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雪 俐文娟 許晨波
【摘 要】以學生為主體,案例為手段,使課堂教學更具活力,夯實專業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和興趣,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培養能力,促進學生改變被動學習方法,進而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產生積極影響,促進學生地全面發展。
【關鍵詞】人體機能學;案例;教學方法
人體機能學是綜合生理學、生物化學和病理生理學的基本內容并有機融合而設立的一門基礎醫學課程,也是我校為普通本科信息管理與信息技術專業、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中醫專業、護理專業、成教臨床專科和成教護理本科專業的學生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1]。為此,我們根據人體機能學專業課的課程特點,在人體機能學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以案例為導引,啟發學生探究、討論有關的基礎醫學科學問題,同時讓學生理解這些問題的實際意義,與此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導引學生將基礎知識與臨床問題相結合。能夠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吸收率。
1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共同活動的雙邊過程。醫學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培養學生具有較強解決問題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因此,教會學生如何“發掘和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成為醫學教育者的重點問題。而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放在主體地位授課方式,把學生放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地位。單純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師生互動不足,課堂缺乏生命力。而以具體案例的實際情境為腳本,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具體案例中練習如何“發掘問題、分析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自行搜索信息,探究問題,學到必要的知識,以這種方式所取得的知識,印象深刻,記憶長久。“基于問題的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由學習自我問題發現并設定應該學習的目標,而自我學習以求達到問題的解決與了解,這種學習方式可培養學習者自我學習的能力,成為終身學習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達到教學的意義。
2 教學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領悟教學要求,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選題是關鍵,案例既要體現教學重點與難點,又能聯系臨床實際;既難易適當,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由教師提出典型案例,針對課程計劃設計系列問題情景,提前1周將案例告知學生。例如患者,女,29歲,因胎盤早期剝離急診入院。妊娠8個多月,昏迷,牙關緊閉,手足強直;眼球結膜有出血斑,身體多處有瘀點、瘀斑,消化道出血,血尿;血壓10.64/6.65kPa(80/50mmHg),脈搏95次/分、細速;尿少。實驗室檢查(括號內是正常值):Hb70g/L(110~150),RBC2.7×1012/L(3.5~5.0×12/L),外周血見裂體細胞;血小板85×109/L(100~300×109/L),纖維蛋白原1.78g/L(2~4g/L);凝血酶原時間20.9秒(12~14),魚精蛋白副凝試驗(3P試驗)陽性(陰性)。尿蛋白+++,RBC++。4h后復查血小板75×109/L,纖維蛋白原1.6g/L。試分析該病例DIC的依據、發病機制、誘發因素和分期。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并查閱相關資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各種方式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答案和意見以小組為單位都整理出來,鼓勵學生在此過程中發現問題,再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在學習這節內容時首先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由每組學生代表回答查看案例資料情況(大約30分鐘),傾聽各組學生的觀點,特別要鼓勵不同的看法,從新穎角度提出問題的學生,形成互動,學會借鑒、吸收他人的觀點,完善自我的方法。之后進行討論,綜合總結,統一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3 結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回答問題的局限性較大,回答有些問題缺乏準確性、完整性,還是以教科書資料為主,但積極性很高。課后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80%以上的學生認為以案例教學的學習方式很好,上課負擔明顯減輕,興趣也明顯增強,課程內容印象深刻,對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有很大幫助,使理論教學與實踐能力更加緊密結合,普遍贊成案例教學這種模式。
4 體會
以案例為導引的教學方法在人體機能學教學中的實踐,縮短了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授課壓力。使學生感受到所學即所需及探索問題的沖動并努力解決問題的要求。(1)案例教學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寬松、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交流、論辯,可收到來自同學和老師的各種反饋意見,對自身的知識掌握程度有清晰的認識,學生的學習是多向的而不是單向的信息接受者,學習成為一種自主的,快樂的事情。(2)學生認為案例教學鍛煉了自己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膽量在討論中得到加強,且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課堂氛圍輕松、活躍、自主,能夠激發積極性,豐富學習內容。(3)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技能,適當減輕了學習壓力,調動了學習的自主性。但以案例為導引的教學方法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部分同學仍然習慣于講授式教學方法,不能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來;其次,對許多問題的討論僅限于皮毛,切題不夠深入、全面;教學密度安排難以做到恰到好處。案例討論式教學突破了“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傳統授課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參與意識,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對話增多,增強了學生之間為得到正確完整知識而進行的合作[2]。
【參考文獻】
[1]許晨波,文娟,庫熱西·玉努斯.在人體機能學教學中開創第二課堂活動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世界,2016,05,總第164期.
[2]李國標,李伯佳,黃建明.以病例為引導問題為基礎的內科學教學方法的應用[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4,4(22):368-369.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