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
摘 要:目前,在我國經濟發展中通貨膨脹已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雖然通貨膨脹對財務會計不能產生直接的作用,但是通貨膨脹嚴重影響到了我國的經濟發展環境,財務會計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因素也越來越顯著。在通貨膨脹不斷加劇的形勢下,傳統的會計核算方法和核算體系已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影響了我國各行各業的經濟發展,對企業領導層的經濟決策帶來不利影響。所以,本文就我國目前通貨膨脹的定義及發展現狀,深入分析通貨膨脹對我國財務會計各方面的影響,針對通貨膨脹對財務會計帶來的不利影響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使我國的財務會計發展能在通貨膨脹的經濟發展中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能有效推動我國經濟發展。
關鍵詞:通貨膨脹;財務會計;影響;對策
一、通貨膨脹的定義
通貨膨脹就是貨幣的數量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即是市場貨幣的流通數量遠遠大于市場對貨幣的實際需求量。通貨膨脹的經濟發展狀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貨幣的購買能力與市場正常的運營狀態相比呈下降態勢,最終會出現貨幣出現大量貶值,對國際國內的經濟發展都是不利的。市場中出現現金紙幣和信用紙幣等具有消費價值的產品數量增多時,貨幣的總供給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是大于總需求的,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不僅僅是狹義的局限于一個或者某個產品、服務或者勞務的上漲價格,而是廣義的針對整個經濟發展而言,涉及到了社會現存的總體物價水平,一般用消費指數衡量通貨膨脹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二、通貨膨脹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財務會計理論的影響
(1)動搖了貨幣穩定性理論
在傳統的會計理論原理中,貨幣是穩定的,即使發生變化,變動也是非常小的,不會影響經濟的發展,這是傳統會計理論堅持的原理,也是傳統社會經濟發展的表現形式,但對現代經濟發展來說,傳統的貨幣穩定假設已不能站穩腳跟。通貨膨脹持續發展,使得貨幣貶值嚴重,徹底沖擊了“貨幣穩定假設”理論。在通貨膨脹下,貨幣的實際價值都在變化,匯率也在不斷變化,所以以貨幣作為經濟發展的計量單位,不能準確的核定財務發展狀況,所編制的財務報表數據只能反映過去的歷史數據和過去的財務狀況,不能及時有效地反映當前經營成果,這對企業或者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的經濟決策帶來了較大難度,而且還不利于決策的制定與實施。
(2)“歷史成本計價”理論遭受質疑
傳統的會計理論核算方法都趨向于采用歷史成本法,能有效及時發反映出會計信息及企業經營成果,這種方法在貨幣的供需平衡,物價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較實用,而且還會產生更加良好的效果,然而,歷史成本法計價原則就不能適應現行通貨膨脹較嚴重的經濟發展。雖然,采用歷史成本法計價都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從表面數據來看是客觀的經濟業務數據,但是貨幣的實際價值已出現貶值,與傳統的數據相比較已不能對等,這對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及發展能力都得不到真實數據進行分析,也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及財務狀況,掌控企業發展的經營風險以及面臨的經濟銀黃,財務報表閱讀者也難以評定企業的經營業績,無法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和投資決策。
(3)收入與費用出現失衡
我國企業會計的使用原則都需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會計準則對企業的收入與投入成本及費用之間都需要相互配比。在物價穩定的狀況下,“收入費用配比原則”所反映的結果是符合實際經濟發展狀況的,然而,在通貨膨脹的狀況下,不能很好的衡量貨幣的實際價值,使得歷史成本數據與現實成本數據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例如固定資產折舊費,折舊費都是需要幾年累計折舊,在這幾年的折舊過程中,貨幣的現實價值發生很大變化,使得歷史折舊費與現實折舊費出現不等值的現象。由于時間差的原因,傳統的歷史成本計價法可能會引起成本與收入之間的配比數據出現較低與較高的情況,使得計價結果出現虛高利潤,使得收入虛假增高,導致與企業的實際收益不符的現象。
2.通貨膨脹對財務會計績效的影響
(1)財務信息真實性面臨挑戰
通貨膨脹是市場流通中的貨幣增多,物價飛速上漲,貨幣貶值嚴重,在此情況下,企業如果已流通中的貨幣為計量單位,來衡量自身價值及利益,使得企業經濟發展的真實性喪失。雖然在名義上企業的經濟效益處于飛速增長狀態,但相應地由于物價的飛速增長,使得成本費用也處于不斷上漲的狀態,此時,企業采用歷史產品定價,必然會處于虧損狀態。所以采用傳統的歷史成本計價法在通貨膨脹嚴重的經濟發展環境中是不適用的,其對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度是較低的。
(2)企業資金周轉難度加大
通貨膨脹持續增長時,對企業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雖然企業可以通過調整商品價格獲得收益,但企業的商品在流通過程中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使資金回籠,加之企業生產的原材料、生產成本、人工費用、制造費用等都相應上漲,使得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實際流動資金減少。由于物價上漲,所以企業都處于趨利狀態,為減少大量的成本開支,降低生產成本,大量囤積原材料,花費大量運營資金,對市場而言,這些企業間接地抬高了材料價格,影響市場實際價格,使得企業的資金周轉難度更大,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3)企業實際資產價值下降
企業運轉的前提是必須具有雄厚的資產作為支撐,企業資產也是企業獲得信用貸款或者其他融資形式的重要保障,特別是在現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資產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命脈。對企業來說,資產分為貨幣性和非貨幣性資產,貨幣性資產即是變現時間短,流動性強,主要以現金作為表現形式。非貨幣性資產也是企業運營的保障,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都作為企業的非現金方式存在的資產。在通貨膨脹下,企業的貨幣資產都保持著名義價值,但其現實價值則大打折扣,其購買能力出現下滑。對于非貨幣資產實際價值與嚴重的通貨膨脹情況下的價值出現較大差距。所以,通貨膨脹對企業的資產減值具有重要影響。
