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103-02
筆者在過去的英語教學過程中,經過實踐總結;再實踐和無數的教學嘗試,悟出聽力教學的一些基本規律,體會如下:
一、對聽力教學引起重視
英語對初中學生來說是薄弱學科,聽力就更是薄弱環節了,許多學生只注意去硬記某些句型和課文,他們不注意聽,不愿意說,更怕上聽力課,對聽力測試望而生畏,面對這一現狀,我們英語教學工作者除了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外,更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并在起始年級就抓住聽力教學的契機,一開始就將其一吸住”,使之聽和說逐漸形成習慣,從而摘除聽力教學害怕的隱患.同時建立正確的聽力測試秩序,定期檢查聽力測試結果,并不斷增強聽力設施,營造較強的聽力氛圍。讓他們對聽力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用好用活課堂用語
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多地用英語發出指令,邀請和詢問。課堂上盡量多說英語,可以使學生不增加任何負擔,便能較多地增加接觸英語的機會,讓他們從自覺和不自覺的模仿中,加強聽力的訓練,初中使用的課堂用語宜簡單些,并應較接近他們的生活,以便他們課后仿效。以后可以適當增加。課堂教學用語要有鼓勵性,要能激發學校說的欲望,使他們樂于開口。用好課堂教學用語的同時,教師還應用好教本同步教學磁帶,這本身就是訓練各年級的學生聽力的好教材。但不宜用教師放磁帶學生照著課本看的簡單方法代替聽力教學。應更換方法激勵他們努力的聽。如我在訓練初三學生的聽力時,選用了初二第51課“wei huas busy day”作為聽力教材,主要訓練學生對動詞的過去式的聽力識別,由于采用競賽的形式,文中21個動詞的過去式大部分學生聽后回答的較好,當然也就較好的理解了該文的意義。
三、進行辨音。識調的訓練
有的學生難于聽懂,對聽力的材料模模糊糊的,原因之一是對某些音素不能辨別,他們自己發音不準,這在初中各年級中普遍存在。如不少學生對li:I I iI |vl lwl lnl lml分辨不清,因此聽到seat有時理為sit,聽到strect有時理解為strict,聽到vest有時理解為west.聽到labout有時理解為neighour,聽到turn有時理解為term,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聽力訓練之初(初一、初二)給他們進行辨音練習是必要的。
四、聽寫訓練
聽寫是訓練學生聽力,拼寫和寫的技能的一種很好形式,初中各年級均可適用。由教師口頭朗讀或灌制聽寫錄音磁帶,可按下列步驟進行:1、教師先把聽寫材料用正常速度朗讀一遍,學生聽聽不寫;2、打開練習本教師再慢慢地讀(或放)聽力材料,按正常的意群讀,通常一次念一短句或詞組,學生邊聽邊寫;3、用正常速度讀三遍,學生檢查所寫內容是否正確。聽寫應成為經常性的練習形式,如果平時沒有聽寫練習,考試時進行聽寫,學生勢必會感到困難。當然要注意控制聽寫材料的速度。此外,為了激發聽寫的興趣,在初一初二進行聽力訓練時,可將聽寫材料編制成有趣的男女對話,師生對話或以歌曲形式進行,如“Goodmorning you”“Hello,How do you do!”等歌曲均可作為訓練學生聽力的材料,這祥就大大激起了學生的聽力興趣。
五、同伴激勵學習
學習者之間的切磋,探討甚至爭辯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的好方法。心理學家奧斯本、林格倫等做的“腦力激勵法”實驗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在學習中,選擇幾個相互投合的伙伴,經常在一起討論問題,有意識的展開爭論和反駁、質疑和答辯,使思想相撞、知識相通、相互激勵、相互啟迪、彼此促進。這種特殊的“微型環境氣候”一旦形成,十分有利于激揚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產生群體感應和共生效應。如在教學一般現在時與現在進行時的用法區別時,就可以運用這種方法。首先;建立合作小組(合作學習采用異質分組的方式,即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性別、個性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組成四人小組,并給小組編號)。然后,讓他們接受全組目標一般現在時與現在進行時的用法區別)一一進行討論;接著,交流小組答案并反饋:最后,進行學習評價(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小組合作學習技能、學習效果,得出小組合作學習得分和個人進步分,并以海報的形式評出優秀組及進步個人。
六、開展競賽
初中生大都好勝心強,凡事愛爭高低,愛論輸贏。據此可以適當引入競爭機制,競爭可以使學生精神煥發,積極思維,力爭上游,充分調動其主動性,挖掘其內在漕力,教學效果亦事半功倍。教師應多設計一些競賽形式的課堂活動。如:單詞競賽、朗讀比賽、作文競賽等,要注意把全班學生都組織起來.使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競爭機會,使全體學生都有所提高。還要進行總結評獎,把每次競賽的成績記錄下來,定期進行評比,保持學生的積極性與爭勝心理。
七、教學換位法
教學換位是把原來由教師完成的一些事情轉由學生承擔,它提升了學生的位置,從而改變了以往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做法,它能夠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全心投入教學活動;能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學換位的做法很多,如:讓學生評價教師的換位的做法有很多,如:讓學生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業和測試題;讓學生來總結知識缺漏;讓學生出練習和考卷;甚至讓學生來上一節課等。
八、激勵性評價
評價只有導向和激勵作用。美國心理學家威廉姆說過:“人類本性最深處的企圖之一是被贊美,被欽佩和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贊美,是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愿望。激勵性評價正是可以幫助學生實現這一愿望的有效方法:激勵性評價是調動和保持學生興趣的興奮劑。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激勵性評價在教學中的運角,并善用這種方法。激勵性的評價方式多種多樣。
九、培蕎連貫記憶的能力
大部分學生反映有時材料巾的句子基本聽得懂,但聽到后面就忘記了前面,聽完整個材料就記不清聽了什么了。尤其是做含有短文的聽力理解題時更足如此,這主要是缺乏連貫記憶引起的,而缺乏連貫記憶的原因是沒有邊聽邊記,這一現緣,初一、初二、初三的學生均表現較為突出。許多實踐和研究的材料都表明對聽到的內容迅速記憶一下,哪怕是瞬間的記憶,即“留意”,其效果也比“只聽不記”好得多,所以在聽之前,就要向學生強調聽時要記憶,為促使學生,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聽后做練習,學生為了聽后做練習,不得不邊聽邊記憶,同時做練習還可促使學生從中學會識別哪些是關鍵詞,哪些是重點,必須記住,哪些是無關緊要的,可以不記,練習做得多。連貫記憶也就培養起來了、畫圖、復述等。
要注意的是,屬于該聽的材料,只檢查學生是否聽懂了大意。有些材料則要求學生完全了解,需要詳細的檢查,有的材料或課本難度較大,學生聽過一遍后理解得不夠,這就不是缺乏連貫記憶的問題,所以必須向他們解釋關鍵的單詞,提出思考題,這既是一種提示,也就是所聽材料的重點,然后再讓他們聽,效果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