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靜 李登永 于尚睿
武威地區高血壓病發病住院人數與氣象要素關系分析
李晶靜 李登永 于尚睿
目的 通過當地高血壓病住院人數變化與氣象要素的分析,探討它們之間內在關系,提高人們對高血壓疾病的認識、預防能力。方法 采用武威市2009~2013年的高血壓病住院人數與氣溫、氣壓、日照百分率等氣象要素進行統計學相關分析。結果 高血壓病的住院人數與氣溫的變化有明顯的季節性,別出現在冬末初春3~4月、秋末初冬11~12月;住院人數同氣壓升降、著日照百分率呈正比,11~12月份氣壓高且著日照百分率高,因此住院人數也多。結論 高血壓住院人數與氣溫的年變化呈“兩高一低”型,即春秋季節發病率高,而夏季發病率低;高血壓病住院人數與當地氣壓變化呈正相關,冬季氣壓高發患者數多,而夏季氣壓低,發患者數少,這表明氣象要素的劇烈變化是誘發高血壓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血壓;發病;天氣氣候變化
高血壓病是常見的疾病之一,高血壓的病因為多因素,可分為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兩個方面,是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1],一般認為,其發病的主要環節在于人體小動脈痙攣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壓升高,而小動脈痙攣的發生是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平衡失調的結果。受各種外界(大氣環境)或內在不良刺激,使皮層和皮層下中樞互相調節作用失調,使人體植物神經中樞系統發生紊亂,機體自穩調節功能產生異常,引起丘腦下部血管運動中樞的調節障礙,結果引起全身小動脈痙攣,使血管外周阻力加大,心縮力量增強,導致血壓升高[2],近年來在國內有不少學者研究表明,高血壓的發病不當與遺傳基因,生活習慣有關,而且高血壓發病與當地的氣象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這方面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因各地氣候環境條件的不同,主要結論也不完全一致[3-6],同時這些研究僅限在氣候條件較好的大城市,對區域性研究甚少。武威地處河西走廊的東端,是黃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的交匯地,由于復雜的地形地貌,造成區域內天氣氣候的多樣性、復雜性和多變性,氣溫的日、年較差大,夏季炎熱高溫,最高氣溫達40.8℃,冬季異常寒冷,最低氣溫達零下29.5℃,氣溫的年較差達70.3℃,氣溫變化加劇,給當地群眾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人類生活在大氣環境中,人的機體為了保持體溫恒定,每時每刻為了適應天氣氣候的變化進行著不自覺的調整,以適應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如果人體調整的節奏跟不上天氣氣候的變化,或者超出了人體調整機能的一定限度,調整的節奏有時往往很難跟隨天氣氣候的變化而變化,使人體植物神經中樞系統發生紊亂,機體自穩調節功能產生異常,各類病菌會乘機而入,誘發各類疾病[7],這也可能是當地成為疾病多發區原因之一,本文主要對當地高血壓病住院人數及同時段氣象資料進行分析,探討高血壓病與天氣氣候的關系,旨在提高人們對高血壓疾病的認識、預防、治療。
1.1 數據來源 醫學資料來源于武威市人民醫院;氣象資料來源于武威市氣象局;資料采用2009~2013年逐月、季、年進行統計。見表1。

表1 武威市2009~2013年逐月氣溫、氣壓、日照時數、住院人數統計表
1.2 數據分析方法 資料按月、季、年平均進行統計,利用統計學(線性回歸)方法進行分析,揭示氣候與高血壓發病住院人數之間的關系。
2.1 高血壓病的住院人數與氣溫的變化有明顯的季節性,它和季節的轉換和冷空氣的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年變化基本呈“兩高一低”型,兩個高值分別出現在冬末初春3~4月、秋末初冬
11~12月,低值出現在氣溫較高6~8月。見圖1。

