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區域性民間金融風潮:中國式金融危機簡史(1883—2015)

2016-06-06 03:11:34丁騁騁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16年3期

摘 要:與西方國家發生于正規金融市場、以資產價格爆跌為主要特征的金融危機不同,中國式金融危機主要表現為局部市場發生的區域性民間金融風潮,早期以錢莊等傳統金融機構倒閉和擠兌狂潮為主要特征,改革開放后主要表現為非法集資信用鏈斷裂引發的“倒會案”、機構倒閉引發的企業主跑路,以及擠兌狂潮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等。根據歷史資料、媒體報道及學術文獻,結合田野調查,對各類民間金融風潮具體案例進行系統梳理,并通過與一般金融危機的比較分析,發現區域性民間金融風潮的演化路徑也經歷“瘋狂驚恐崩潰”三個階段,但在具體成因、影響后果上存在較大區別。民間金融風潮具體成因與市場分割、二元結構下地方金融監管體制缺陷等有關,因此,在應對措施上也應與普通金融危機不同。

關鍵詞: 區域性民間金融風潮;非法集資;金融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7217(2016)03-0002-08

一、區域性民間金融風潮:早期表現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關于金融危機的詞條引用了Goldsmith(1982)的定義:“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短期利率、資產(包括證券、房地產、土地等)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的、短暫的和超周期的惡化。”[1]經濟史學家金德爾伯格將世界上最早的金融危機上溯到1619~1623年的普魯士鑄幣危機,以及1636~1637年的“郁金香熱”[2],其中后者廣為人知。從資本主義發展伊始,各種信用風潮與金融危機就頻頻出現,并伴隨著人類發展史。國外金融危機的歷史已被金德爾伯格作了細致整理,而且每一次危機,他都不斷地完善其著作①。然而金德爾伯格對中國沒有任何著墨。與之同時,國內關于金融危機的論著很多,但都以國外發生的重大金融危機為研究對象,似乎中國從未發生危機。事實上,凡是存在金融市場的地方就可能發生金融危機,我國也是如此,這或許是金融市場的某種非理性特征決定的。近代以來,隨著新式金融機構的外商銀行紛紛進駐中國,現代金融業開始出現,我國也發生過多起金融危機。其中最早的發生在1866年,由棉花投機失敗的外商銀行如匯川、利華、利生、利昇等銀行破產引起,并導致上海銀根緊縮,市場停滯[3]。當時現代金融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事發地僅局限于開埠不久的上海,但影響很大,在金融發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民間金融機構主要以經營錢莊、錢鋪、票號、銀號、銀爐等為主,這種格局直到晚清沒有改變。這些機構與外商銀行、股票市場等現代金融組織產生了越來越緊密的聯系,在宏觀經濟環境及外國金融市場的沖擊下,我國也發生多起民間金融風潮(表1)。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的金融危機不同,我國早期民間金融風潮主要是由商業投機引起的,以大批錢莊倒閉為主要特征。近代最早的、也是當時影響最大的一起民間金融風潮為“倒賬風潮”[4]。1883年,胡光墉因生絲投機失敗,在上海的阜康雪記錢莊倒閉,以此為導火索,引發上海一系列錢莊倒閉,并涉及杭州、鎮江、寧波等地。1897年又發生“貼票風潮”[5],上海鄭姓商人首創貼票辦法,這種“貼票”與當前的非法集資并無二致。由于利息越來越高,有的貼票錢莊到期不能照付現款,于是大批錢莊倒閉,這可能是目前有記載的第一例因為非法集資引起的民間金融風潮。1910年橡皮股票風潮,也有大量的錢莊倒閉[5]。1931年,因上海商人黃楚九心臟病突發死亡,爆發大世界儲蓄風潮[6]。

