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銀霞
[摘 要] 基于協同創新的理論,分析協同創新的專業群建設必要性,并以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分別探討了專業群內的橫向和縱向協同,及在校政社企四方協同的體制下如何落實載體,構建協同創新發展平臺,創新專業群課程體系和實訓體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協同創新運作保障機制,從而實現高職院校協同創新的專業群建設。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協同創新;專業群;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010-02
2012年,教育部開始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該計劃中明確“政、產、學、研、用”的協同創新模式,就是要在政府主導下,產、學、研相結合,充分發揮校、政、企、機構(協會)之間的合作創新,探索“開放、集成、高效”的深度合作模式,助推高校職業教育發展。高職院校需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積極探索協同創新的運作模式,推進政、產、學、研、用多方聯動,更好地助力區域經濟和地方社會發展。本文以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針對學院特色,對基于協同創新的專業群探索。
一、協同創新理論的內涵
協同創新是指在協同理論的基礎上,圍繞同一創新目標,多因素、多主體共同作用,相互補充配合、齊心協力運作,從而取得創新成功。協同創新就是各協同創新主體在協同創新目標指引下,充分發揮主體優勢,整合各創新要素,通過協同創新機制,搭建協同創新平臺,開展深度合作。
高職院校構建專業群的協同創新是為了促進人才培養創新、實現各專業教學水平整體提升而開展的資源整合的創新組織模式。高職院校要求學生不僅具備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較高的職業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也就是說,通過政策引導和利益共贏的協調機制,促使高職院校相關專業、行業、企業、機構等在人才培養、地方經濟發展、知識轉化及應用等方面達到共贏。
協同創新具有動態性和整體性兩大特點。動態性是指協同創新是動態的、發展變化的開放式創新模式。協同創新主體間的合作與交流、效用發揮都是動態變化的過程。協同創新的過程也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開放式過程,因此,主體間的有效溝通與協作是其發揮最大價值的重要途徑。整體性是指協同創新中各主體間具有統一的整體性,要達到1+1>2的效果??傊瑓f同創新的本質是指主體要素間為實現其各自目標利益最大化而開展的大跨度、多元化高度資源整合的創新協作組織模式。
二、協同創新的專業群構建的意義
首先,通過專業群的構建,可以打破傳統學科或院系專業之間的壁壘,優化專業結構,整合優質資源,融合交叉學科特點,進而開辟新的研究領域,更加有效地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梢岳脤I間的交叉效應,協同各方資源,有利于培養企業發展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綜合發展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其次,專業群建設有助于教師之間教研、科研工作的高效開展,促進教師隊伍的快速成長和綜合教科研能力的有效提升。
再次,通過專業群的搭建,可以實現各專業優勢互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高職院校各專業之間發展不均衡、學校與學校之間差距也很大,通過以強帶弱,可以提高學院整體的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同時,實施專業群協同發展,可以避免資源的重復建設和浪費,避免專業之間的不良競爭,達到資源合理優化配置。
三、協同創新的專業群構建要素
(一)校內協同要素
首先是專業群內各專業。專業群具有元素多樣化的特點,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是建立在“一個核心專業為引領,輻射多個專業”基礎上的。這些專業是能夠涵蓋某一技術或服務領域的多個專業,具有一定的共性,需要共同建設、協調推進,發揮專業集群效應,增強專業適應性和拓展性。其次是專業建設涉及的各個子系統。專業群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訓體系、教學資源庫、質量保障與監督機制等多個子系統,這些子系統之間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彼此關聯、協調推進,保障專業群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校、政、企、機構協同要素
首先是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產業群的人才需求、崗位職業要求直接影響專業群的設置和內涵建設,兩者協同將更加有利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其次是學校與企業的協同。校企合作,探索共建,是實現協同創新的重要內容。再次是校社、校政協同。以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依托供銷系統的行業背景,學院著力打造“依托行業、服務三農”的辦學特色,同時能夠通過社校企協同,實現多方共同發展。
四、協同創新的專業群構建途徑的實踐研究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示范性高職院校,屬于“省部共建”高職院校。學院本著“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四方合作辦學宗旨,與省市區縣各級供銷社、地方政府、合作企業等共同成立發展理事會。在四方合作辦學體制下,在資源協同創新的基礎上,大力促進專業群發展,大膽創新,建立各專業群內部良好的利益共享與責任共擔機制,充分利用專業優勢互補,實現專業群辦學實力的整體提升。
