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
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建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為干部培訓教育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更為各級干部轉變作風樹立了標桿。
一、“群眾路線”是道德文化的土壤
“三嚴三實”教育是“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的內化,更是“群眾路線”教育基礎上的更高層次上的自我約束。
如果說“群眾路線”教育是一次接地氣的教育,是一種我們黨在新形勢下,進行良好執政的打地基的教育,“三嚴三實”教育就是讓其茁壯成長的、正確建設的教育。這兩者之間是一種自然的邏輯發展關系,是更上一層的深入教育。
“群眾路線”是本。古人云:“君子戰雖有陳,而勇為本焉;喪雖有禮,而哀為本焉;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群眾路線”就是我們黨執政的根本。如果這個本失去,那我們的執政建設就是空中樓閣。
“三嚴三實”是“群眾路線”基礎上的執政者的具體要求,它是站立在“群眾路線”上的參天大樹的必然要求。“三嚴”是針對怎樣做人的,特別是怎樣做一個領導干部;“三實”是針對做事的,尤其是領導干部怎樣做事。這兩者的側重點不同,一個是人,一個事。但兩者的結合才是完美的,人是用來做事的,事是用人來完成的,做人要“嚴”,做事要“實”,它包含著人類社會的全部內容。沒有“嚴”,事是做不好的,更是做不成的,做成也是對己有利對人有害的;沒有“實”,人是做不好的,也是沒有成就的人,是人也是不值得相信、不值得任用、不值得依賴的人。
進一步推理,就會發現“三嚴三實”實質是一種中國特色的文化的當代實踐,是當前深化改革中怎樣做人做事,特別是領導干部做人做事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再現,是引導中國社會發展的道德信仰理念的實踐。
二、“三實”教育是道德文化的肥料
要真正推進公民道德信仰建設就一定要在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上下功夫,要謀劃出、創造出、實踐出實的人和事情來。為此,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是要看實際。中國的國情是復雜的、特殊的、西方人不懂的,籠統地說就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條件各異,差別巨大”、“歷史悠久,文化重疊”,這些都只是最基本的國情,如果我們不認清更詳細的國情,卻好高騖遠,不接地氣,那就做不好公民道德信仰建設的事。完全用西方的思維和理論來指導中國的實際便會適得其反。
二是要說實話。說實話就是不能公民道德信仰建設中出現“假、大、空”的內容,要把話說實,能夠落實處。反對“假、大、空”不是不要目標和計劃,結合實際的目標就是說實話。我們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中的思路是非常正確的,這是我們現在能夠取得這樣大成就的基礎,也是我們在“十三五”時期中必須堅持的。不能因為前面做出很大成績,就飄飄然,說出一些不切合實際的話,說出超出能力和發展實際的目標和計劃。
三是要干實事。干實事就是要有所作為,不能因循守舊。看到國家和各省市的實際,說出具體的目標和規劃以后,就要真心做出一些實事來,不能把計劃好的事,因為某種困難而推諉,不求上進,不思進取,無所事事,讓轉型發展的大好時機白白浪費在機遇面前,讓今后的發展成為后人的惋惜和責備。
四是要求實效。求實效就是要在能給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事上,真干、多干、大干。不能太注重面子工程,要看群眾的真實需求,做一些看起來不大的實事。如看到上面的同時,也要盯著下面,下面的情況,下面的人;不要盯著一直盯高、大、全的項目,也要盯著不全的,但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事情去做;不要只盯著高處,也要盯低處的事,把社區和村、街道和鄉鎮、縣級的事做好,做成功,做出民心來。大高全是由小低偏匯集而成,在重點做好重大事情的同時,一定要在求實效上下功夫,把實在的效益注重起來。
三、“三嚴”教育是道德文化的種子
“嚴以修身”是“嚴以用權”和“嚴以律己”的前提和基礎,它們不僅有機地統一著,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更是道德文化的靈魂。中華民族的三個符號就“嚴以修身”的結果:“其仁如天”的黃帝創造出“炎黃子孫”這一中華民族的符號;“獨尊儒術”的漢代創造出“漢族”這一中華民族的符號;“盛世大唐”創造出“唐人”這一中華民族的符號。這些成就的取得與強化以德為首的教化不無關系,這正是“經學”和“科舉”的成功之處。雖然,由于歷史和眾所周知的原因,它們分別走向衰落,但只要正確地看問題的人都明白,這些是后繼者們人為的結果,與最初體制設計沒有必然的關系。
周公的“制禮作樂”使周王朝持續700多年,孔子的思想影響2000多年的中國,這要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現在西方體制,特別是美國的體制不到300年,就出現各種弊端,我們卻不思警惕,不能不讓人感到擔憂。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要把人打造成合格產品,而十八世紀以來的西方文化是要把物打造成合格產品,對人的約束,更多地依賴他們自己都不太愿意遵守的宗教,實是讓人深思。只有人在道德上合格了,世界才會太平,社會才會和諧,發展才會持續。
人是人類社會的最根本的因素,只有人的心靈德化,才能不唯利是圖,才能更長遠地設計體制,才能立足自身,考慮大眾。為此,在各級各類教育和培訓中,要全面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培訓,不能因為是這樣那樣的原因,不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孔子說:“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嚴以修身”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和執政的前提,這一理念不能忽視,更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