計劃經濟時期,我國的金融機構作為財政的附庸因而只起到資金撥付功能,因此,正常的金融業發展被中斷,金融危機也幾乎從此消失。改革開放之后,金融業不斷往市場化方向發展,但仍然存在高度管控。即便在1997年發生東南亞金融危機時,我國由于沒有實現資本賬戶開放,國內與國外的金融市場完全隔離,因此并未受到太大影響。然而,在民間隨著市場力量發育,信用危機開始顯現,并發生多起類似郁金香熱的投機狂潮。

早在1980年代初,我國東北許多城市曾經出現過“君子蘭熱”③,君子蘭的價格被炒到瘋狂的地步。有些企事業單位用公款購買君子蘭送禮,而一些賓館、園林單位和企事業單位出高價收購君子蘭,進一步抬高花價。一棵君子蘭被炒到上萬元甚至幾萬元。之后有人以此創作了小說曾轟動一時④。君子蘭的瘋狂炒作引起人們議論紛紛,認為這是一種綠色賭博。1984年6月《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君子蘭”為什么風靡長春?》,對君子蘭熱提出質疑。1985年6月《吉林日報》連續發表三篇社評⑤,認為君子蘭投機過度,并將衍生腐敗現象和治安問題。這些評論給君子蘭熱潑了冷水,價格開始下跌,君子蘭花市漸趨冷落。這是改革開放之后首次類似于“郁金香熱”(tulipomania)的投機狂潮。之后,這樣的投機炒作在其他地方間歇性地不斷發生,不絕如屢⑥。與民間金融危機的生成一樣,它們都是過度投機泡沫破滅的結果,人們逐利的冒險行為不因時空的改變而不同。

改革開放以來,除海南發展銀行倒閉案以外,我國基本沒有發生正規金融市場的金融危機,但非法集資引發的區域性金融風潮卻多次發生。近代以來發生的金融風潮與改革開放以后發生的民間借貸危機,雖具有完全不同的時代背景,但它們都在二元結構背景下的局部地區發生,與國外一般意義上的金融危機有著不同的生成機理與影響后果,因此,梳理中國式金融危機簡史對我國金融監管有啟示意義。

二、改革開放以來各種民間金融風潮的表現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民間金融又開始盛行,主要有以下幾種形態:(1)民間借貸,即個人之間(包括親朋好友、鄰里和熟人)的現金借貸行為;(2)民間傳統“合會”(Roacas,也稱呈會、輪會、搖會、標會等);(3)處于灰色地帶的地下錢莊,寄售行,以及從事各類融資業務但并無金融資質的擔保公司、投資公司等,以各種名義在社會上公開集資; (4)企業內部集資,包括企業吸納和利用內部人員閑置資金及其他名義向個人集資等;(5)互聯網融資平臺,如P2P、眾籌等,由于沒有相應法律規范,亂象迭出。民間融資并不等于非法集資,但一旦利率超過某個水平、集資人數超過一定規模,則成為“非法集資”,在系統性風險生成時極易發生信用鏈斷裂。如果多起非法集資集中爆發,涉及地區金融穩定,就可能演變成民間金融危機。具體表現為信用鏈斷裂引發的“倒會案”、機構倒閉案引發的企業主跑路、以及擠兌狂潮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等,成為中國式金融危機的主要特征。

