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威武 雷學會武漢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
近十五年核心期刊散打摔法文獻述評
葉威武雷學會
武漢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摘 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與邏輯分析法,以近十五年來我國體育核心期刊關于散打摔法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為研究對象,從散打摔法在發表時間與數量、期刊種類分布、研究方法的運用、科研合作方面、研究領域、科研作者單位分布、基金情況分析等七個方面進行深入闡述,闡明了我國近十五年來散打摔法研究的基本情況,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了客觀的述評,進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旨在為我國散打摔法進一步研究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散打摔法 核心期刊 文獻述評
散打也叫散手,古稱相搏、手搏、卞、弁、白打等。“散打是指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進行徒手對抗的現代體育競技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1]而散打技術是集“拳腿摔”為一體的競技運動項目,其中摔法技術具有效果清楚、得分明顯的特點。而散打摔法是指在格斗中用于破壞對方重心,并將其摔倒在地的技法,散打摔法在實戰中是一項比較實用的技術。在比賽中巧妙地運用摔法技術不僅能有效地抑制對手的攻擊,而且也能在心理上給對手造成很大壓力, 打破其自信心和心理平衡, 起到震懾對手的作用。隨著新規則的實施和對散打摔法的規定,從表面上看來是對散打摔法在賽場上使用的技術限制,實則是增加了散打摔法的難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散打摔法技術朝著更嚴格、更規范化之路發展。目前雖然散打摔法已不再是主要得分手段,但摔法的簡潔實用性是我們今后在散打訓練和比賽中應注意的重點技術環節。
“文獻資料是理論成果的重要來源,是散打摔法研究成果客觀記錄的載體,更是散打摔法研究成果結晶的最重要憑據”[2]。本文通過對近十五年來散打摔法核心期刊進行文獻收集與整理,力圖通過統計和分析使人們能夠更清晰、明了、正確的認識散打摔法這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旨在揭示散打摔法研究在目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相應的對策,這既有利于散打項目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又為日后我國散打運動以及散打摔法的科研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

圖1 2000-2015年散打摔法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數量圖
隨著我國散打運動的不斷普及和散打運動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散打運動的科研也在不斷蓬勃發展,其科研成果亦可謂碩果累累。本文以“中國知網”為檢索工具,在高級檢索中以“散打摔法”為檢索詞來查找核心期刊,時間鎖定于2000年至2015年,共檢索出核心論文篇數為37篇,相對于跆拳道、摔跤、柔道、拳擊等格斗項目在體育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情況來看,散打摔法研究的論文較少。從圖1中可以看出, 2000年、2003年、2004年、2006年、2013年和2014年這六年發表篇數是最低的,甚至2001年、2002年和2015年幾乎為零,到2007年達到了最高點, 2009年至2012雖然有所下滑, 但總體趨勢呈增長狀態,而2012年以后呈持續下降趨勢。結果表明:15年來我國中文體育核心期刊有關散打摔法研究的較少,可見我國散打工作者關于摔法的科研能力還很薄弱,需要進一步加強,遵循理論指導實踐方針,散打摔法技術水平的提升還需要大量科研論文為其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
體育期刊是以體育知識為出版內容的一類期刊,不僅要擴大科研能力和科研因子的影響,更要為我國體育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從圖2可以看出,在中文體育核心期刊方面,《北京體育大學學報》、《成都體育學院學報》、《中國體育科技》、《體育學刊》4種期刊發表的文章數量分別為8篇、5篇、4篇、4篇,占整個期刊論文的比例約為60%,而其他體育核心期刊發表散打摔法的文章只占到了40%,結果表明,中文體育核心期刊分布很不均勻,懸殊比較大。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因素:一方面,體育核心期刊對散打摔法科研的關注力不強;另一方面,散打摔法科研論文的質量與體育核心期刊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圖2 2000-2015年散打摔法核心期刊論文數量期刊種類分布

圖3 2000-2015年散打摔法核心期刊論文研究方法情況
研究方法是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為了達到研究目標所運用的工具和手段。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是不同的。從圖3可以看出,2000-2015年我國在體育核心期刊公開發表的有關散打摔法科研論文采用一種方法與二種方法的論文有8篇,占總論文的 21%,用三種方法的論文有24篇,占總論文的65%,用四種或四種以上研究方法的論文有5篇,僅占總論文的14%。另外,據統計80%以上的作者能夠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如: 觀察法、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觀察比賽錄像法、比較分析法,而采用多元分析法與個案研究法的科研論文很少。而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科研作者對研究方法的掌握還不夠熟練;另一方面,科研作者運用方法的意識還比較薄弱。這些問題和不足在以后的科研研究中要朝著學科的廣度與深度這兩個層次拓展,力圖突破研究方法多元化、全面化的瓶頸。