圖1 高血壓月平均住院人數與月平均氣溫關系
2.2 高血壓病的住院人數隨著氣壓的降低而減少,隨著氣壓的升高而增加,全年氣壓的最大值出現在11~12月,住院人數最多也是11~12月份,最小值出現在6~7月,住院人數的低值也出現在6~7月。見圖2。

圖2 高血壓月平均住院人數與月平均氣壓的關系
2.3 高血壓病的住院人數與日照百分率的關系,夏季(6~8月)日照百分率低,相對應的住院人數少,10月后隨著日照百分率的增加,住院人數也上升,到11~12月日照百分率和住院人數均出現峰值。見圖3。

圖3 高血壓月平均住院人數與月平均日照百分率的關系
3.1 高血壓病是一種多因素疾病,在發病的比例上遺傳因素約占40%,環境因素占60%[8],多數學者認為與遺傳、自身的素質條件、飲食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近年來發現高血壓病與人們生活的環境關系密切,主要是生活環境的受外界及內在的不良刺激下,容易誘發大腦皮質功能障礙,機體自穩調節紊亂,引起高級神經中樞功能失調,使全身細小動脈痙攣,心臟排血量增加,血容量增加而引起的血壓升高,頻繁刺激容易誘發高血壓病。
3.2 高血壓病的住院人數有明顯的季節性[8],兩個高值分別出現在冬末初春3月和秋末初冬的11月,在季節交換的過程中常常出現強降溫、寒潮、大風天氣過程,在寒冷空氣的刺激下人體的毛孔收閉,腎上腺分泌增加,心跳加快,排血量增加,血管阻力增大,容易導致血管痙攣,斑塊破裂,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導致心腦血管病率增加。而夏季(6~8月)由于冷氣的活動頻率較低,強度弱,氣溫高,人體的毛孔張開,血管擴張,外周血管阻力減少,同時夏季出汗多,汗液中排出的鈉鹽多,減輕了腎臟負擔,血容量減少,相應高血壓病的發病機率降低。
3.3 高血壓病的住院人數與氣壓關系成正相關,氣壓低住院人數少,反之就高。因為氣壓的高低與當地冷空氣的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
3.4 高血壓病的住院人數與日照百分率關系,夏季(6~8月)日照百分率低,相對應的住院人數少,10~11月日照百分率和發病住院人數均出現峰值,其后緩慢下降,這與秋末初冬干冷空氣劇烈頻繁活動有關,時而寒冷,時而炎熱,超出了人體對外界氣候變化適應能力的一定限制。
4.1 高血壓病的住院人數與氣溫變化呈負相關,氣溫高住院人數少,反之則多,年變化呈“兩高一低”型。
4.2 高血壓病的住院人數與氣壓呈正相關,氣壓低住院人數少,反之則多。
4.3 高血壓病的住院人數與日照百分率關系不顯著,但高值均出現11月,表明與天氣的劇烈變化密切相關。
4.4 高血壓病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氣象環境因素只是其中的誘因之一。
[1] 葛均波.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69-271.
[2] 高血壓養生保健知識[M].江蘇:鳳凰科技出版社,2015:8-9.
[3] 阮燁,牛靜萍,張莉,等.冷空氣活動對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相關敏感指標影響的研究[J].環境與健康雜志,2012,29(6):496-498.
[4] 張維全,梁麗芳,李霞.冬天氣溫驟降引發心腦血管病的原因和急救措施[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3):90-91.
[5] 張大輝,高霞.心腦血管疾病與氣象條件關系分析[J].河北醫學, 2012,18(2):161-163.
[6] 鄭嬋新,王大成.心腦血管病和氣象因素關系的研究概況[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9):2429-2430.
[7] 朱大年.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88-91.
[8] 王克英,崔甍甍,張進軍.氣象因素對腦血管疾病急性發病影響的病例交叉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22):2662-266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6.133
甘肅 733000 甘肅省武威市人民醫院 (李晶靜 李登永) 730020 蘭州大學醫學院 (于尚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