(一)“倒會案”:傳統合會引發的金融風潮

合會是許多國家傳統的民間融資方式,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尤其盛行。改革開放之后,合會又開始興起,并成為個人和中小企業的重要融資手段。隨著開放搞活,這種民間融資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風險不斷積聚,民間金融風波隨之發生。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東南沿海幾省發生過多起倒會案(表2),直到新世紀以后仍不絕如屢⑦。倒會一般經歷三個階段:(1)開始以熟人圈中“互助會”形式出現,不以贏利為目的,基本不收取利息或收取甚微利息,無需投標競爭,而是用協商的辦法支持婚喪貧病者。這對解決人們臨時性的經濟困難起到了積極有益的作用,在合會復蘇的改革開放初期,這個特征表現尤其明顯。(2)從互助性轉為經營性合會,參會人數大大增加,合會以競爭產生,資金主要投向于生產和流通,但這時利率一般略高于銀行利率。這一階段的合會融資除了投入生產經營以外,生活消費部分也主要是用于蓋房、婚喪嫁娶、治病以及應付意外突發事件。(3)開始轉變為投機性質。這種合會演變為大規模、多形式、高利率的“抬會”、“排會”等。善于鉆營的會主組織多個會,會中套會,以會養會,進行投機甚至走向詐騙。使資金投向完全脫離生產經營,同時刺激民間借貸利率不斷上升。合會規模進一步擴大,甚至成為全民的狂歡,直至倒會。如果是多個倒會案集中爆發,則可能誘發群體性事件,這是一個純粹意義上民間借貸市場生成的金融風潮。(二)機構倒閉引發的地區性信用危機

改革開放以來,唯一一起發生在正規金融領域的金融風潮是海南發展銀行倒閉案。1990年代中期,海南經濟開始快速發展,房地產業大規模擴張并出現泡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海南許多信用社實行高息攬儲。隨著房地產泡沫破滅,信用社出現了大量不良資產。海南省將28家信用社并入1995年新成立的海南發展銀行。但海發行宣布,只能保證給付原信用社儲戶本金及合法的利息。這使得大量儲戶將本金及利息取出,轉存其他銀行。伴隨著各樣謠言,最終引發大規模擠兌,海發行喪失清償能力。1998年6月,海南發展銀行被關閉,成為新中國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機而關閉的銀行。

而民間借貸有一部分是中小企業或地下錢莊的非法集資,一旦信用鏈斷裂則可能引發一系列企業主“跑路”,或機構倒閉。這種情況在民營企業集中的浙江表現得尤其典型。早在1990年代中期,溫州曾大量出現一些半正規的、介于體制內外的地方性微小民營金融機構“兩社一會”(包括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金融服務社和農村合作基金會)。1995年發生泰順金鑫城市信用社破產事件,政府開始整頓民間金融機構。1999~2001年“兩社一會”全部退出,除了部分機構整合歸并為溫州市商業銀行、農信社以外,其余自行清盤關閉。伴隨著企業改制以及民間金融機構的整頓,溫州不少國有和集體企業“懸空”銀行債務,一些私營企業廠長經理外逃,逃避銀行債務。據不完全統計,至1998年底,國有、集體工業企業以各種花樣懸空銀行貸款債務的有72家,貸款金額2.85億元,廠長經理外逃人數達961人,逃債金額高達6.30 億元[13]。

2008年,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在民營企業密集的浙江臺州、紹興等地接二連三出現大企業和龍頭企業倒閉事件。2011年以來,受國家宏觀政策調控的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政策收緊,浙江溫州又發生民營企業主因信用鏈斷裂“跑路”的事件。僅2011年,受金融風潮的影響,浙江省民間借貸案件全年收案93067件。2011年,全省法院受理的民間借貸案件數量約占全國的15%[14],幾乎占據了浙江商事案件的半壁江山。表3羅列了近年來機構倒閉引起的信用危機事件。

(三)作為群體性事件的民間借貸危機

民間金融危機最嚴重的一種形式是由非法集資信用鏈斷裂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最近幾年來,非法集資案在全國除西藏外每一省都有大量曝光[18],但群體性事件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區(見表4)。這些地區經濟結構相對單一,人均收入也并不高,與民間金融盛行的東部地區相比,生成背景相對特殊⑧。東部雖然集資規模與范圍遠超過中西部地區,但由于中西部地區人均收入相對較差,承受能力較弱,因此,參與非法集資一旦無法收回,就影響基本生活,不得不訴諸極端手段。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各種網絡非法集資案頻頻爆發,最著名的如e租寶、大大集團、融資城等集中發生于2015年。借助于P2P等網絡平臺,在沒有相應法律監管的背景下,各種網絡非法集資案在涉案金額、地域與人數上,比一般的非法集資更多更廣⑩。

