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麗瑩,黃秋環,王建源
(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百色 533000)
TENG Liying,HUANG Qiuhuan▲,WANG Jianyua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Baise 533000,China)
?
集束化護理干預在腦梗死患者腸內營養的應用觀察
滕麗瑩,黃秋環▲,王建源
(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百色 533000)
【摘要】目的探討集束化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腸內營養不耐受及堵管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住院治療的腦梗死并行腸內營養的患者190例。將2014年1~ 12月期間入住的 87例患者設為對照組,2015年1~ 12月期間入住的103例患者設為實驗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預防患者腸內營養不耐受及堵管等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患者腸內營養不耐受及堵管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腹脹、腹瀉、反流及堵管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腦梗死患者腸內營養不耐受及堵管的發生率。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腦梗死;腸內營養
腦梗死是腦血管疾病中的常見病之一,患者在發病時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進食嗆咳而不能經口進食。因此,需通過腸內營養提供機體代謝需要的營養物質及其他營養素,以便能維持生命及促進康復。但在臨床實施腸內營養過程中,不同患者由于對腸內營養的耐受性不同,可能出現腹脹、腹瀉、惡心嘔吐、反流、胃潴留等各種胃腸道反應,或是由于營養管的堵塞等,在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時也影響腸內營養的吸收。集束化護理是基于循證醫學理論,將已知有效、科學的一系列護理方法集合在一起進行護理,并能使患者獲得最佳護理效果的方法。為此,我們于2015年1月起應用集束化護理對患者進行干預,有效降低了患者腸內營養不耐受及營養管堵塞的發生率,現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1月~2015 年12月入住我院神經內科治療的腦梗死并行腸內營養的患者190例。將2014年1~12月期間入住的 87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男65 例,女22例;年齡51~87歲,平均 (63.2±5.8 )歲。將2015年1~12月期間入住的103例患者設為實驗組,其中男76例,女27例;年齡50~88歲,平均(63.8±5.9)歲。納入標準:①經頭顱CT確診為腦梗死且病情穩定;②腸內營養支持時間>10天。排除標準:①原有胃腸道疾病者;②意識障礙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按常規護理,包括傳統的心理護理、病情觀察及護理、腸內營養等。
1.2.2實驗組組織科室全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集束化護理理念、內涵及具體操作方法。重溫腦梗死、腸內營養護理的相關知識,分析患者腸內營養不耐受性及管道堵塞原因。查閱資料尋找護理干預的循證依據,討論并制定對腸內營養患者的集束化護理方案。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
1.2.2.1心理護理[1~3]護士與患者第一次接觸時進行自我介紹,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便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護理操作的過程中護士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細心觀察患者的言行舉止,正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做到同情、理解患者的異常心理狀態和不良情緒的宣泄。通過一對一的口頭教育或發放文字、圖片等資料,耐心、細致地向患者講明腦梗死的治療及恢復過程,行腸內營養的目的、優點、注入方法,解釋患者感覺不適的原因和注意事項等,指導患者如何通過自我調節放松心情,消除或緩解其悲觀消極的負性心理。及時告知患者營養狀況的改善和病情好轉的情況,增強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并能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
1.2.2.2預防腹脹、反流、胃潴留輸注營養液前護士評估患者的病情,在保證患者安全的狀況下采用仰臥位床頭抬高30°~45°,若病情允許則協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以減少食管或者胃部反流,促進胃腸蠕動,以利于營養物的消化和吸收[4,5]。嚴密監測胃殘留量,每6 h抽吸1次胃液,若胃殘留量<150 ml繼續輸注;殘留量150~200 ml可適當減慢輸注速度,殘留量>200 ml則暫停輸注[6]。
1.2.2.3預防腹瀉(1)操作前后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保證輸注的各個操作環節不被污染。腸內營養液現用現配,若不能及時使用則存放于4℃冰箱內,有效期為24 h。同時實行連續輸注,使輸注形成一個封閉系統,但每日需更換輸注管道及輔助器具,避免因污染引起的腹瀉[7,8]。(2)在開始輸注營養液的1~2 d內,每日總量控制在500 ml左右,逐漸增加至患者每日的需要量:750~1000 ml。腸內營養液的溫度以37℃~40℃為宜。營養液通過輸液泵在24 h內持續滴注,最初以30~50 ml/h的速度滴注,觀察患者無不適反應時逐漸加快輸注速度[2]。腸內營養過程中,間隔4 h給予溫開水30~40 ml鼻飼,防止營養液滲透壓較高而導致腹瀉。
1.2.2.4預防堵管當藥物須從營養管輸注時應將藥物充分研磨、溶解后再進行注入,同一時間服用多種藥物時應掌握藥物特性,必要時分開注入并用30~50 ml溫開水沖管,避免藥物顆粒阻塞管道。輸注含有蛋白質的營養液或在管內加入pH值低的藥物時用溫開水沖管。每次輸注營養液的前后都應用37℃~40℃溫開水30~50 ml脈沖式沖管,使管腔內的沖洗液形成小旋渦,將附著在管腔內壁的成分沖洗干凈[9]。
1.3效果評價對兩組患者腸內營養不耐受及營養管堵塞情況進行比較。①觀察患者行腸內營養期間發生腹脹、腹瀉、反流情況。②觀察營養管堵塞情況,在輸注營養液前后用注射器無法推注或抽吸液體時判定為營養管堵塞。
1.4統計學方法數據錄入及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兩組患者腹脹、腹瀉、反流等腸內營養不耐受發生率及堵管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實驗組患者腸內營養后腹脹、腹瀉、反流及管道堵塞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腸內營養不耐受及堵管情況比較[n(%)]
3討論