眾所周知,合作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和客觀存在,而科研合作在科學研究領域中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對2000-2015年我國在體育核心期刊公開發表的有關散打摔法科研論文作者情況進行統計發現:從圖4可以看出,在37篇論文中,合作撰寫的論文占24篇,占論文總數的65%;署名為2人的為12篇,占論文總數的32%;署名為3人或3人以上的為12篇,署名為單一作者的論文為13篇,占論文總數的3%。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我國散打摔法科研作者之間的合作研究所占比例較高,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在于科研工作者之間的合作意識已經逐漸增強,都充分認識到科研團隊合作的價值,通過之間的互相交流、吸收、交叉和綜合的學習機會,提高科研的深度和廣度,朝著對我國散打摔法健康可持續的深入研究發展。

圖4 2000-2015年散打摔法核心期刊論文科研合作情況
5.1技戰術研究

圖5 2000-2015年體育核心期刊散打摔法論文研究領域情況
技戰術的運用在散打比賽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它將會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從圖5可以看出,15年來散打摔法科研論文中對散打技戰術分析的有29篇,占論文總數的78%。研究對象主要以全國運動會、散打錦標賽、全國冠軍賽、世界杯散打賽為主,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對國內散打優秀運動員摔法技術的運用研究方面,但是對國內單個級別運動員、國外散打運動員的比賽研究還比較少,這是在以后的科研中應當加強和完善的一個環節和系統。
5.2規則研究
俗話說“無規則不成方圓”,散打比賽也是有規則的。散打規則的研究對散打技術的發展和完善發揮著指導性、借鑒性作用。統計顯示,15年散打核心期刊摔法科研論文中對散打規則研究的只有6篇,占論文總數的16%。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對散打競賽規則的演變歷程、規則的主要變化與發展趨勢研究這幾個方面。
5.3運動損傷
散打是一項現代競技運動項目,其運動損傷的發生率較高,散打摔法亦是如此。傷病不僅會影響其比賽狀態和成績,還會對運動員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由上圖可知,15年來散打摔法科研論文中對運動損傷研究的僅有1篇,占總數的2.7%。由此可見,對于散打摔法運動損傷的關注度不夠重視,我們應樹立損傷和預防是同步的意識,而對康復手段與方法在散打摔法中的運用研究還沒有涉及。因此,“分析散打運動性損傷特點和規律,制定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能夠幫助散打運動員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和健康水平。”[3]
5.4文化研究
散打是一種文化, 一種語言, 一種符號, 我們只有讀懂了它, 了解了它, 才能去欣賞它, 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展它。所以,“散打文化是從“散打研究”到“散打文化研究”的進一步提升”[4]。由上圖可知,15年來散打摔法科研論文中對文化研究的僅有1篇,占總數的2.7%。“從文化學視角審視現代散打運動的文化審美情趣,特別指出了摔法的巧妙,可以給觀眾帶來情感上的一種審美體驗”[5]。這僅從散打審美特征視角進行研究,并未全面地將散打摔法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闡述,在以后的研究中還應加大運用跨學科的視角對散打摔法文化進行“高度、深度、廣度”三者相結合,才能使散打文化、散打摔法文化達到前所未有的學術水平。
以下所選取論文均為散手摔法核心期刊的第一作者為參照標準。其中科研作者發布在獨立體育院校發表文章的數量為14篇,占論文總數的38%;分布在本科院校發表文章的數量為20篇,占論文總數的54%;分布在專科院校和其他單位發表文章的數量為3篇,占論文總數的8%。結果表明,我國散打摔法科研工作者單位主要分布在獨立體育院校和本科院校,而專科院校和其他單位最少。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相對于專科院校和其他單位,獨立體育院校和本科院校的科研經費、科研制度、科研氛圍、科研信息、科研設備等有著很好的優勢,有利于調動科研工作者的創作動力。另一方面,獨立體育院校和本科院校科研工作者的整體科研能力要高于其他研究單位。
在這37篇核心期刊文獻中,有10篇文獻來自課題。根據課題來源的級別,可以分為國家級項目、省部級項目、市區級項目和單位科研項目。其中國家級項目有3篇,占總課題的30%;省部級項目有4篇,占總課題的40%;市區級項目有2篇,占總課題的20%;單位科研項目有1篇,僅占課題的10%。由此可以看出,上至國家下至科研單位均對散打摔法未給予高度的重視,這從某種程度上促進散打摔法科學研究工作開展。
8.1結論
15年來,我國在中文體育核心期刊發表的散打摔法科研論文整體數量不多;中文體育核心期刊分布不均勻,懸殊很大;研究單位獨立體育院校和本科院校科研居首位,而專科院校和其他單位最少;在“強化科研意識”的背景下,科研合作意識逐漸增強;科研研究內容主要以技戰術、規則研究為主,我們應打破“技戰術、規則研究為主”的單一領域研究,進一步加大散打摔法與其他學科領域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作用和轉化功能,逐步形成多元化、全面化的研究體系,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繁榮發展增磚加瓦。散打摔法作為中國武術的一部分,散打摔法亦作為武術文化的一部分, 勢必引起學界的關注。希望日后散打摔法在理論體系上加以更加完善, 在技術實踐上得到更好發展,在傳播方面讓我國的散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更好地傳播散打技術、散打精神、散打文化。讓更多的專家和學者挖掘散打摔法生存、發展的經驗,運用相應的理論進行深入分析、總結, 為我國散打摔法的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指導。
