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元清++羅順華
摘 要:大數據下的社會,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信息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和發展也愈發的旺盛,這對于傳統教育模式來說是個挑戰也是機會,對老師的要求也更高,尤其是教學資源相對落后的農村。《新課標》明確提出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機結合,本文從淺析了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時存在的問題,給出了個人的解決策略,這對信息技術在教學時的應用具備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農村小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349-01
農村小學相對于城市來說,教育資源相當有限,這并不是說征服投入不夠,而是在信息時代這個背景下,在農村小學,無論老師還是學生,獲得的信息不夠多不夠廣不夠精,能學到或者利用的資源也僅限于課堂上,教學的單一性和局限性限制了學生主動探索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甚至在探索教學方式這條道路上,嚴重依賴網絡資源,而非根據學生的特點靠自己創造資源,造成學生容易迷失、學習吃力等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進步,原來的黑板教育模式已經在數據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發生了劇烈變動。信息技術的普及,無論從學生的學習方法上還是教師的教學方式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信息化和數據化是必然而且不可逆的歷史發展趨勢。這就要求老師能打破傳統的桎梏,與時俱進,合理地將信息技術的優勢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能創造性地自主學習,老師學生互相配合,探索出有利于教學的新道路。經過幾年的思考與摸索,本人結合了農村小學的現狀,給出了一些觀點與方法:
一、正確認識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知識用來教學的一種手段,并不是高級的教學方式,運用信息技術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而非為了公開課加分。
二、提升專業水平
教師應該正確認識信息化教學,數理教學理念,并加強對多媒體硬件與軟件的學習與運用。同時,當地部門應規劃信息化教學的培訓方案,引領一批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教育的帶頭教師,進一步擴充師資力量,給老師配置適合教學的的硬件系統。
三、整合教學資源,提高創新能力
教師需要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和信息資源進行整合然后進行教學,不能一味依靠網絡上下載資源,或者稍微變動就為己用。需要政府提供平臺讓老師獲取足夠多的教學資源與教學信息,需要老師創新,用自己的思維和經驗創造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只有開發出適合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教學的成果才會得到提高。
四、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與信息素養
數學是一門有沒得學科,當今信息時代,毫不隱晦地說,科學的研究幾乎就是數學的研究,所以,信息教學和數學教學相輔相成,從小學就認識到信息的重要性和數學的重要性,用發展和辯證的眼光來看待數學與科學,激發學生建立長遠目標,建立新的數學觀。
現代社會離不開信息,無論生活還是專供方向,無論學校還是社會,信息化教育都融合于其中。未來的教學中信息技術不僅是一種教學工具,還會從各個角度影響老師的教學,乃至發揮關鍵的作用。作為一員光榮的人民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與時代接軌,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才能最大程度上發揮教師角色的作用,增強學生的競爭力,滿足個人和社會的共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