群體性事件一般包括勞資糾紛、農村征地、城市拆遷、行業改制矛盾造成的群體性事件。與普通群體性事件相比,作為群體性事件的民間金融風潮有以下特點:(1)矛盾的標的在于由于參與非法集資無法得到正常償還發生擠兌、集訪事件或其他次生性事件。(2)民間金融風潮一般有較長的潛伏與生長期。剛開始時,非法集資主體往往以地下隱蔽方式進行,或者利用政府官員參與的幌子掩蓋其非法性,將集資規模與范圍不斷擴大。一旦信用鏈斷裂,矛盾轉瞬爆發,而政府因為無法在短期內掌握所有信息,處置十分困難。(3)政府在民間金融風潮中承擔了一個負面的角色。與一般群體性事件不同,民間金融風潮無一例地都可找到政府的影子。起先,非法集資者有意拉攏與政府官員的關系(湖南湘西的非法集資案則由政府公開鼓勵),以此作為信號發送機制,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集資,導致集資規模不斷擴大,雖然有些民間借貸是以公務員個人身份加入非法集資,但從實際效果上看都被認為是政府參與的結果[22]。案發后,非法集資者明知信用鏈無法維持,為了保證官員及公務員的利益,采取“釣魚式”集資,以高利率誘惑公眾,為政府官員的抽資行為埋單。民間借貸危機爆發后,政府出于“社會穩定”的治理目標,為在最短時間內平息群體性事件,往往采取簡單、粗暴的做法,不當行為進一步放大金融風潮的危害。

三、區域性民間金融風潮的生成機理:比較分析

(一)與一般金融危機的異同:橫向比較

以上是根據歷史資料、媒體報道及學術文獻,結合田野調查,將各類民間金融風潮具體案例進行的系統整理。梳理這些金融風潮,并與正規金融市場發生的金融危機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兩者在發生地、當事人、影響范圍、主要表現等多方面存在諸多差別(見表5)。尤其是我國的民間金融風潮則是地區性、局部性的,有具體加害人,即非法集資主角,往往涉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等具體犯罪行為。但正規金融市場發生的金融危機是由于投機炒家過度投機、或經濟形勢惡化并遭遇外部沖擊的情況下,資產價格異常波動引發的,往往沒有具體加害人B11。

金德爾伯格通過梳理400年金融危機史發現,危機的發生、發展往往經歷“瘋狂驚恐崩潰(ManiasPanicsCrashes)”三個階段[2]。對照我國歷次金融風潮,它們幾乎有著相同的演化路徑(見圖1)。所不同的是大多數民間金融風潮與整體宏觀經濟環境并不一定存在必然聯系,其生成基礎是非法集資,受集資人高利引誘,公眾盲目跟風參與集資。羊群效應使這種高利集資變成全民的狂歡,一旦受外部沖擊或偶然事件影響,信用鏈崩潰。當這種信用鏈斷裂時往往引發債務糾紛,情節嚴重則成為民事及刑事案件,如果發生群體性擠兌、集訪,以及非正常死亡或暴力事件,就可能進一步升級為社會騷亂。因此,雖然民間金融風潮發生在局部地區,但仍可能造成巨大負面影響B12。

(二)具體成因的分析:縱向比較

與一般意義上的金融危機相比,我國歷次金融風潮都是在市場分割背景下發生的。晚清,現代金融業剛剛起步并主要集中于東部地區,一方面受制于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資訊也不發達,沿海地區現代經濟部門與中西部地區農業部門幾乎割裂,這使得投機狂潮主要集中于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對其他地方影響并不大。這種市場的分割性在改革開放后的區域性民間金融風潮中也很典型,由于民間借貸主要通過血緣、人緣、地緣等社會關系網絡展開,具有一定的封閉性。資金借貸主要依靠個人信用維系,一旦突破此范圍,就會變成毫無保障的高風險投資。金融風潮發生,利益受損者主要為參與集資的個人,而不像一般金融危機,所有公眾因資產價格下跌遭遇普遍性的影響。

