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新 杜紅政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
五行學說視閾下王船山養生體育思想探析
劉建新杜紅政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研究目的:在五行學說的視域下,對王船山養生體育思想的內涵及意義進行分析,從而探尋出其健康效益,為現代養身體育的發展提供參考。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結果與結論:通過“氣化論、動靜論、主動論”為線索牽引出“以理導欲”的養生體育法則,運用五行養生將四者有機結合探尋出獨特的動靜、養氣、理欲等養生體育思想,旨在為現代人構建養生體育思想,進而在體育和生活中養成健康的意識和行為習慣。
關鍵詞:體育養生 體育思想 王船山
王船山,本名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或暑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湖南衡州府衡陽縣人(今湖南衡陽人),晚年隱居在形狀如同頑石一般的石船山上,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遺民,故世稱船山先生。清朝初年,基于習武縮減、強身健體被壓制的社會背景下,王船山憂國憂民的天下觀才得以表現,于是在他的著作中體現了諸多的養生體育思想。
王船山是一個革故鼎新推陳出新的辯證思想代表,他的養生體育思想既有著對前人的集成又有著對社會狀況的融會貫通,樸素的辯證法命題,意謂“天地之氣,恒生于動,而不生于靜”[1]、“動以入動,不息不滯”[2]這一主動論,明確肯定了運動和靜止是兩種狀態,同時表示應順應自然界的發展變化,最后通過“以理導欲”的體育思想總結出養生法則。
王船山繼承了張載的唯物主義氣化論,提出了自己完善的養生亦是養氣的本體論體系,強調了“天地之氣”“天地之化日新”[1],把氣看作是延年益壽、興衰交替的根本法則。
1.1天地之氣
在氣化論方面,王船山繼承和發展了張載“知太虛即氣則無“無””的思想[3],提出氣是陰陽變化的實體,對氣范疇給予新的哲學規定,同時表述天地亦是同氣,宇宙萬事萬物除了氣更無他物,氣從其本質看就是客觀事物,人屬宇宙客觀事物之一。這就告訴我們,宇宙萬事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應該以氣為養,以氣為生,養氣亦是養生,養生亦是養氣。在認知上,王船山充分肯定了氣對天、地、人的重要性,同時指出氣只有聚散、往來、屈伸的狀態,而沒有增減、生滅之說。意謂天地之氣是一種常態,只表現出自然法則,養生體育的精髓便在于此,順應生理的自然規律合理飲食,參與體力活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處理好自我意識、情緒問題、壓力應對、人際關系、社會適應等行為,就可以借“天地之氣”成“長壽之軀”。
1.2天地之化日新
氣常表現為“太和”狀態,這種狀態是產生天地萬物的本源,天地萬物的分化則形成了新的事物,氣的本身就順應分化論,具有“陽浮陰沉,陽升陰降,陽動陰靜”[3]的對立本性,對立面則反映了氣的相對性,即互相對立、互相融合、互相影響,同時對立本性的存在也詮釋了天地在分化過程中的運動變化及日新月異、變化無常,養生體育的構建亦是太和氣的發展,養生思想的基本準則是順應自然界的發展變化,即五行學說(見表1)。具體表現在:木對應春、生、青、肝、怒,春天春意盎然,萬物生長,怒傷肝,青護肝,春季養生應養肝少怒;火對應夏、長、紅、心、喜,火夏日照時間長,喜傷心,紅利心,夏季養生應養心少喜;金對應秋、收、白、肺、憂,金秋喜獲豐收,憂傷肺,白利肺,秋季養生應養肺少憂;水冬對應冬、藏、黑、腎、恐,冬天需藏,恐傷腎、黑利腎,冬季養生應養腎少恐;土對應長夏、化、黃、脾、思,長夏指夏季最后一個月份,長夏化育,思傷脾,黃利脾,長夏養生應養脾少思。

表1 五行學說
王船山關于動靜關系的樸素辯證法命題,傳統的主靜觀為“恒生于動,而不生于靜”[1]“動以入動,不息不滯”[2]提供了理論依據。
2.1恒生于動,而不生于靜
“恒”,是指永恒、永遠;“動”,即指改變原來的位置和狀態。如何讓我們的生命以及世間萬物永恒的存在?王船山作出的回答是:“恒生于動”,我們只要能保持積極地運動狀態就可以永恒的存在,就好比人在代系之間,因為繁衍運動的存在才使得沒有滅、停、息,從而保證了我們人類的永恒發展。世間萬事萬物,包括人在內,并不是靜止不前的固化狀態,而是永恒自我運動的物質過程,在運動中存在和不斷發展,最終被認知和統一。
“靜”指的是停止的、不運動的,“動而生陽,動之動也,靜而生陰,動之靜也,廢然無動而靜,陰惡從生哉”[2],王船山對靜與動的關系進行了論述,指出靜止只是相對的,靜是動的另一種形式。從現實生活中來看,靜止性活動過長,日常體力活動不足,都是一種隱形的健康危險行為,世間萬事萬物在偏離本質基礎上表現出的給健康、完好狀態、終生的生活質量造成直接或者間接損害的行為,這種健康危險行為是與養生體育格格不入的。王船山對靜止的詮釋是從其含義和作用兩個方面進行的,即“靜以居動,則動者不離乎靜,動以動其靜,則靜者亦動而靈”[3]。
2.2動以入動,不息不滯
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狀態,運動是形態世界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世間萬事萬物都應該是運動的狀態,傳統的動靜觀非常明確的表示靜止和運動是兩者狀態,這兩者狀態都歸因于不同的表現形式,即絕對、根本是運動的代名詞,相對、派生是靜止的代名詞。“動以入動,不息不滯”,初衷是通過動使其融入到運動的效益、氛圍之中,從而生命不息,運動不止。
王船山的養生體育思想則是詮釋了動與靜兩者的相互聯系,通過動靜觀來調和修正動與靜,其在生活中所帶來的身心效益就能夠達到養生的目的。動有動之用,靜有靜之質,也進一步說明了運動對養生的不可變性和不可替代性。
2.3運動是萬事萬物的本質
基于以上氣化論和動靜論的解釋與定位,深入的揭示了一個道理:運動是萬事萬物的本質。“止而行之,動動也;行而止之,靜亦動也”[4],運動與靜止互相聯結而統一于運動,只是一種表現為動中之動,一種表現為動中之靜,實現人生理想、追求人生目標的物質載體是人的身體。可見,身體健康尤為重要,王船山早就提出了人可以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來改變客觀物質,在他看來,運動可以保持現有的生命質量,并且我們只有在不斷的運動過程中才能了解到天地和生命的奧秘,即“動”被看作是“道之樞,德之牖”[5]。
