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春旭
探討急性腦外傷手術的麻醉配合與護理方法
甘春旭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腦外傷手術的麻醉配合與護理方法。方法 抽選急性腦外傷患者60例,隨機分成2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強化護理,實施全面有效地護理措施,對比分析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96.66%,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80.23%,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較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熟練的麻醉配合和充分的護理準備能有效地增加患者搶救的成功率,并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顯著,應廣泛運用于臨床治療。
急性腦外傷手術;麻醉配合;護理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交通事故、工業事故等發生率呈不斷上升趨勢,急性腦外傷成為一種常見急診疾病,該病存在預后差、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1],對患者的身體有嚴重危害。手術是治療該病的首選方法,它能通過及時地救治來減少致殘率,降低死亡率,對患者的治愈有積極作用[2]。本研究就急性腦外傷手術的麻醉配合與護理方法做了回顧性分析,結果較為滿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河南省鎮平縣人民醫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接受手術治療的急性腦外傷患者60例,隨機分成2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17~77歲,平均年齡(42.5±4.2)歲;11例顱骨骨折,7例顱內出血,6例硬膜下血腫,6例硬膜外血腫。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18~76歲,平均年齡(43.4±3.8)歲;12例顱骨骨折,8例顱內出血,6例硬膜下血腫,4例硬膜外血腫。2組患者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強化護理,實施全面有效地護理措施。
1.2.1 術前準備 (1)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2)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包括CT檢查、凝血時間、備血以及備皮留置尿管等術前準備[3]。(3)將手術所需要的用具提前準備好。(4)對手術室進行仔細消毒,并準備好搶救物品。
1.2.2 麻醉配合 (1)大部分情況下,患者送入急診室時多伴有昏迷,口鼻中存在較多血液,胃部可能也會有嘔吐物[4],因此,醫護人員應及時將患者口鼻中的血液清理干凈,防止患者發生氣道阻塞情況。(2)為患者建立兩條靜脈通路,以便于注射麻醉藥,注射時的針頭可選用12號或者是16號,這兩種型號的針頭能讓脫水劑快速輸入患者體內,以起到降低顱內壓的作用,從而讓開顱手術順利進行。同時,在清除患者的血腫之后,患者可能會出現出血過多現象,而顱內壓的降低能使得患者血壓下降,給患者補血輸液提供了有利條件。(3)當患者發生躁動癥狀時,醫護人員可給患者進行約束帶固定,避免患者發生墜床情況。(4)給予患者吸氧,將氧流量控制在6~8 L/min。
1.2.3 術中護理 (1)醫護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注意患者是否出現鼓針、滲液等現象,確保患者輸液順暢。(2)注意患者的體溫變化,及時調節室內的溫度。(3)確保患者吸引通暢,配備2臺吸引器[5]。(4)時刻準備好各種應急設備及藥物。(5)密切注視患者的輸液情況,并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時調整輸液速度。
1.2.4 術后護理 (1)術后,醫護人員需根據患者的病情來進行拔管,并給予充分吸氧。(2)避免患者舌后墜[6],防止患者出現窒息現象。(3)清除血塊后,部分患者能睜開眼睛,為了避免患者發生感染,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使用眼膏。(4)拔管后,將導管、吸痰管以及牙墊等工具清洗干凈,并整理消毒。
1.3 觀察指標 密切觀察患者的術后病情,將效果良好、并發癥情況做詳細記錄。觀察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無效:經過護理癥狀完全沒有改善;有效:較治療前癥狀有所改善;顯效:癥狀全部消失,各項指恢復正常。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96.66%,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80.23%,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比較[n(%)]
2.2 2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中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僅為2例,1例為術后血腫腔、1例為急性腦積水,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66%,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患者出現并發癥的為8例,2例為急性腦積水、3例為術后血腫腔、3例為遲發性出血,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6.66%,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2,P<0.05)。
臨床中,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由于發生損傷的部位比較特殊[7],因此一旦患者發生顱腦損傷不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而且還會出現較為嚴重的呼吸循環以及內分泌、代謝等并發癥狀[8],對患者產生的危害影響比較突出。手術治療是顱腦損傷的常見治療方式,在對患者實施手術前,由于患者存在意識障礙,不能夠配合手術治療,多以全麻方式進行手術配合[9],而全麻處理會引起患者機體在短時間內產生劇烈的生理變化,同時患者機體重要器官在麻醉影響下會出現強烈的興奮或抑制狀態,對于手術實施前的麻醉配合與護理要求也就相對較高。
針對這種情況,上文在對急性腦外傷手術患者實施麻醉配合基礎上,開展術前、術中以及術后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較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急性腦外傷患者的手術中采取熟練的麻醉配合以及恰當的護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熟練的麻醉配合和充分的護理準備能有效地增加患者搶救的成功率,并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顯著,應廣泛運用于臨床治療。
[1] 吳曉燕,陳林,田婧.急診重型顱腦損傷的手術配合與護理[J].吉林醫學,2010,31(18):2915-2916.
[2] 左小娟.急性腦外傷手術的麻醉配合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學,2002,3(5):118.
[3] 歐陽紅衛.急性腦外傷手術的麻醉配合與護理體會[J].中外醫療,2012,31(5):147.
[4] 陶宗貴,陶然,賈守強,等.早期CT動態監測對急性腦外傷手術時機選擇的指導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21):36-37.
[5] 陳軍,董倫,薛靜.急性腦外傷患者全麻手術期間及術后12導聯心電圖觀察分析[J].實用心電學雜志,2015,24(2):125-129.
[6] 梁柱樓,馮偉文,胡振華,等.顱腦外傷術中急性腦膨出38例原因分析及其治療[J].當代醫學,2012,18(35):47-48.
[7] 葉偉標,唐群杰,陸有明.丙泊酚與異氟醚麻醉對急性顱腦外傷患者血清S100B和NSE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0,16(7):803-805.
[8] 丁漢琳,張雪,李明強,等.右美托咪定對急性顱腦外傷患者圍術期應激水平的影響[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4,35(4):309-316.
[9] 任杰.異丙酚麻醉對急性顱腦外傷手術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和髓鞘堿性蛋白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2):171-1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4.086
河南 474250 河南省鎮平縣人民醫院產科 (甘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