區域性民間金融風潮生成的另一個重要背景就是“二元結構”。這種特征在晚清以來現代金融業發軔之初就十分明顯,當時盡管已出現銀行、證券交易所等現代金融機構,但傳統農業經濟仍占主導地位,因此,整個金融體系呈現傳統金融與現代金融、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互相交織的二元特征。近代以來,一方面由于被迫開放國門,金融市場受國外影響很大,另一方面國家能力薄弱,金融監管處于空白,這導致金融市場興起后必然伴隨著過度投機,誘發金融風潮,并表現為錢莊等傳統金融機構的倒閉。伴隨著這種“洗牌”式金融浪潮,傳統金融機構逐漸被現代金融機構代替。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自1931年起先后頒布實施《銀行法》等多部金融法規。隨著1935年法幣改革,經濟上實行統制主義,對金融業實施嚴格監管[23]。直到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在正規金融領域仍然高度壟斷,這使得正規金融領域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被杜絕。改革開放以后,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轉型,二元結構也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特征:即金融體系中一部分是由銀行、證券、保險等構成的正規金融市場,另一部分就是游離于監管體制外、主要由個人或中小企業組成的民間金融市場。民間融資主要通過社會關系網絡連結,由于存在“結構洞”,在金融監管缺失的情況下,系統性風險不可避免[24]。信用鏈斷裂后,系統性風險主要通過社會關系網絡在局部范圍內傳播,由此導致民間金融風潮往往也具有區域性特點。

在二元結構下,條塊分割的金融監管體制也是區域性民間金融風潮的生成原因之一。由于我國目前仍然實行嚴格分業經營,金融監管以“一行三會”垂直領導的機構監管為主,而民間金融系統性風險局限于某一地區內部,金融監管以地方政府為主,在組織架構上以省市縣三級“金融辦”為主要責任人,其他相關部門只起輔助作用。目前金融辦的法律地位不明晰,功能定位、監管職責也不明確B13。在這種地方金融監管體制下,民間金融很容易被地方政府“有意”忽視,因為民間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對當地經濟起正面作用,另外,地方政府及其公務員本身就是一個利益群體,也曾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民間融資甚至非法集資。如前所述,有的民間金融風潮的發生就是因為地方政府角色及公務員的定位發生偏差引起的。因此,除了端正地方政府及公務員的角色定位以外,需要完善目前的金融監管體制,尤其要加強地方金融監管機構的法律責任。

四、總結與啟示

自現代金融業產生以來,我國曾發生多起區域性金融風潮。與西方國家連續幾百年的金融發展史不同,我國正常金融業的發展曾一度停滯,因此,金融風潮主要集中于晚清,以及改革開放后兩個時期。前一階段,現代金融業剛剛起步,金融風潮以大量錢莊倒閉、大規模擠兌狂潮等為主要特征;后一階段發生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主要表現為非法集資信用鏈斷裂引發的“倒會案”,機構倒閉引發的企業主跑路、擠兌狂潮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等。對照我國兩個階段的時代背景,我們發現,前一階段,金融監管幾乎處于空白階段,后一階段,則是金融業高度管控逐漸走向市場化的時期,它們分別處于兩個不同極端。通過梳理改革開放以后的區域性民間金融風潮,根據歷史資料、媒體報道及學術文獻,結合田野調查,以及收集整理的各類民間金融風潮具體案例,并通過與正規金融市場發生金融危機的比較,我們發現區域性民間金融風潮的演化路徑也經歷“瘋狂驚恐崩潰”三個階段,但在具體成因、影響后果上與普通的金融危機存在諸多差別。民間金融風潮具體成因與市場分割、二元結構下地方金融監管體制缺陷等有關。在影響后果上,民間金融風潮發生后由于公眾利益得不到償還,或者地方政府處置不當,往往形成涉眾型的集訪活動,甚至激發血腥事件。這就由原來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演變成一個綜合社會治安事件,本來只發生于局部地區,但產生了全局性的負面影響。

