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嵐
[摘要]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地位愈發的重要,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愈來愈廣泛。在經濟發展飛速的中國,“專業+外語”的復合型人才,已成為時代之需,能講英語已成為就業的必備條件之一。但在我國的很多農村,英語的教學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本文主要針對農村英語的初步教學,簡單分析教師如何教好英語,學生如何學好英語。
[關鍵詞]學習英語 農村學生 入門教學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2-0239-01
一、重視英語基礎知識的起步教育
(一)重視英語字母教學
在偏遠山區,學生對英語的接觸明顯不足,較之城鎮學生,他們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主要在于他們從未接觸過英語,大多都是學校開設了英語課,才開始了解。所以,他們對最基本的26個字母也不是十分熟悉,在讀音和拼寫上也不十分標準。因此,在學生的第一節英語課上,就應該使他們了解26個字母的標準讀音及拼寫。可以通過觀察嘴型、聽錄音、大聲讀、課后練習等方式來教學。字母的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石,字母的學習更是學好英語的根本。
(二)重視音標練習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對初學者必定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對音標的把握。同時,目前我們的英語教材很少有單獨將音標列出來,獨立教學。導致學生對音標的掌握不夠,特別農村學生,這也成為了他們英語學習道路上的阻力。音標的教學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單詞的認識、對學習的興趣,甚至于對學習的態度。因此,在教學時,可以通過聽、讀、練、矯正等方式來加強學生的學習。
(三)加強單詞的記憶
單詞的記憶是英語學習道路上的難點,更是重點。所以,在單詞方面的教學更需要加強。教師在對學生的單詞記憶上應傳授一定的技巧,使學生能快速有效地記憶。如拼讀記憶、歸類記憶、對比記憶、情景記憶等記憶方式。同時督促學生對單詞的復習與鞏固。
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做好課堂筆記
課堂筆記是學生必須養成的好習慣,特別是在英語的學習上。在課堂上記錄重要的單詞、句型及語法,對英語的新內容學習更容易消化吸收,有助于快速理解記憶,對課后的復習也提供了便捷。
(二)規范書寫
書寫不光是一種學習態度,更是提高學習的一種手段。規范的書寫一直被嚴格要求,無論在平時練習中,還是考試過程中,都應該認真書寫,從最基礎的字母、單詞開始。教師在基礎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四線三格中就正確書寫。
(三)注重背誦
課文段落的背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感,鍛煉發音。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相互背誦來提高學習興趣,同時還能起到相互監督作用,使他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三、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特別是在外語上,大多數學生都沒有太大興趣。在偏遠的鄉村,由于學生接觸太少,一開始會對英語有新鮮感,但接觸多一點之后,新鮮感過了,難度加大,便會對他失去興趣。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也應該納入教學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教學條件缺乏的偏遠山區教學中。
(一)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愿去學習,主動去學習。在平時教學中,可以將英語形象化、口訣化,使學生迅速輕松地記住。同時,還可以自編英語課本劇,將其故事化,使英語趣味化。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增加對學生的關注度,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當學生覺得自己被老師看重,能提高他們的自信心,促進其學習。在面對不同的學生,應當有一定的改變,要多進行師生間的交流,了解學生。有時候只因為老師的一個眼神都會給予學生極大的鼓勵,從而改變學生對整個學科的看法及學習態度。從許多實例中可以發現,一般班上英語成績好的學生,都會喜歡英語老師或是和老師關系較好。
(三)利用情境教學方式
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說:“一切都只是從感官開始的。”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更直觀、形象、生動地學習,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初中生都是些十三四歲的青少年,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易被新鮮事物吸引。在教學中,應注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能枯燥乏味。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提高趣味,讓學生的思路跟著老師走。在情境的設置上,可以通過實物與單詞的對照,語氣、動作、表情與內容相聯系。在講授一些對話或小故事的課文時,可以通過組織同學們上臺表演,從而帶動全班同學學習。
四、結語
總而言之,基礎的牢固,才能穩定后面的學習。農村學生英語學習普遍是基礎差,入門弱。所以,農村的英語入門教學必須抓牢抓嚴,才能提高整體的英語水平。必須在英語學習的第一步就讓學生學好,才能使其在后面學得輕松。
【參考文獻】
[1]孫玉梅.現代英語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羅先達.尹世寅.周蓉.英語教學實施指南[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劉啟成.中學英語教學中“雙主互動”教學模式及其構建[J].教學與管理,2011(15).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