8.2建議
散打科研工作者應加大對散打摔法科研的力度,各個高校應積極參加某省市的散打比賽、全國大學生散打錦標賽,增加各個高校的技術交流與學習,并積極組織論文報告會等;科研工作者不僅要進行論文創作,更重要的要進行實踐。俗話說:“在實踐中才能檢驗真理。”國家有關科研管理單位還應加大對散打科研工作的重視與扶持力度。
8.2.1運用跨學科研究
“學科交叉是大科學時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交叉點上的科學往往會有驚人的突破性進展, 進而提高創新能力。”[6]由此可見,跨學科的在某一領域的重要意義,基于此,今后散打科研工作者在研究散打摔法的基礎上,既要從宏觀層次上借鑒社會學、文化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理論對散打摔法的理論與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又要從微觀層次上積極借鑒運動人體學科、運動損傷、運動康復等運動學科對散打摔法進行全面系統的探析。
8.2.2探索可持續發展
將散打摔法的長遠發展與當下社會進步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推動散打運動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從自身因素出發,探索適合我國散打摔法發展的理論研究。這正如東西方社會一樣,西方的諸多理論畢竟是建立在西方社會的實踐基礎上的,把西方的諸多理論運用于東方社會固然是滯后的、行不通的。因此, 我們應從自身因素出發,從自我實踐出發,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路徑。
8.2.3發揮團隊協作優勢
“合作共贏”一直是我們所追求的團隊目標,也是一個團隊長期奮斗的目標。我國目前散打摔法研究團隊主要集中在體育領域內部, 與其它學科的交集較少。今后應打破體育場域的局限, 進行多學科合作研究。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 不論是基礎研究、應用研究, 還是開發研究, 都涉及學科間的合作。一項重大科研課題常常會跨多個學科來研究其內在規律, 單憑一學科領域的知識是不夠的, 必須在多學科合作下, 才能得到重大突破。因此, 今后散打摔法研究欲要有質的飛躍必須注重多元學科交叉,整合團隊優勢,這有利于我國散打摔法的深層研究。
參考文獻:
[1]邱丕相,蔡仲林.武術格斗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龐俊鵬,鐘 軍. 2003-2013年體育核心期刊刊載跆拳道科研論文統計分析[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10).
[3]劉 晨. 散打運動性損傷機理和恢復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4(05):16-17.
[4]徐宏魁. 散打的文化特征及其技擊屬性[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02):88-90.
[5]孫 剛,朱瑞琪. 現代散打運動的審美特征研究[J].體育科學,2007(10).
[6]陳國強.簡明文化人類學詞典[Z]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136.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Sanda Wrestling in the Core Journals in the Last Fifteen Years
Ye Weiwu Lei Xuehui
(Wuhan University of Sports,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takes published academic papers of Sanda wrestling in Chinese sports core journals in the recent fifteen yea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vies of Sanda wrestling in his time and the number of journals, species distribution,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cooperation, research field,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distribution, does the analysis from the seven aspects in detail, illustrates the basic situation in recent fifteen years in Sanda wrestling research in China, and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objective evalua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o China's Sanda wrestling theory strong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Sanda wrestling Core journals Literature Review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2—0064—04
作者簡介:1.葉威武(1988~),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
基金項目立項的多少是反映國家管理部門對該運動項目的重視程度和學科研究發展的導向,以及目前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在科研論文中,基金資助項目課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與實踐運用價值。所以,科研論文的質量與基金的資助力度是有一定聯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