梳理中國式金融危機簡史帶給我們若干啟示:首先,金融管控一定要寬嚴適度,與經濟發展程度相適應。如果政府對金融沒有必要監管任其發展,往往會出現系統性風險引發金融風潮;但如果金融業高度壟斷,也可能導致正規金融供給不足、傳統融資渠道逼仄,使民間金融盛行,在監管缺失時演變成各種非法集資,最終導致民間金融風潮。其次,一旦發生區域性民間金融風潮,在應對措施上應與普通金融危機需加以區別。正規金融市場一般由貨幣當局、金融監管部門負責,民間金融主要由地方金融監管機構負責。由于當前金融監管體制極不完善,因此,必須進一步明確地方金融管理機構的法律地位、端正地方政府角色定位、改革地方金融監管體系。

注釋:

①1978年,金德爾伯格出版《金融危機史》的第一版,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發生促使他對該書進行修訂,并于1989年出版了第二版。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促使他修訂了第三版(1996年)。1996~1995年墨西哥危機,和1997~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又使他修訂了第四版(2000)。2005年,Aliber修訂出版了第五版,但金德爾伯格已經于2003年去世。2011年Aliber修訂出版了第六版。

②近代我國還發生1916~1919年京鈔風潮、1921年信交風潮、1934~1935年白銀風潮以及1947年黃金風潮等,但主要集中于正規金融市場。

③君子蘭在偽滿時期由日本人送進偽滿“帝宮”,偽滿政權垮臺后,君子蘭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1984年,長春將君子蘭定為市花,使君子蘭更加風靡。

④見張辛欣的“瘋狂的君子蘭”載《文匯月刊》1983第9期。

⑤1985年6月1日、7日和13日,吉林日報連續刊發“奇高的君子蘭花價能維持多久”、“再談奇高的君子蘭花價能維持多久”、“不能靠挖國家墻腳來哄抬君子蘭花價”三篇社評。

⑥2005~2006年以來浙江等地發生炒蘭熱,名貴的蘭花品種被炒至幾百萬元天價,之后又迅速跌落,所幸沒有發生群體性事件。2007年,普洱茶也被瘋狂炒作,當年4月云南思茅市因此改名為普洱市,之后普洱茶價格也迅速跌落。

⑦雖然許多地方志中提到歷史上曾發生倒會案,但缺乏詳細記載,作者能夠收集到的會案資料從1980年代開始,并主要集中于浙南、閩東、臺灣地區,其他地區相對少見,最北出現在江蘇泰州。

⑧以湖南湘西為例,這個少數民族自治州本身就是經濟落后地區,下屬的8個市縣都是國家級貧困縣,金融生態環境較差,早就被各大銀行拉入了黑名單,都很難通過正規金融獲得融資。因此,通過民間借貸來集資,成為當地企業的必然選擇。而當地政府也默許甚至鼓勵這種做法,使民間借貸更加盛行。

⑨ 一些區域性金融風潮由于當地政府壓制可能未見于公開報道,因此,實際發生數目遠高于本文收集整理的案件。

⑩比如泛亞非法集資案中,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平臺,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自2011年以來通過泛融網售賣“日金寶”理財產品進行集資詐騙,涉及22萬名投資者、20個省份、總金額達400億元。這一龐氏騙局崩潰以后,包括昆明、上海、北京、常州等地在內的許多地方發生群體性事件,在社會上產生極大負面影響。

B11比如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輿論普遍將其歸咎于喬治·索羅斯等國際金融大鱷的炒作,但實際上這些活動只是炒家基于開放經濟條件下的投機行為,不一定涉及犯罪。

B12比如1985~1986年樂清“抬會”風潮中,非正常死亡人數達30多人。在2008年9月底湘西因非法集資發生的群體性事件,公眾不僅圍堵政府,發生打砸搶事件,而且使交通堵塞,嚴重危害當地交通秩序。

B13作為一個政府管理機關,“金融辦”的名稱更像是一個臨時性機構,有的地方(層級)設置,有的沒有設置,名稱也并不統一。

參考文獻:

[1]約翰·伊特韋爾,默里·米爾蓋特,彼得·紐曼編.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第2卷)[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 362.

