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態
摘 要:小學科學教育提倡關注小學生對周圍世界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提倡科學課程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因此,科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激發思維,使課堂情境趨于生活化。小學科學教學以周圍常見的自然事物與自然現象為對象,提供給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材料進行科學探究,并適當地將這樣的科學探究延伸到課堂以外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科學的基礎教學受到了學校領導層的高度重視,傳統小學科學教學中體現出來的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的解決,當前,更多的教學模式和方式已經運用在了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使科學課堂教學整體上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其中,生活化教學就是課堂活力的催化劑。本人從事相關工作,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就小學科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方式,談談自身一些看法。
一、模擬“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
傳統的課堂環境過于強調了學習的功能,忽視了快樂的學習氛圍、融洽的師生關系環境對學生的影響。而模擬生活化的課堂環境,能使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
例如學習《營養與健康》這一單元,此單元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但就是這些天天接觸的東西最容易被忽視。學生平時少有參與家務勞動,當然對食物的關注就不多,因此很少有學生會主動地研究食物的營養問題,根據學情分析,我就在課前布置學生對自己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做調查記錄,并自己設計一份最佳食譜。這樣做,一方面希望學生通過實際調查,生發出想要研究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為課堂研究做準備,把課堂研究的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激發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二、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材料
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在探究中獲得科學知識,因此探究材料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探究活動僅限于使用實驗室的已有器材,而已有的器材又多是學生陌生的,面對不熟悉的探究材料,學生往往表現出不知所措。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又容易得到的材料進行探究。那么學生很容易就進入到教學探究情景當中,這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探究的興趣,推動探究的順利展開,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印象,具有良好的探究效果。
例如在學習《熱能變、變、變》一課時,給學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材料,如燃燒的蠟燭、紙風車、橡皮筯等,讓學生對這些常見的物品進行觀察、探究、思考,學生很快就能夠明白,這些物品有的是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有的是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從而掌握本節課的科學知識。
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小學科學教學以探究為核心,注重讓學生經歷一個又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熟悉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科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激發思維,使課堂情境趨于生活化。
在教學《周圍的空氣》的時候,教師通過創設生活中用漏斗倒醬油倒不進去的情境,讓學生說說其中的原因,繼而引出空氣占據空間的概念。用漏斗倒某種液體時,一下子倒不進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現象,很多學生都碰到過類似的事情,但學生并沒有認真的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課堂上以后,一下子成為了學生關注的焦點。又如,在《溶解》一課教學中,老師提出――“爸爸請了幾個朋友到家里做客,媽媽做的菜湯忘了擱鹽。你能不能幫媽媽想想辦法,讓客人快一點吃到美味的菜湯啊?”往湯里加鹽是學生再熟悉不過了,一聽到能夠為媽媽解圍更是來勁了,學生馬上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獻上了計策來:“用筷子不停的攪拌能夠使鹽快一點兒溶解在水里。”從這樣的生活情境出發然后再引入到新課的教學中,學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導,學生并沒有感到科學是那么深不可測而是和他們非常的親近,對實驗設計也就非常的感興趣了。
四、活動開展生活化
課堂教學雖然可以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提高科學素養,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學生學習科學和探究科學現象不能局限在課堂中,課外探究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
例如,在教學《把池塘搬回家》一課時,可以通過課外活動的形式讓學生相互配合制作一個模擬的“小池塘”,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中觀察到和看到的動植物的生活環境,模擬一個動植物的生活環境,滿足動植物生存所需要的條件和環境。學生之間可以通過課外生活的觀察記錄動植物的生活環境,并進行溝通交流,通過動手制作模擬動植物的生活環境,加深對科學知識的印象,提高參與科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生活化的課外活動能夠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與課堂科學知識相互聯系,又能夠對課堂學習的科學知識加以拓展和延伸,開拓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可以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應用到課外活動中,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生活化的課外作業
課堂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主要陣地,但并不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唯一場所,就小學科學這門課程而言,由于其所涉及的知識多來源于生活,因此,在課堂之外,學生同樣也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所以,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課外作業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將學生的學習范圍擴大到生活中,讓學生通過課堂之外,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在為學生布置課外作業時,教師要適當地布置一定量的生活化作業,讓學生自行在生活中進行探索。以生活化的課外作業鼓勵學生對相關知識新型學習,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現象進行聯系,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滲透生活化的思想,有利于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讓學生能真正掌握科學技能,發現科學的實用性并且積極運用到生活中,為自主創新奠定了基礎條件。小學仍然學生是巨大潛力未被發掘的時期。教師們需要通過不斷地實踐改革,摸索出最佳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讓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之路能走向光明。
參考文獻:
[1]厲偉.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
[2]魏文杰.淺析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運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