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金融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金融成為了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當前的世界經濟格局中,金融業表現出了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較強的支撐和驅動作用,它已逐漸成為現代經濟的主導產業,并持續推動著經濟的發展。本文首先對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意義以及跨市場創新的內涵、特點及其效應進行了概述,詳細分析了跨市場創新的效應,旨在提升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促進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商業銀行;金融產品;金融服務;跨市場創新
隨著社會的發展,商業銀行金融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因此,要不斷商業銀行金融產品與服務跨市場創新研究。國內商業銀行進行跨市場創新,開展綜合經營,一方面,可以使國內商業銀行獲得更多的利潤增長點,做大做強國內商業銀行規模,增強競爭力,盡快扭轉與外資銀行競爭的被動局面;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國內商業銀行對單一金融子市場的依賴,有效降低單一市場風險對銀行業的沖擊。但同時也應看到,跨市場金融創新可能將單一市場風險傳遞到整個金融市場。所以,商業銀行金融產品與服務跨市場創新研究對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影響。
一、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意義
金融產品創新就是金融資源的分配形式與金融交易載體發生的變革與創新。商業銀行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從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來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是金融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商業銀行只有加大金融產品的創新,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更好的生存。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結構也日益多元化,人們的金融投資的選擇也多樣化,如果商業銀行不重視產品的創新,依然依靠傳統的借貸業務來獲利,勢必就會影響到其自身的發展。對于商業銀行而言,金融產品創新一方面可以提高金融資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金融產品創新有利于投資者的投資,進而增加銀行可支配的金融資源。商業銀行加大金融產業的創新,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二、跨市場創新的內涵、特點及其效應
(一) 跨市場創新的內涵
跨市場金融創新主要是指金融業務領域存在許多潛在的利潤,但在現有金融技術和現行條件下無法獲得這個潛在的利潤,因此在金融業務上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包括金融工具、產品和服務方面的改革創新。從客戶的角度而言,跨市場金融創新主要包括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兩個方面:1.服務創新。在金融市場呈現全面競爭的今天,經營理念轉變較快、能適應變化的市場和需要、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銀行,就能贏得市場,贏得客戶,實現有效益、高質量的發展。要達到以服務贏得市場和客戶的目的,需要做好三項主要工作:(1)通過細分市場,建立分層次的客戶服務系統,在做好低端客戶常規化服務的同時,為中高端客戶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咨詢、投資顧問和理財計劃等服務,提高客戶的滿意度;(2)通過認真聽取客戶意見,持續改進服務流程和質量,滿足客戶需求,提高客戶的忠誠度;(3)通過優質客戶的增加和客戶對本銀行信賴程度的加深,挖掘客戶的貢獻度。2.產品創新。國有商業銀行應該緊跟市場需求,研究客戶需求變化,尋找金融產品的創新點,積極開發新產品,比如聯合其他商業銀行對企業或項目進行銀團貸款、并購貸款,以對公客戶應收賬款為抵押開展保險業務等;積極開發具有競爭能力的個人銀行業務新產品,使其更具適用性、靈活性、增值性,探索開展存貸一本通、證券、支付清算、外匯、代理保險、租賃與咨詢等全能銀行業務的途徑,使國有商業銀行成為真正的“金融百貨公司”。
(二) 跨市場創新的特點
融資證券化。近年來,商業銀行傳統的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方式漸趨衰落,而逐步向籌集資金方便、成本低、選擇性強、流動性高的證券融資方式轉化。一般來說,融資方式證券化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金融工具的證券化,即通過創新工具來籌措資金;二是金融體系的證券化,通過提高可轉讓金融工具(對第三方發行)的相對比重改變傳統的融資方式。金融體系證券化與金融創新密不可分,因為證券化過程是通過一系列金融工具來完成的,而這些金融工具又是金融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角度來看,金融資產證券化趨勢是金融創新的必然結果,也是衡量一國金融和金融市場是創新還是呆滯、僵化,是深化還是抑制的標尺。
