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錦雯 陳江華
學校干預對兒童超重和肥胖治療效果的Meta分析
林錦雯 陳江華
目的 評價學校干預對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治療效果。方法 收集1994年11月6日~20l4年l1月6日部分學校干預治療兒童超重和肥胖的隨機對照試驗,評價指標為BMI,體質量,血壓等,用RevMan5.3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學校干預組與不干預組治療兒童超重和肥胖在體質量指數降低值[MD=-1.35,95%CI(-1.57,-1.12)]、體質量降低值[MD=-0.99,95%CI(-1.71,-0.27)]、收縮壓降低值[MD=1.78,95%CI(0.24,3.32)]及體脂肪百分比降低值[MD=-2.04,95%CI(-3.30,-0.79)]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治療兒童超重和肥胖的行為學校為基礎的干預措施中,相較于不干預組,學校干預組具有一定療效。
學校干預;兒童超重和肥胖;隨機對照試驗;Meta分析
超重和肥胖癥是指人體內脂肪分布異常和(或)堆積過多,是一種多種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為了進一步明確學校干預對于治療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有效性,本研究利用Cochrane系統評價方法對所納入的隨機對照試驗(RCT)進行系統評價,以期為超重和肥胖兒童和醫生合理選擇治療方式提供參考。統一采用RevMan5.3軟件進行Meta分析。
初步檢索有關文獻共1658篇,最終納入5篇隨機對照試驗。5個研究[1-5]的一般情況結果見表1。

表1 納入研究的一般情況
2.1 體質量降低值 4篇文獻報道了學校干預組和不干預組治療前后的體質量降低值[2-5],各研究間存在統計學異質性(I2=3%),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學校干預組的BMI降低值與不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0.99,95%CI(-1.71,-0.27),P=0.007]。見圖1。

圖1 學校干預組與不干預組體質量降低值的森林圖
2.2 體脂肪百分比降低值 2個研究報道了學校干預組和不干預組治療前后體脂肪百分比變化[1-5],各研究問存在統計學異質性(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學校干預組的體脂肪百分比與不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2.04,95%CI(-3.30,0.79),P=0.001]。見圖2。

圖2 學校干預組和不干預組體脂肪百分比降低值的森林圖
2.3 血壓降低值 4個研究報道了學校干預組和不干預組治療前后收縮壓變化情況[2-5]。各研究間存在統計學異質性(I2=39%),采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學校干預組和不干預組治療前后收縮壓降低值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1.78,95%CI(0.24,3.32),P=0.02]。見圖3。

圖3 學校干預組和不干預組收縮壓降低值的森林圖
2.4 4個研究報道了學校干預組和不干預組治療前后舒張壓變化情況[2-5]各研究間存在統計學同質性(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學校干預組和不干預組治療前后舒張壓降低值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MD=0.77,95%CI(-0.46,1.99),P=0.22]。見圖4。

圖4 學校干預組和不干預組舒張壓降低值的森林圖
2.5 血清總膽固醇降低值 4個研究報道了學校干預組和不干預組治療前后血清總膽固醇變化情況[2-5]。各研究間存在統計學同質性(I2=88%),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學校干預組和不干預組治療前后血清總膽固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MD=-7.95,95%CI(-17.58,1.69),P=0.11]。見圖5。

圖5 學校干預 組和不干預組總膽固醇降低值的森林圖
對各項Mate分析結果運用發表偏倚的漏斗圖分析,結果顯示倒置的漏斗圖散點對稱性不佳(見圖6),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發表性偏倚。敏感性分析合并結果方法未發生改變。對每個評價指標重新分析數據,固定效應模型與隨機效應模型相互替換,合并結果未發生逆轉,說明Mate分析的結果穩定性較好。

圖6 學校干預組與不干預組兒童干預組BMI降低值的漏斗圖
今后關于學校干預治療兒童超重和肥胖的臨床研究,應密切關注對隨訪相關結局指標及生活質量評估;記錄好體質量以外的其他指標變化;盡可能使用相同的學校干預模式。我國臨床研究應繼續關注學校干預在治療兒童超重和肥胖方面的進展,在人群中推廣適合我國國情的學校干預方式,以期為兒童超重和肥胖患者的行為治療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
[1] Carrel AL,Clark RR,Peterson SE,et al.Improvement of fitness,body composition,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overweight children in a schoolbased exercise program:a randomized,controlled study[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5,159(10):963-968.
[2] Johnston CA,Tyler C,Fullerton G,et al.Results of an intensive schoolbased weight loss program with overweight Mexican American children[J]. Int J Pediatr Obes,2007,2(3):144-152.
[3] Johnston CA,Tyler C,Fullerton G,et al.Effects of a school-based weight maintenance program for Mexican American children:results at 2 years[J]. Obesity (Silver Spring),2010,18(3):542-547.
[4] Johnston CA,Moreno JP,Gallagher MR,et al.Achieving long-term weight maintenance in Mexican American adolescents with a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J].J Adolesc Health,2013,53(3):335-341.
[5] Park JH,Miyashita M,Kwon YC,et al.A 12-week after-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improves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BMC Pediatr,2012,12(9):111-12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9.109
浙江 310003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林錦雯 陳江華)
陳江華 E-mail:zheyikinde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