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蓮香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良性疾病效果分析
方蓮香
目的 探究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良性疾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80例子宮良性疾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行傳統經腹全子宮切除術,觀察組行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對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結果 2組手術時間上、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體溫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2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殘端感染,觀察組無一例手術并發癥發生,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為子宮切除提供了一種可選擇的方法,只要合理選擇適應證、熟練掌握腹腔鏡操作技巧,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是安全可靠的,且具有一定的優勢,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廣泛應用于臨床。
婦科良性疾病;腹腔鏡;子宮切除術;臨床療效
在臨床上,婦科良性疾病有很多種,包括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功血及宮頸癌前病變等,這些疾病的治療可選用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和傳統經腹全子宮切除術,傳統手術方法雖也有一定的療效,但由于創傷大,恢復慢,且術后會留下較大的瘢痕,隨著人們對美觀的要求,這種治療方法遠不能滿足患者的要求[1-3]。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創傷小,易恢復,為探究其具體療效,現選擇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子宮良性疾病患者,年齡43~71歲,平均年齡(46.84±10.95)歲,其中子宮肌瘤45例,子宮腺肌癥10例,子宮肌瘤合并子宮腺肌癥18例,功能性子宮出血2例,宮頸癌前病變4例,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1例,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這2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行傳統經腹全子宮切除手術,觀察組行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具體如下:(1)全身麻醉后,患者取頭低臀高膀胱截石位,消毒腹部及會陰后鋪無菌巾,在臍孔上緣穿刺插入氣腹針,建立氣腹,經臍孔置入10 mm套管,置入腹腔鏡,直視下于下腹兩側相當于麥氏點水平分別安放10 mm和5 mm套管,于臍水平偏左鎖骨中線上安放另外1個5 mm套管;(2)膀胱置入導尿管,宮腔放入舉宮器并固定,為使子宮偏向一側,更好的暴露手術視野,可借助舉宮器進行操作。雙極或超聲刀電凝切斷雙重子宮圓韌帶、輸卵管峽部、卵巢固有韌帶;(3)單極電凝鉤切開子宮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分離宮旁組織;打開闊韌帶后葉,充分暴露子宮血管,雙極或超聲刀緊貼子宮電凝切斷子宮血管;(4)雙極或超聲刀電凝切斷雙側子宮骶韌帶、主韌帶,單極電凝鉤沿穹窿頂端切斷陰道壁,切下子宮,自陰道取出子宮,消毒陰道殘端,用1-0可吸收線鏡下連續縫合陰道殘端及雙側主韌帶、骶韌帶斷端,最后縫合腹膜,包埋手術創面。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體溫及住院時間進行記錄,并做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手術各指標比較 2組手術時間上、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體溫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各指標比較(x±s)
2.2 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11,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為主,然而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創傷比較大,術后恢復慢,住院時間較長[4]。隨著醫學的發展,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也逐漸被廣泛應用,采用這種手術治療子宮良性疾病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的優勢為腹腔鏡具有良好的解剖視野、清晰的組織成像、止血迅速和降低開腹手術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手術過程中進行切開、結扎及止血操作時不需要使用紗布等醫療用品,只采用電凝即可,這使得手術部位沒有太多的異物,降低了盆腔感染及盆腔粘連發生率[5-6]。
對于良性子宮疾病需做手術的患者行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在手術操作過程中,醫護人員要認真、謹慎,具體操作技巧主要有以下幾點:下推膀胱時為避免膀胱損傷,分離時應盡量貼子宮頸進行;處理子宮血管時,打開闊韌帶前后葉,充分暴露、游離子宮血管,緊貼子宮電凝切斷血管,此方法比較安全,可以明顯降低輸尿管損傷發生率;在對陰道殘端進行縫合的時候也是在腹腔鏡的輔助下縫合的,在縫合過程中仔細的進行檢查,看是否還有出血點,最后將上腹部的積血進行清洗、吸引,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7-8]。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手術時間上、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體溫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由此可知,對于子宮良性疾病來說,與傳統開腹相比,采用腹腔鏡切除子宮術能縮短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且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術后恢復快,手術切口小,瘢痕小,對愛美的女士來講更容易被接受。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為子宮切除提供了一種可選擇的方法,只要合理選擇適應證、熟練掌握腹腔鏡操作技巧,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是安全可靠的,且具有一定的優勢,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廣泛應用于臨床。
[1] 賀紅英,李力,陳江鴻,等.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疾病療效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13(1):62-69.
[2] 鄭桂芹.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對良性婦科疾病臨床效果及術后生活質量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9):3174-3176.
[3] 鄢碧玉,程蓉.腹腔鏡與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良性疾病的療效觀察[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3,8:574-576.
[4] 侯箐嵐.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疾病療效的系統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3,13(32):417-418.
[5] 吳崇波.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和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對比[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15):3385-3386.
[6] 章茜.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疾病療效、預后及并發癥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0):2680-2681,2699.
[7] 孔靜嫻,應翡蓉.責任護理模式在改善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圍術期綜合狀態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6):155-157.
[8] 阮立勤.腹腔鏡子宮切除術與傳統子宮切除術的臨床效果探討[J].河北醫學,2013,19(3):413-41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4.014
江蘇 211500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方蓮香)
在當今社會婦科良性疾病并不少見,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等,發病年齡一般為中年婦女,對于該疾病的治療以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