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葉 劉立清 王健壯大連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遼寧 大連 116023
?
“一主多副”多元化教學內容在高校跆拳道課程中的探索
楊樹葉劉立清王健壯
大連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遼寧大連116023
摘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及經驗總結法在“一主多副”多元化教學內涵進行深入認識的基礎上,重點對其教學內容在跆拳道課程運用意義與教學內容設計、準備及組織進行探索。文章在大綱規定內容基礎上,融入理論知識、文化與精神、民間體育游戲、其他技術及套路內容,通過多媒體網絡進行教學內容準備與組織,采用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進行和諧、融洽的交流,提高 “一主多副”多元化教學內容跆拳道課程中的有效性,為高校跆拳道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一主多副多元化教學跆拳道課程
我國高校教育對跆拳道運動的發展仍不夠具體和達不到質的飛越,教學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1]。由于跆拳道是新興體育項目,許多高校并未開設這門課程[2],盡管少部分高校開設跆拳道,但仍存在很大問題。國內外對跆拳道運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競技體育方向,以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成績為目的,有關少量跆拳道教學是針對其可行性、問題、教學方法進行研究。當前我國跆拳道課程中,傳統的教學內容已經不能夠完全對于跆拳道愛好者的需求予以滿足[3]。為了滿足部分學生求知、求新、求動、求趣的心理需要,尋找新的、有效的教學內容來輔助傳統的教學,提高跆拳道課程教學效果,來彌補和完善傳統教學內容的不足。通過探索“一主多副”多元化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通過掌握所學知識,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其運動的綜合效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1研究對象
以高校跆拳道課程“一主多副”多元化教學內容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CNKI)、 萬方數據庫、Springer Link(綜合學科期刊全文)、Elsevier(綜合學科期刊全文)檢索近90篇中外文獻;通過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中華數字書苑、方正Apabi數字圖書館、超星數字圖書館查閱了““一主多副” 多元化教學及教學內容”的相關文章、書籍40多篇、近10本,為本研究提供強有力的理論依據。
1.2.2專家訪談法
專家訪談法主要圍繞“高校跆拳道課程”、“教學內容”及“一主多副” 多元化教學等方面對從事跆拳道教學多年的專業教師進行訪談,以獲得相關信息資料。
1.2.3經驗總結法
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本文根據個人長期的跆拳道課程教學實踐觀察、總結與反思,將“一主多副”與跆拳道課程教學改革結合起來,總結“一主多副” 多元化教學內容在跆拳道教學中的必要性與應用。
2.1“一主多副”多元化教學概念
“ 一主多副”的“ 一主” 是指在一節體育課里只有一個主教材,主教材是依據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而確定。“ 多副” 是指在每節課中盡可能的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選擇若干個教學內容,這些內容的選擇是從學校和學生的客觀實際出發,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4]。“多元化教學” 依據副教材而進行的,副教材內容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選定。每項教材基本上代表著一部分學生憑各自的興趣需要自由選擇確定,在教師指導下由小組長組織學習,副教材的教學形式及手段多樣自由組合。
2.2“一主多副”多元化教學特點
在師生的共同參與下進行教學準備和組織管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正確的體現。教師在保障教學計劃規定的任務和質量的基礎上,改變了完全以教師為主體的現象。學生以學生的個性需要為出發點,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在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同時并參與組織管理。
2.3本研究提出的“一主多副”多元化教學
“一主多副”多元化教學內容在跆拳道課程中的提出,“一主”是指在跆拳道課堂教學有一個主要教材,主教材是依據跆拳道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而確定的;“多副”指在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基礎上,從學校和學生的客觀實際出發,提前由教學及學生共同選擇所需的若干 相關內容。這些內容借助多種教學手段進行實施,滿足學生對跆拳道運動學習的更多需求,同時豐富課程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補充與完善原有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發揮跆拳道教學潛在的功效。
3.1豐富課堂內容滿足個性需求
跆拳道教學內容包括禮儀、精神、技戰術、品勢、跆拳道操/舞等主要方面。當前跆拳道教學始終圍繞著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主,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除大綱規定技術腿法重復練習外,沒有更多內容,課堂內容過于枯燥和死板,不能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激發不了學生上課的熱情[5]。通過“一主多副”多元化教學改變傳統僅以教學規定內容的局限,通過多個副教材來豐富課堂內容,滿足個別學生對大綱以外更多內容需求。將不同副教材內容采用不同方式融入到課堂教學的不同環節中,使學生在完成大綱規定內容之外,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取需要內容。豐富跆拳道理論知識,重視禮儀及“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撓”的精神灌輸。基本滿足學生求知、求新、求動、求趣的心理需要,保證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整個組織教學中取得“ 嚴而不死、活而不亂”的教學效果。
3.2發揮綜合效益提高教學效果
跆拳道課程教學不僅具有增強體質、防身自衛的功能,而且培養學生身心健康、思想道德、人文素質等綜合素質。這些意識形態的精神要素和內外兼修的運動特色,是其他體育項目無法比擬的。跆拳道是一項技術與道德相融合的運動.它主要推崇 “以禮始,以禮終”的尚武精神,它貫穿了“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6]。但是在我國高校跆拳道教學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跆拳道競技水平的高低,卻往往成為衡量和評判教學質量的標準,而忽視了跆拳道中所包含的豐富人文內涵和武學精神[7]。運用“ 一主多副” 多元化教學使學生通過多種方式了解跆拳道理論和實踐知識,營造課堂文化與精神教育氛圍,充實民族文化知識,向學生傳授跆拳道中所蘊含的最核心的人文精神,發揮綜合效益。
4.1教學內容的設計
探索的“一主多副”多元化教學,將“一個主教材”內容在教,挖掘跆拳道課程教學潛在的功能。
在大綱規定內容基礎上,融入理論知識、文化與精神、民間體育游戲、其他技術及套路。

圖1 “一主多副”多元化教學內容設計圖