3.1對集束化護理的認識集束化護理是由美國健康研究所最早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幫助醫務人員為患者提供盡可能優化的醫療護理服務。集束化護理是指一組護理干預措施,一個集束包含有3~6個元素,每個元素通常是經過一個隨機對照實驗或是系統評價的論證,專家認為對提高患者臨床結局具有必要性及可操作性,多元素的共同實施比單獨執行更能提高患者結局,同時能確保實踐以一種持續不變的模式始終能應用到所有的患者[10],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得到最好的護理,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3.2集束化護理應用的實效性腦梗死患者在出現吞咽障礙的同時,多數也存在肢體癱瘓和言語功能等障礙,易出現煩躁、焦慮、抑郁等悲觀消極的心理情緒,再則,對行腸內營養的不理解更易加重患者的負性情緒[1,6]。我們按照集束化護理干預方案,根據患者的性格特點與情緒狀態,及時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能正確地認識疾病的治療與康復過程,知道腸內營養對自身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在發生腸內營養不耐受時能理解,并能以良好的心理狀態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此外,護士在集束化護理活動中,通過閱讀書籍、文獻資料,增進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將理論知識與臨床經驗相結合,討論并制定腦梗死患者腸內營養早期的集束化護理方案,明確規定護理操作中應該如何去做。對護理操作的薄弱環節,通過集中培訓或個別輔導,使所有護理人員做到操作的規范化,確保各項護理措施落實到位。通過集束化護理的實施,實驗組患者腸內營養的腹脹、腹瀉、反流及堵管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或0.01)。
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認真查閱資料,將他人對腸內營養患者護理的單個臨床經驗進行整理、歸納,捆綁成一個集束,制定包括心理護理、預防腸內營養不耐受及營養管堵塞等內容的集束化護理方案,使護理人員在患者腸內營養的早期,能按護理方案進行預見性、針對性、系統的護理活動,從而有效地降低了腸內營養不耐受及管道堵塞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付敏娟.老年腦梗塞并球麻痹患者經鼻胃管飼腸內營養的護理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24):3712-3713.
[2]李文靜,肖美玲.腸內營養及其并發癥的護理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4(7):12-14.
[3]馮青云,黃海濤,陳燕梅,等.早期心理宣教及鼻飼治療對腦卒中病人吞咽功能恢復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5,13(13):1161-1163.
[4]黃秀琴.腸內營養在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后的應用及護理[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32(6):977-978.
[5]黃麗燕.重癥患者腸內營養常見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廣西醫學,2014,36(12):1838-1840.
[6]黃海燕.集束化管理在ICU腸內營養患者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2,27(17):13-15.
[7]于愷英.集束干預護理在危重患者腸內營養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6):1070-1071.
[8]張萍,張彩華,湯愛芳,等.不同輸注方法對老年鼻飼患者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5,15(3):42-44.
[9]李海霞,韓銀風,王新蘭,等.集束化護理干預策略對危重患者腸內營養堵管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3):138-139.
[10]單君,朱健華,顧艷葒,等.集束化護理理念及其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0):889-891.
(編輯:梁明佩)
An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of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enteral nutri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ENGLiying,HUANGQiuhuan▲,WANGJianyuan
(AffiliatedHospitalofYoujiangMedic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Baise53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nteral nutrition intolerance and block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19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hospital and given enteral nutrition were chosen for this study. Among them,87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2014 were chosen as control group,and 103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2015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preven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 intolerance and pipe blocking.Then,enteral nutrition intolerance and pipe block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abdominal distention,diarrhea,regurgitation and pipe blocking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o implement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nteral nutrition intolerance and pipe block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cerebral infarction;enteral nutrition
(收稿日期:2016-02-04修回日期:2016-04-19)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2.005
作者簡介:滕麗瑩,女,主管護師。E-mail:2645089271@qq.com▲通信作者:黃秋環。E-mail:1659272304@qq.com
基金項目:廣西百色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百科計201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