王船山的“動靜皆動”[5]結論,說明不僅要認識到運動是事物的本質,而且要勇于進行運動實踐,保持積極地運動狀態,運動帶來的效益都將落實到身體、心理、交往、修養等各個方面,同時也將反作用于人的生存和發展,從而達到修生養性的作用。王船山由世界運動的觀點引出人生運動的觀點,再由人生運動的觀點引出養生法則,這對現代人的體育和生活有著深刻的意義。
3.1天理與人欲同行
關于“理”、“欲”,王船山提出了有欲斯有理的思想觀點。要做到勞逸結合,修身養性,提出正常的理欲觀,不能欲望過度。無論“理”、“欲”都將歸結到我們在上一節提到的“氣”,即精神氣質,同時也歸結到人的本身,人從一生下來就有自己獨有欲望,這是無法避免的,每個人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欲求;但是不是所有的欲求都是合理的而且可以實現并最終被肯定的。因此,就需要一條準繩來約束它,那么這條準繩就是我們所說的“理”,王船山認為正是因為有了欲望所以理法道德規范才會應運而生,同時不存在理欲的先后規則,理本來就存在于欲望之中,隨欲望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同理可證,約束人的道德法規也是跟隨人的欲望而變動著的,也要用自身的思想行為去克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飲食起居等欲望,這當然也包括養生延壽的欲望,那是不是我們應該調節和克制自己,正確看待欲望,正確引導達到養生延壽的效果。
3.2理在欲中
王船山提出,何為天理,既在于人欲之中,將具多彩的物質世界看作理之用,理因在欲中,即人欲的外在表現。“故終不離人而別有天,終不離欲而別有理也”,這種有欲的思想皆說明了物欲對人的牽引,人欲的存在帶來了理的可貴,即理所務欲。“理在欲中”,健康長壽的欲望人皆有之,而王船山引出“以理導欲”的觀點來表述養生的法則,通過對運動的理欲觀加強自我的修養,達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3.3“理”“欲”之間的協調
剖析王船山關于理欲在養生體育方向的內涵,“欲”即指我們養生保健運動強身的延壽目標,我們渴望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強健的身軀,同時也希望自己無病無疾,能夠抵御各種疾病的侵襲,并希望自己的壽命比常人要久遠一些;“理”,即指我們在養生和運動中應遵循適當適量的法則,我們在進行養生體育保健的時候,應該考慮到時辰、天氣、環境條件、手段方法、自身等一系列可能會影響到養生保健和運動的因素。經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即王船山養生體育思想中存在著養生保健和運動的規則方法,要“以理導欲”,根據變量情況,選擇“理”的養生方法和運動方式,并且控制好“欲”的表現值。
王船山的養生體育思想與五行學說、五行養生等相互關聯,即與“動”、“氣”、“理”、“欲”等相融合,通過論述王船山主張的氣化論、動靜論、理欲觀等理論體系,從中悟出養生亦是養氣、運動是萬事萬物的本質、理欲相互協調等養生觀,同時也為現代人構建養生體育思想、形成健康的意識和行為習慣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王船山.讀四書大全[M].卷十.
[2]王船山.老子衍[M].
[3]王船山.正蒙注[M].太和篇.
[4]王船山.周易外傳[M].系辭下傳.
[5]王船山.大全說[M].
On the Health-keeping Thoughts of Wang Chuanshan Based on the View of Five Elements Theory
Liu Jianxin Du Hongzhe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China)
Abstract:Aims of the study: On the view of Five Elements Theor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Wang Chuanshan’s idea which is health-keeping sports so as to explore the benefits of health and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ealth-keeping sports. Methods of the study: literature analysis, logical analysis.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base on gasification theory static and dynamic theory, Initiative theory which lead to the health-keeping sport way -using the principle to guide lust, combined with four aspects by apply five element health-keeping theory, so as to explore the unique of health-keeping sport thoughts about activity and quietness, raising spirit, principle and lust. The aim is to build a health-keeping sport theory for modern people, and then develop people’s health awareness and behavior habits in sports and life.
Keywords:sports health preserving sports thought Wang Chuanshan’s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2—0112—03
作者簡介:1.劉建新(1993~),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