創新多樣化。創新目的與效果已不單純是避險及擺脫金融管制,而是包含增加資產流動性、創新信用方式及股權形成方式、提升商業銀行服務功能等多重目的。金融產品、金融工具創新表現為四種情況:一是增加流動性創新,包括所有能使原有金融工具提高變現性或可轉讓性的金融工具和交易產品,如CD存款、長期貸款的證券化等。二是信用創造型創新,包括使借款人的信貸資金來源更為廣泛的各項金融創新產品,如票據發行便利。三是股權創造型創新,包括使各類經濟機構股權資金來源更為廣泛、由債權轉換為股權的金融創新,如可轉換債券、附有股權認購書的債券等。四是風險轉移創新。包括能在各經濟機構之間相互轉移金融工具內在風險的所有新工具和新技術,如期權、期貨交易、貨幣與利率互換交易等等。表外業務重要性增強。表外業務是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以提供擔保或中介服務收取傭金和服務費的業務活動。隨著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步伐的加快和金融脫媒現象的加劇,傳統的融資收益占比在逐步下降,表外業務的種類、收益逐步上升,出現了一系列表外創新業務。
三、跨市場創新的效應
(一)跨市場效應是金融創新的動因,也是金融創新的必然結果
1.加快銀行業綜合經營的步伐。跨市場金融創新是商業銀行實現綜合經營的必然過程,隨著跨市場創新不斷豐富,商業銀行綜合經營不斷發展。跨市場金融創新從內外兩方面推動商業銀行加快綜合經營步伐,一方面,在傳統優勢業務基礎上進行整合創新,圍繞商業銀行現有的產品服務資源,不斷完善創新體系,開展內部綜合化經營,如加快傳統中間業務的整合、創新和發展,推動綜合理財、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業務的全面協調發展;另一方面,推動商業銀行探索非銀行金融領域,進行跨市場金融創新,完善全方位金融服務功能,拓展外部綜合化經營。
2.提升金融業整體的服務水平。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加速,企業和個人的金融需求不斷升級,對外開放和金融全球化也提升了客戶的金融需求層次。商業銀行正是順應這一趨勢和潮流,開展了針對不同客戶需求的跨市場金融創新活動,如引入現金管理、結構化融資等企業金融需求以及外匯結構性存款、投資連結保險等個人交叉金融業務。
3. 改善國內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隨著利率市場的逐步推進、短期融資券等企業融資渠道的拓寬以及金融業全面開放,資本充足、盈利要求、資產質量、撥備覆蓋以及信息披露等經營約束條件將不斷強化,國內商業銀行賴以生存的傳統信貸業務的市場空間和盈利能力都受到嚴重擠壓。因此,要轉變原有追求信貸規模擴張的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國內商業銀行只有通過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拓展業務范圍,實現收益結構多元化、業務結構多樣化,特別是通過跨市場金融創新,發展高收益的投資銀行、證券、保險等綜合性金融業務,實現非利息收入和利息收入的協調發展。
4.推動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轉型。跨市場金融創新不僅為商業銀行開發了新的業務發展領域,而且為商業銀行帶來了經營管理的變革。從國際先進銀行進行跨市場金融創新、開展綜合經營的歷程來看,其經營管理經歷了由重點關注信貸市場向整體金融市場轉型,由以資金融通為主向以資金融通、財富管理和風險管理并重轉型,由部門銀行向流程銀行轉型,由淺層創新、孤立創新向各金融子市場開展組合創新、交叉創新、合作創新和深度創新轉型,由被動式的資產負債管理向主動式的資產負債管理轉型, 由定性為主的風險管理向定性、定量并重的風險管理轉型。
5. 提升國內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商業銀行競爭力表現為市場營銷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市場份額、盈利能力、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等指標充分反映出商業銀行的這兩種能力的強弱,規模大、盈利能力強、自有資本充足、資產質量優良的商業銀行,其市場營銷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必然強于其他商業銀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金融創新是創新主體的內在動因和外在動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此必然帶來金融創新的跨市場效應。因此,商業銀行金融產品與服務跨市場創新研究提升銀行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賴虎.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現狀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6,09:31-32.
[2]陳磊.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現狀及對策研究[A].今日財富雜志社.2016年第二屆今日財富論壇論文集[C].今日財富雜志社,2016:2.
[3]王亞蕓.我國影子銀行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及完善監管機制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6.
[4]吳瑩,褚霞.淺析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新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