[2]Kindleberger, Charles P. and Robert Z. Aliber. “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 A History of Financial Crises” (Sixth Edition) [M]. Palgrave Macmillan, 2011.

[3]朱蔭貴.論近代中國企業商號吸收社會儲蓄——1930年南京政府禁令頒布前后的分析[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5):96-106.

[4]全漢昇.從徐潤的房地產經營看光緒九年的經濟恐慌[J].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64,(35): 283-300.

[5]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 上海錢莊史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 56-57.

[6]濱下武志, 朱蔭貴. 19世紀后半期外國銀行操縱中國金融市場的歷史特點——及其與上海金融危機的聯系[J]. 近代中國,1991,(2),原載:(日)社會經濟史學, 1974, 40(3): 78-100.

[7]張翔.民間金融合約的信息機制[D].北京:北京大學, 2009: 105-106.

[8]張國謙. 樂清灣金融風暴[Z].樂清市處置民間非法金融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1992: 2-7.

[9]陳明衡. 溫州金融改革三十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48.

[10]方加春,李郁芬. 民間“標會”引起的震蕩與思考——福建省平潭縣民間“標會”問題調查[J].金融研究, 1988, (1): 45-50.

[11]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民間金融研究報告[R].浙江金融研究報告,2006, (1): 1-10.

[12]張翔,鄒傳偉.標會會案的發生機制[J].金融研究,2007,(11):129-142.

[13]張震宇等. 非公有制經濟下區域性金融風險及其管理:溫州個案研究[J]. 金融研究, 2002, (2):110-119.

[14]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法院民間借貸審判報告[OB/OL].2012-7-10,浙江法院網(www.zjcourt.cn).

[15]冬曉. 海南發展銀行緣何被關閉[J].今日浙江,1998, (18): 19-21.

[16]劉華. 海南發展銀行倒閉警示今猶在[J]. 銀行家,2004, (2): 123-125.

[17]吳寶,李正衛,池仁勇. 社會資本、融資結網與企業間風險傳染 [J]. 社會學研究,2011, (3):84-105.

[18]丁騁騁,邱瑾. 性別與信用:非法集資主角的微觀個體特征——基于網絡數據挖掘的分析[J]. 財貿經濟, 2016, (3):78-94.

[19]魯明勇,游俊. 湘西州非法集資危機形成的原因及演化過程分析[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3): 105-111.

[20]金延卓. 經濟型群體性事件的預防機制研究以“蟻力神”事件為例[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1:20-23.

[21]田守明. 鶴崗市非法集資問題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53-59.

[22]丁騁騁. 作為群體性事件的民間借貸危機政府角色研究——浙、湘、陜、蒙四省區比較[R]. 2014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研究報告,2014:1-16.

[23]易棉陽. 近代中國兩種金融監管制度的比較:基于交易費用視角的研究[J]. 財經研究, 2014, (1):116-124.

[24]劉少華,張賽萍.民間借貸效應分析與地方政府監管途徑選擇——以溫州“民間借貸危機”為例[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3,(1):11-15.

(責任編輯:寧曉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国产99精品视频| 欧美69视频在线|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久青草网站|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爽爽视频| 精品视频福利| 自拍偷拍欧美| 欧美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免费| 免费aa毛片|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91丝袜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91精品亚洲| 日韩精品毛片|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啪啪| 婷婷伊人久久|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亚洲欧美|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免费|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热99精品视频|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国产区免费| 亚洲精品视频网|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丝袜第一页|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欧美精品1区|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激情视频综合网|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欧美在线三级|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成人在线天堂|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毛片|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