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華
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向各個領域的滲透,信息技術為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發展都提供了諸多便利,甚至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下,要求有更多優秀的信息技術人才,同時促使學校開展信息技術的教育。小學階段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不僅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更是促進學生掌握基本信息技術,成為全面發展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既要巧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學生信息技術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目標設定;有效性;策略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的,以操作為主的學科,在諸多學科中,也以其新穎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優勢而頗受小學生的喜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中很多學生喜歡信息技術課,是因為他們可以在課上玩游戲、聊天、看動畫等。在信息技術課堂的實踐教學中,如果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就很容易導致課堂的低效。
信息技術課堂是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技能掌握和信息素養提高的主陣地。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高質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和發展。我們想要構建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就必須不斷地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以下聯系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就如何構建高效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的課前教學準備是前提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了充分的課前準備就有可能上好一堂課,但如果沒有課前準備,那必然是上不好課的,尤其是信息技術學科。因此,充分備課,調配好每一種教學要素,是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在備課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要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學生之間在知識基礎、能力強弱、學習興趣、習慣和環境等各個方面都存在差異,學生良莠不齊,教師的“一視同仁”,必然會導致課堂上出現:對于老師布置的統一學習任務,優等生,早早完成,偷著玩游戲,看視頻等,“吃不飽”;學困生,舉步維艱,學習的積極性受挫,“吃不了”。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的這種差異性,避免“一刀切”,采用分層教育,因材施教。
2.教師要精心地準備教學素材。教學素材即是教學內容,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取舍是否正確、恰當,直接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率。倘若面面俱到,勢必會使教學課堂繁冗、拖沓、效率低下。因此,精心地進行教學素材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在信息技術課的素材選擇上,教師一方面要從學科整合的角度去選材,以求融會貫通、資源整合;另一方面要力求素材種類,形式豐富多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有效的教學目標設定是基礎
教學目標是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核心和靈魂,它對于我們的教學活動有著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的功效,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基礎。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地理解和把握課堂教學目標,并圍繞著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和有效性。那么,什么樣的教學目標才是有效的呢?
1.設定符合新課改要求的“三維目標”。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只有把握好三維目標的內在聯系,才能真正領會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有效設計的實質性問題。
2.設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楊瀾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學生進來以前和出去的時候沒有變化、沒有收獲、沒有發展。這就是一堂沒有價值的課。”這也就是說,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具有可操作性、每一位學生都可達成、具有層次性的教學目標。既要讓優生避免一味地重復而得到能力的拔高,又能讓學困生不至于目標太高,達不成而喪失學習的信心。
三、合理的教學情景創設是關鍵
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的學習興趣頗深,甚至于很是期待。但是,其中不乏一些沖著網絡游戲、視頻等而來的。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仍舊是不可忽視的。那么,該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魚牛的故事也給予我們很大的啟迪,也就是說,學生只有在學習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和內容時,才會產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夠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去學習、理解和應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另一方面,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一些合理的生活情景,并利用信息技術的知識解決情景中的問題,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和需要。
教學效率的提高,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新的教學理念,研究創新型的教學方法,使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得到發展,逐漸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柏林.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內蒙古教育,2016(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