理論知識內容可增設基礎理論與跆拳道專業理論知識,通過理論知識灌輸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和了解跆拳道真正的內涵和文化禮儀。跆拳道一貫倡導“以禮始,以禮終”的崇禮尚武精神,教學中應重視文化和精神教育。通過一系列的組織教法使學生養成吃苦耐勞、自我挑戰、團結協作、競爭意識、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民族體育游戲選擇帶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競技及健身游戲,如跳繩(長短)、搶種搶收、三人五足、網魚、角力、毽球、皮筋、毽球、押加、珍珠球、民族式摔跤、狩獵等。教學中融入其他相關技術及套路,大綱之外難度技術、表演套路(品勢、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等),這些作為教學了解內容。
4.2教學內容的準備
教學內容的選擇由相關教學組教師、專家、經驗豐富老教師共同探討與研究確定副教材內容綱要,然后由跆拳道教師團隊進行教學的準備。(1)檢索文獻,搜集相關資料,收集相關跆拳道副教材教學內容資料。(2)根據所設計的教學計劃,搜集、錄制與本教學相關跆拳道運動理論與實踐知識的視頻。(3)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視頻及錄制教學所需的其他技術及套路(競技、品勢、特技、擊破、跆拳道操/舞、表演套路等)。(4)將相關技術腿法(大綱規定及大綱之外難度腿法)錄制光盤。
4.3教學內容的組織
“一主多副”多元化教學內容組織分課內及課外完成,課外作為課內的拓展。課內教學將合理有效將副教材內容融入原教學,合理安排學時,切勿喧賓奪主。設計的內容采用不同形式融入教學不同環節,使其達到理想教學效果。將帶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民間體育游戲融入教學準備部分,每節課由教師安排1-2項游戲,教師指導,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其中游戲形式(比賽或娛樂)和組織形式(分組或集體)。每節課在學習技術動作之前,將大綱規定的及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視頻(理論結合實踐),通過準備好視頻或光盤或課件進行播放或講解。根據需要選擇播放與講解時間,大約10左右,學生自由分組,由組長帶領組織學習,教師進行指導。簡單知識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直接播放,復雜知識在播放的過程中配合教師講解,對于一些技術難點可以通過視頻暫停、定格等播放。通過視頻、光盤、課件教學直觀的、形象的展示相關技術理論與實踐知識,教學中不僅使學生掌握一些技能,而且更深刻感受到跆拳道的精神與文化。整個教學重視培養跆拳道禮儀精神,創造文化與精神灌輸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民族精神的洗禮。課后發放光盤(大綱規定技術及之外難度技術),滿足部分學生求知、求新、求動、求趣的心理需要。
跆拳道教學必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形成一體化。課外通過查閱資料、網絡交流,為跆拳道愛好者提供交流與學習機會,為在教學中有更高要求的學生搭建進一步學習平臺。根據學生愛好及需求鼓勵學生組織講座,制定沙龍活動計劃。通過講座沙龍,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跆拳道以及學習跆拳道的意義[8]。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吸引積極參加跆拳道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9]。課內外進行和諧、融洽的交流,鼓勵學生自主組建興趣小組或小型俱樂部,并且在各小組和俱樂部之間經常組織交流比賽,以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參與到學生互動當中去,學生是實踐的主體,研究的載體,教師是研究的主體,實踐的輔助者。
參考文獻:
[1]杜新寶.新時期提高高校跆拳道教學質量方法與對策研究[J].青春歲月,2015(13):107.
[2]李秀娟,崔曉燦.“陽光體育”概念下跆拳道教學的實施路徑[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4(08):43-46.
[3]孟慶祥.探索跆拳道運動在高中課堂中的教學模式與實踐——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與實踐[J].當代體育科技,2013(36):52-53.
[4]周志剛,谷長江,鄧蜀李.“一主多副” 多元化教學組織方法——探討快樂健康的體育教學新途徑[J].臺州學院學報,2002(03):84-86.
[5]余阿榮.淺談職業院校跆拳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教育與教學,2013(23):169-171.
[6]徐超,梁亮.高校教師教學質量的模糊綜合評判[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6(2):71-72.
[7]林海風.高校跆拳道教學方法探析[J].學校體育,2014(27):61-62.
[8]伊翠蘋.提高高校跆拳道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2):64-66.
[9]寧業梅.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研究[J].體育科技,2008(03):80-82.
[10]王龍.高校跆拳道教學實踐環節初探[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1(08):88-89.
The Exploration of "One Main and More Assistant" Diversified Teaching Content in the Course of College Taekwondo
Yang ShuyeLiu LiqingWang Jianzhuang
(P.E. Department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Liaoning 116024, China)
Abstract:By tak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experts interviews and experience summary, and understanding the content of the "one master and more deputy"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this paper focuses on its meaning in Taekwondo class, the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preparation and orga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outline, the paper integrate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culture and spirit, folk sports games, other technology and routine content to prepare and organ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by using the multimedia network and combines the class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to communicate harmoniously. This paper also want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one main and more assistant" diversified teaching content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College taekwondo.
Keywords:one main and more assistantdiversified teachingtaekwondo course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1—0081—03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重點項目)資助,編號:L13ATY002。
作者簡介:1.楊樹葉(1981~),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