3.通貨膨脹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存貨信息質量的影響
按照會計核算對存貨常用的處理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移動平均法等四種計算方法都能有效的核算出企業存貨實際狀況。在通貨膨脹下,企業的存貨計價方法直接影響了企業的財務報告反映的收益狀況和企業所承擔的稅收,不同的存貨使用方法所反映的企業經營狀況不同,如果采用先進先出法,對企業的收益評估偏高,因為,企業在購進產品到銷售出去都需要一段時間的存儲,在此期間雖然價格相差不大,但存貨的實際價值與名義價值之間存在一定差距,較早的采購成本與現實的采購成本之間也存在差距,使得存貨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價值評估偏高,影響企業的實際效益。所以,無論采用哪種存貨計價方法,在通貨膨脹期間存貨的信息質量都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
(2)通貨膨脹對借貸利息費用信息質量的影響
在通貨膨脹期間,由于借貸貨幣在一定時間即未來將發生貶值的情況,在對利息的計算過稱中應包含本金貶值部分,對本金貶值部分不用做計息處理。然而,現行的會計準則或者銀行貸款都忽略了這一點,將本金貶值部分計入利息費用,增加了企業的利息費用支出,使得財務費用增加,這對以盈利為只要目的企業來說是十分不利的。通貨膨脹使企業的償債能力被高估,造成會計信息質量失真嚴重。
(3)通貨膨脹對折舊信息質量的影響
企業的折舊費用的計提是以固定資產的買購成本為前提,在通貨膨脹的狀況下,企業每年計提的折舊費用與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的磨損度相比較,折舊費用明顯少于磨損度,即是企業計提的折舊費用遠遠達不到固定資產已損耗掉的真實價值。由于對折舊費的過低評估,使得企業在對財務報表收益中出現過高評估,使得企業承擔較高的稅賦。
三、解決通貨膨脹對財務會計不利影響的有效對策
1.制定符合通貨膨脹的會計核算方式
(1)對固定資產價值的重估
會計人員應該遵循政府制定的相關資產評估辦法和相關政策作為引導,如采用物價指數法、匯率變動法、收益現值法等方法對固定資產價值開展評估。在通貨膨脹下,會計人員應針對不同的固定資產進行分類資產處理,讓各個階段和各個時期的固定資產的折舊及減值損失折算到現實耗損價值,以免因通貨膨脹導致企業的資產損失過大。除此之外,政府應嚴格掌控我國的物價水平,制定相應的宏觀政策有效抑制物價的過度增長,充分發揮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作用。
(2)采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
按現行會計對固定資產折舊處理方法中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固定資產在選擇折舊方法時應選擇前期多計提折舊,后期少計提折舊的方法,使得折舊費用不會因折舊年限太長出現了因貨幣貶值造成損失過大的現象。以上方法不僅能降低企業因折舊導致的成本費用,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還能有效抑制應固定資產虛假利潤過高的現象,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和運作效率。
(3)對存貨價值的評估
對存貨的價值評估來說,指數調整法是最有效的實用方法,將每月的進價成本作為重置成本,同時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讓現行成本與實際成本相一致,避免因通貨膨脹導致的名義利潤與現行利潤差異較大的現象,使企業的經營能力更接近實際經營效果,并且能有效應對通貨膨脹帶來的不利影響。
2.選擇合理的通貨膨脹會計模式
(1)采用一般物價水平會計模式
一般物價水平是居于低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物價水平之間較穩定的物價水平,一般物價水平會計模式具有運用方法簡單、會計信息可比性強等優點,能有效抑制因過低物價水平帶來的經濟發展不景氣的局面,還能避免因物價過高帶來虛假的經濟繁榮的景象,既能正確合理的掌握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很能制定正確的決策和有效的經濟發展規劃,促進經濟發展。
(2)采用現行成本會計模式
現行成本模式與傳統成本模式相比具有兩大優點,第一、能有效的掌握企業的運營狀況,編制更切合企業經濟實際發展的財務報表,為報表使用者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數據。維護企業現行的生產能力,能科學合理的進行投資、籌資等經濟活動,并能合理分配利潤。第二、可以真實反映企業的盈利水平,杜絕因通貨膨脹導致的成本費用支出過高的現象。
3.制定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
面對日益加劇的通貨膨脹,企業和國家都應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有效措施及時應對。對企業而言,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改變財務會計的報表編制方式,盡量采用適合本企業發展的會計核算方法,減少因通貨膨脹造成的過高虛假利潤和過高的成本費用,采用現行計量方法,有效控制成本,增加實際價值。在應對通貨膨脹的形勢下,財務會計僅僅靠企業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國家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應合理運用“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進行有效的政策調控,完善我國現行會計準則,使其更好的服務企業和我國經濟的發展。
對此,會計人員作為財務會計的重要執行者,應具備不斷鉆研、科學創新的務實精神,為企業和國家經濟發展消除通貨膨脹帶來的不利影響建言獻策,為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倩.淺析通貨膨脹條件下公允價值的應用[J].會計實務,2011(09).
[2]金永利,金靜靜,高健.通貨膨脹對財務報告的影響及調整[J].商業會計,2011(02).
[3]張林.淺析通貨膨脹對會計的影響及應對[J].財經界(學術版),2012(04).
[4]劉宇會,于善波,胡軼涵.我國通貨膨脹會計模式淺析[J].商業會計,2013(05).
[5]李雪.通貨膨脹條件下的會計處理方法探究[J].財會審計,2011.
[6]張海軍,賈緒林.論通貨膨脹對財務會計的影響及對策[J].國際商務財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