊房段建設項目(東過境線)、寧蒗縣城市供水管網新建及改造工程。
項目立得來,還要落得下。緊盯項目建設進度,今年3月17日,總投資18445萬元的第一批5個重點項目在寧蒗一中集中開工,標志著寧蒗縣2016年73個重點項目建設正式啟動。半年來,寧蒗縣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拉動不斷增加,1-7月,全縣開工建設項目81個,累計完成投資16.7916億元(含麗寧公路改擴建工程返還數15000萬元,阿海電站6000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3.1%,增速暫列全市第二位。
農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根基,縣域經濟的升級和發展,離不開特色農業的強力支撐。
寧蒗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氣候條件優越、生物資源豐富,永寧壩子更是麗江“旅農結合”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最佳區域之一。近年來,寧蒗縣委、縣政府立足資源稟賦,堅持走“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之路,在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同時,積極培育和發展以蔬果、中藥材、畜牧業等為代表的優勢特色產業,不斷推動高原特色農業跨越發展,為寧蒗縣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蔬菜為例,截至2015年,全縣投入蔬菜產業資金1674萬,先后在全縣15個鄉鎮建設蔬菜商品基地。
種植中藥材也成為寧蒗山區人民增收致富的一條新途徑。寧蒗縣自2010年發展中藥材產業以來,實施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0萬畝,年總產量800噸;有中藥材龍頭企業6家、專業合作社50多個、經濟技術協會10個,收入超過萬元的中藥材種植農戶500戶。
2015年,寧蒗縣被列為“2015年度實施中央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山地養雞建設項目”實施縣,根據項目實施方案,扶持2個龍頭企業及4個專業合作社開展拉伯高腳雞山地養殖。該項目建成后,預計公司及合作社將示范帶動3700戶農戶開展拉伯高腳雞養殖,年放養出籠商品雞75.5萬羽,新增銷售收入8420萬元,其中農戶增收6660萬元,戶均增收18000元。
今年以來,寧蒗縣農業繼續保持平穩的發展勢頭,上半年全縣完成農業總產值21735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7.4%;實現農業增加值973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7%。
當下,旅游業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俗稱“小涼山”的寧蒗縣,風景名勝眾多,民族風情濃厚,有高原明珠瀘沽湖和摩梭母系文化;有集高山湖泊群、萬畝杜鵑林等景觀為一體的青龍海生態旅游區;有古老燦爛的彝族“畢摩文化”、普米族“韓規文化”等各民族獨特奇異的文化;還有永寧扎美喇嘛寺、元世祖忽必列南征屯兵日月河、土司衙署等人文景觀。
“十二五”期間,寧蒗縣加大景區的保護和開發力度,不斷開拓客源市場,全力推進旅游業的穩定、健康發展。2011年至2015年,來寧蒗的游客年平均增長18.4萬人次,增長率為48.4%;旅游綜合收入年平均增長1.03億元,增長率為77.74%。其中,2015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30萬人次,比“十二五”預期增長40%;旅游綜合收入6.5億元,比“十二五”預期增長42%。
得益于旅游的發展。瀘沽湖畔不少村民通過招商引資和自己做餐飲客棧等方式參與旅游,如今,家家戶戶已逐漸過上小康生活。
伴隨著2015年10月12日瀘沽湖機場的正式通航,寧蒗旅游優勢資源的開發大大提速。今年上半年,全縣接待游客17.92萬人,同比增長7%;門票收入達1578.75萬元,同比增長9.29%。
縣域經濟的崛起,需要戰略定力和實干定力。對縣市一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而言,抓落實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最主要的工作,提高執行力是最重要的能力。
盡管總體上來說今年上半年寧蒗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我們也要看到,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上半年全縣工業經濟增長乏力也是不爭的事實:半年來,全縣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億元,同比下降1.8%。從上半年(GDP)增速6%來看,實現全年11%的目標任務較為艱巨,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不強。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項目落地難,6個市級重點項目中尚有1個未開工,縣級73個重點項目中上半年只開工22項,開工率僅有30%;二是新開工項目不足,特別是重大項目開工嚴重不足,盡管今年寧蒗縣市、縣級億元以上重點項目有26個,但目前僅開工9個,開工率僅為34%;三是在建重大項目投資進度不理想,在建項目投資余額不足。
困難面前,更需要我們謀遠思進,以改革創新精神凝聚起發展的強大合力,狠抓重大項目落地,大力實施優勢產業培育,力爭在投資、建設和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推進縣域經濟跨越發展,努力把寧蒗建設成為涼山地區最美彝鄉,確保如期脫貧摘帽、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盛夏里格島(姚金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