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巍
摘 要:組織胚胎學作為醫學中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長期以來是我國醫學類院校的一門重要形態學基礎課。組織胚胎學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學習生理學、病理學等后繼課程,其教學改革的程度與醫學各基礎學科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結合高職院校的教學職責,進行必要的組織胚胎學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組織胚胎學 教學改革 高職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a)-0077-02
組織胚胎學實際上是由組織學與胚胎學組成的,其中組織學是研究人體微細結構和相關功能的學科;胚胎學又稱發生學,是研究個體發生來源及發育規律的科學,其研究內容包括生命的孕育、胚胎的演發過程、發育各階段的形態生理演變特征等[1]。由于學科本身具有的特點,課程內容上存在較多抽象知識,而這些知識往往是老師較困難講解的內容。結合職業院校本身具有培養高素質、實用性人才的目標,因此如何提高組織胚胎學的教學質量,并培養出合格的醫學人才目標,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文章對進行組織胚胎學改革的重要性,具體實行教學、實驗改革的實踐措施等內容進行了探索。
1 高等職業院校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培養高素質勞動者人才的源泉,是培養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和較強專業技能的優秀技術人員的教育。傳統的高職教學,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只重知識、輕實踐的大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改變,人們的理念和觀念也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比如生源的萎縮、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素質下降等因素,導致傳統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時代要求,特別是組織胚胎學這種實踐要求高的學科更應該注重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文章就高職教育中組織胚胎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具體的教學改革實踐進行概述。
2 組織胚胎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2.1 注重學科間聯系, 加強實驗教學
組織胚胎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是病理學與臨床醫學的基礎科目,因此在學習該學科時,要注意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這樣才能融會貫通,有的放矢,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1]。如果在該理論課的講解過程中由于時間有限、內容多等原因無法及時聯系到其他知識時,也要在具體的實踐課過程中補充這些知識。比如,講解甲狀腺時,作為內分泌系統的重要器官可以與相應疾病進行聯系,首先運用多媒體動畫展示一下正常和病變甲狀腺的區別,然后進一步闡述臨床表現及一些癥狀。該模式可以讓同學對所學專業感興趣,同時為以后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
2.2 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的結合
傳統上的組織胚胎學科理論與實踐教學遵循的是先理論、后實踐模式。這種模式存在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結合的缺點,首先,沒有實物參考使得抽象理論的講解對于學生理解存在難度;其次,實踐課的滯后性又對理論的應用存在差異,導致兩者的結合不能徹底,特別是對于缺乏形象思維能力的學生更加困難。因此,傳統的模式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而且這樣還浪費時間。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嘗試改變原有教學模式,即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改革,就是將原來先理論后實踐的模式改為同時進行。“理論實驗課”即將原來分開進行的理論與實驗一起進行,課時還是2節課但邊進行實驗,邊講解課本知識。該模式的改變能夠更直觀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中有實踐,實踐中有理論,從而解決兩者脫節的困惑[2]。
2.3 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職業類院校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等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并且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主要趨勢。組織胚胎學的課程內容是以微觀學為主,很多知識的掌握需要學生有充分的想象力才行,因此,這就給教師制作多媒體提供了很好的著手點,比如根據以往教學中,一些比較抽象的、學生理解困難的知識點,根據需要插入相應結構的彩圖展示給學生觀察,讓同學通過感性認識直觀地去理解所學知識,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比如胚胎的發育、演變過程就很抽象,讓學生通過自己想象力根本達不到需要的效果,因為每個人的想象結果是不一樣的,從而無法達成一致,導致在以后的學習中存在疑問。然而通過多媒體進行圖片或動畫效果制作,使學生直觀地看到胚胎的產生、發育及一系列的變化過程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知識點。
此外,網絡也是改變和促進當前教學模式的很好途徑。傳統的課堂講授知識點局限在課本知識上,而網絡是一個巨大的學習寶庫,里面的知識獲取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從而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不僅如此,現在的微博、微信等即時聊天工具也可以發揮作用。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可通過網絡及時與同學或教師進行溝通,解決難題。可以說網絡也是培養學生自主、互助、探究性學習的有力的保障[3]。
2.4 與時俱進,培養全面人才
21 世紀人才是需要復合型人才的時代,在改變傳統理論教學基礎上,可以更進一步進行改革,即實現高職學校雙語教學。隨著時代進步,全球一體化進程越來越快,對高職院校的教學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可以大膽地走出一步,運用現在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對課件知識講授采用中英文相結合的編排方式進行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對英語比較感興趣,只不過迫于其他原因而選擇了現在的醫學專業,對此可以采用該模式用英語吸引學生的興趣,在產生興趣的基礎上慢慢灌輸組織胚胎學的知識,循序漸進地培養醫學理念直至學生自己產生熱愛。
該教學改革有一定難度,首先對教師的專業英語水平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存在更大壓力。因為學生本身底子差,英語基礎薄弱,存在引導難度大的困難。因此,要求教師在課件編寫上下功夫,用盡量簡單的、學生能接受的英語知識來講解,由易到難步步提高。
3 結語
對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的改革,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不僅如此,教學模式的改革同時對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教師要適應時代要求,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組織胚胎學在醫學教學研究中具有基礎性作用,因此從組織胚胎學教學改革開始不斷改革探索,找出一條適合醫學發展的職業類院校實用的教學模式,從而帶動生物醫學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文娟,施志儀,李倩,等. 漸進-啟發式在《組織胚胎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4(9):2815-2817.
[2] 易前忠.高職高專學校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醫學信息,2009(6):845-846.
[3] 劉茜,王望九,劉向國,等.優化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組織胚胎學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12(2):10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