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大應
摘 要:在生活中,處處可以見到數學的影子,數學與生活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它已成功滲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衡量公民的素質可以通過公民的數量意識,衡量公民的能力可以通過數學語言交流能力,它們讓公民更加完全地融入這個社會。由此可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足夠重視數學和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要教學任務和聯系實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把數學融入生活中。
關鍵詞: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176-01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數學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數學知識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造成了知識學習與知識應用的脫節,導致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生活性,直接影響了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因此,教師應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以此實現“從生活走向數學,讓數學走進生活”的教學理念。下面,本文從幾個方面對如何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進課堂,以及如何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社會現實生活來進行闡述。
一、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數學邏輯性較強,尤其是高中數學,概念和公式較多,而且比較抽象,難懂,這導致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教學氣氛比較沉悶,學生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濃厚,上數學課程無精打采。要改變這一現狀,最好的方法是在課堂開始階段積極營造一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把現實生活中一些鮮明的與數學相關的題材為課堂的開始渲染輕松活躍的生活氣氛,從而讓生活走進高中數學課堂。讓學生們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發現數學的樂趣所在,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稍谡n堂的開始階段向學生們介紹一些趣味數學,把課堂氣氛搞活躍。
活躍課堂氣氛后可結合課本內容培養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例如在講授立體幾何這部分內容時,可舉例生活中房屋的三維構造,自行車架子,舞臺上的黃金分割點能給予聽眾最好的視覺效果,建設房屋的師傅利用線錘建房就是利用地球重力、“兩點一條直線”等數學知識。這種從課本上找到的生活中的數學應用能讓數學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活化,讓學生們認識到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明白學習數學的目的,為數學的生活化提供教學基礎。
二、用生活化實例引入數學概念
教材中所涉及的數學概念都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都有著各自的實際背景,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重視從實際問題去引入概念,抽象出概念,使現實問題數學化。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去領略發現過程,培養其應用數學的興趣。而不要簡單地把由“實際問題”引入高中數學概念看成授課的一種教學方式,同時在引入數學概念之后,也有必要對所依托的實際問題去做更深入的研究。
如在“二面角”教學中,教材是這樣引入的:“生活中,修筑水壩時,為了使水壩堅固耐久,必須使水壩面和水平面成適當的角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時,也要根據需要,使衛星的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成一定的角度……”如此引入,必然會使學生對二面角有了具體形象的感性認識,但也許是受課堂教學時間及新課內容的限制,教材沒有對其相關的內容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在教學中,本人對學生提出這樣一些思考題:(1)如何測出水壩的二面角?(2)決定水壩二面角的因素有哪些?(3)如果你作為一名工程總設計師或主管領導,該怎樣修建水壩?甚至可以與三角函數結合去構造更多的實際應用問題。
選用一個實際問題有時僅為引入一個概念,豈不可惜!充分發揮實例的長效性,做到一例多用,是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新課題。
三、在生活問題的解決中運用數學
在教學中,教師應關注課程內、生活中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理論的同時了解相關知識的應用性,有效地把抽象的數學模型與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8級地震,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到巨大損失。那么8級地震含義是什么?破壞力到底有多大?如何測量反映地震能量大小的地震能量尺度呢?20世紀30年代查爾斯·里克特制定了一種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測震儀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級,地震能量越大,測震儀記錄的地震曲線的振幅就越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里氏震級M,其計算公式為。其中A是被測地震的最大振幅,A0是“標準地震”振幅(使用標準地震振幅是為了修正測震儀距實際震中距離造成的偏差)。假設在一次地震中,一個距離震中100千米的測震儀記錄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此時標準地震的振幅是0.001,計算這次地震的震級。(精確到0.1)5級地震給人的震感已比較明顯,計算汶川8級地震最大振幅是5級地震最大振幅的多少倍?(精確到1)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成功地解決了生活的問題,在生活問題的解決中運用數學,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用數學知識服務于學生的生活實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更要服務于生活。如在教學“概率”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針對各種彩票的中獎幾率進行計算,讓學生充分體驗學以致用的意義;再如“有關儲蓄的計算”“分期付款中的有關計算”等內容教學后,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此外,還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在于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其思維的嚴謹性,拓展其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從而讓每一名學生都愛上這門“思維體操”課程。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做到取舍得當,不可以將所有的知識都生活化,也不是所有的數學知識都能找到生活原型,這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在思想上慎重,在方法上得當,就能很好地運用生活化教學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增強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曉燕.高中數學教學要回歸"生活化"[J].數學教學通訊,2008,(03)
[2] 嚴 青.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索與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9,(07)
[3] 陳林萍.淺議高中學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學習[J].快樂閱讀,2011年16期
[4] 林 睿.生活化高中數學教學[J].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