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榮
摘要:在班級管理中往往會有勤奮和懶惰兩類典型的學生,作為班級管理者的班主任不能只使用“一刀切”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對待全部學生。從班級管理的角度出發,應用“XY”理論對如何管理學生和規范學生的行為可進一步促進班級的管理工作,從而實現班級的管理目標。
關鍵詞:“XY”理論;班級管理;后進生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5-0048-02
當前絕大部分學校在班級管理中,一般都是采用統一強硬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為。然而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往往會面對兩類學生:一類是對學習比較懶惰,經常逃避工作,缺少集體意識,對他人漠不關心的學生,即所謂的“后進生”;另外一類是學習勤奮,有積極承擔責任的愿望,愿意對工作負責,任何時候都想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性的學生,即所謂的“好學生”。對于截然不同的兩類學生,班主任都是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嗎?顯然不能。
那么,面對上述的兩類學生,班主任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手段進行管理呢?我們可以從管理學中“XY”理論找到一些啟示。
一、“XY”理論的背景
“XY”理論實質上是XY假設,是由道格拉斯·麥克里戈(Douglas M.McGregor,1906-1964)在他著的《企業的人性面》一書中首次提出來的,故后人稱他為“XY”理論。
麥格雷戈所指的X理論主要有以下觀點:人的本性是壞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惡勞、盡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有點類似于我國的“性惡論”。由于人有厭惡工作的特性,因此對大多數人來說,僅用獎賞的辦法不足以戰勝其厭惡工作的傾向,必須進行強制、監督、指揮、并懲罰進行威脅,才能使他們付出足夠的努力去完成給定的工作目標。與X理論相反的是Y理論。Y理論的主要觀點是:人并不是懶惰,一般人都是勤奮的,會主動和自覺地學習和工作,并且會主動尋求責任,有點類似于我國的“性善論”。他們對工作的喜歡和憎惡決定于這工作對他是一種滿足還是一種懲罰;在正常情況下人愿意承擔責任;人們都熱衷于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性,因此在管理上更多地信任和授權會更有效地激活其積極性。
二、“XY”理論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XY”理論從其產生的背景來看,主要是針對提高勞動效率而考察人的行為,從而以此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法,并由此產生了行為科學。而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單位,也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組織。因此,從班級管理的角度出發,應用“XY”理論對如何管理學生和規范學生的行為可進一步促進班級的管理工作,從而實現班級的目標。
從“XY”理論中我們可以知道,管理者管理一個組織采用何種手段和方法,關鍵取決于其對待人的觀點。在學校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就是班級的管理者。持X理論的班主任會認為班里大部分同學都是懶惰貪玩,不認真學習,不愿意勞動,不服從管理的學生,因此班主任會制定各種約束的規定,來禁止學生一些違紀的行為。如果學生出現違紀行為,則批評教育,甚至加以懲罰。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手段約束學生的不自覺行為,讓其按照規章制度履行學生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面對這類不自覺的學生,班主任應當試圖通過一些規則和約定來規范學生的行為,進而改變原有的陋習,形成良好的習慣。持Y理論的班主任會則應盡量地授予學生更多地權力,因為Y理論認為學生本性就是自覺的,班主任應該想辦法激勵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各方面的才能得以充分地發揮,完成個人目標的同時滿足班集體的利益。任何違紀違規的制度,對于此類的學生是無意義的,因此該類的學生會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意識,完全不會觸犯違規的條例。給予更多的機會和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這類學生的才能是管理的關鍵。
因此,對于所謂的好學生,我們應以Y理論對之,授予其更大的權限;而對于所謂的后進生,我們則以X理論來嚴加控制來管理即可。按如上所述,那么班級管理就變成了兩種極端管理方法的選擇,概況來說就是要么對好學生使用軟手段,而對后進生使用硬手段,顯然這樣的觀點片面的。筆者個人認為,拋開現實的情況,X理論和Y理論的本質其實是兩種極端的觀點,“XY”理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XY”理論的局限性
事實上,在任何一個班級都不會完全是好學生或者是后進生,作為班主任,應該先區分清楚學生的品性。X理論和Y理論給我們提供了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使用時應當要根據班級的發展現狀以及學生的個體因素綜合考慮,不能機械照搬使用,也不能一刀切。
盡管是后進生我們也不能完全用X理論的措施來應付之,同樣,對于在班級的里面的好學生一味的放任自由也是不合理的。作為教師對待學生,任何時候都不能同時放棄胡蘿卜和大棒的手段,而是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特別要指出的是,學生的先進與后進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班主任不僅要加強對優秀生的培養,更應對后進生給予特別的重視。若對后進生動輒批評、諷刺挖苦,將會嚴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理,易使他們產生認為自己不可自拔,干脆與教師對抗的情緒,制造“惡作劇”,從而惡性循環。所以在實際情況下,很多時候盡管是面對著后進生,但班主任也不能完全按照X理論的做法對其約束和限制。考慮到當前的社會環境,在班級管理中的往往多使用表揚激勵會比只是一味的批評產生的效果會更好。所以在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使用X理論和Y理論相結合的手段來進行學生管理,從而實現班級的管理目標。
最后,無論教學管理還是教書育人都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結合當前社會形勢和現代管理發展的趨勢來看,似乎Y理論更容易被大部分的師生所接受。但這并不代表說Y理論就是準確無誤,在任何情況都適用的;也不等于說X理論就完全錯誤,毫無用處。在班級管理的實際應用中,應將兩者結合起來,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班級學生的情況更為多變和復雜,因為不存在絕對的好學生和后進生。任何一個學生會都會隨著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環境改變其特性,例如可能出現一個好學生變成后進生,或者后進生變成好學生的情況。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時刻了解學生的狀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靈活地制定相應的管理策略,才能夠讓學生和班級良好地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戴馨霆.淺談麥格雷戈“XY理論”思想[J].學理論,2014(2).
[2]謝桂洪.班級管理中的表揚激勵與批評[J].西江教育論叢,2004(5).
[3]林冬桂.論班級教育管理觀念的更新[J].廣州大學學報(綜合版),2001(4).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