(一)協同產業群,服務地方經濟和行業系統,構建專業群
高校專業建設具有一定的繼承性和前瞻性,既要依托原有的專業群體系,也要與時俱進。高職院校內部的協同創新平臺要著重致力于優勢學科專業的強強聯合,形成互補。浙江省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著力培育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聚力建設區域創新平臺和載體”,以“推進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建設,推動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形成創新共同體”,要“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引擎,提升發展金融、信息、物流、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墩憬‘a業集聚區發展“十三五”規劃》重點打造千億級的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國際貿易產業集群和百億級的跨境電子商務和大宗商品貿易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供銷社綜合改革發展需要科技和人才支撐。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中發[2015]11號)文件精神,浙江省率先成為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十三五”期間,我省將繼續完善聯合社體制機制、加強基層供銷社建設、構建農村信用合作互助體系、提升為農服務能力、加快社有企業轉型升級。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基于上述產業和行業的分析,立足區域經濟,面向服務業,設置了以市場營銷為核心的工商管理類專業群、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電子商務與信息服務專業群,以食品營養與檢測為核心的專業群等,專業定位適合產業發展需求以及行業系統需求。
(二)協同校內校外,落實載體,構建協同創新發展平臺
學院積極推進“校政社企”四方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創新,構建了以系統為依托、以學院為主體、以政府為推手、合作企業深度參與的合作辦學體制,形成了以“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為合作基礎、以“合作育人、合作辦學、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合作目標的新型合作辦學模式,并成立了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發展理事會,為供銷系統、地方政府牽線搭橋,探索合作育人長效運行機制,深入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實踐了產業學院、創業學院、廠中校、校中廠等多種合作模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結合產業發展新形式,探索學院與政府、地區各類園區、供銷社及供銷社企業深入合作,為專業群建設搭建產學研用的協同創新育人平臺。同時,結合區域產業、行業發展態勢,積極促進與區域高新區、孵化園、產業園、特色小鎮等產業聚集區的合作,組建多方協同的產教融合服務平臺,為各專業校企合作提供支撐。
(三)協同專業群建設內容,優化專業群課程體系和實訓體系建設
專業群建設內容主要是課程體系和實訓體系的協同。專業群的建設面向的不再是單一的專業,而是多個專業的集群,專業群的建設內容主要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專業為導向,按照職業成長規律,知識由淺入深、從單一到綜合,也就是從基本能力訓練到專項能力訓練,再到綜合能力訓練,最終完成綜合實踐能力訓練,體現了專業群各專業的共性;二是以模塊化項目為導向,以培養專業能力為目標,體現各專業的異性。通過專業群的縱橫協同,實現資源共享,進而提升專業群的整體競爭力。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各專業群,在校企政社協同育人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同育共管”的產教融合模式,創新實踐“厚基礎、精方向、重實踐”的專業群人才培養理念,建立“平臺+模塊化”專業群課程體系。以電子商務信息專業群為例,專業群的建設主要依據各環節崗位群的技能要求,同時具備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合作精神,使畢業生具備“一崗多能、首崗適應、多崗遷移”的能力。依據“具體工作崗位→分析工作過程→提煉典型工作任務→能力需求分析→設計課程模塊→形成課程體系”的流程,聯合行業企業全程參與開發設計,構建專業群課程體系。根據工作崗位分析、專業群核心崗位及典型的工作任務,并針對主要的核心能力需求,開發了核心課程的專業技能課程模塊。按照職業崗位素養、職業核心技能和職業發展能力并重培養的原則,建立起基于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和專業拓展課程模塊的模塊化專業(方向)課程體系。
(四)建立健全專業群管理制度及保障體系,確保專業群建設有序推進
由于專業群具有專業交叉性、融合性的特點,各種利益關系以及矛盾沖突相對較多。專業群內部崗位激勵機制等問題,都需要健全有效的管理方法和評價機制去協調和管理。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需要一定的資金作為成本投入,高校在專業群建設經費預算管理辦法中應當通過一定的途徑保證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專項經費的使用,建立相對穩定的協同創新專業群建設經費保障機制,從而有效解決制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發展的“瓶頸”問題,推動高校專業群良性發展。
總之,基于協同創新的專業群建設是高職院校發展的一個全新的途徑和課題。專業群建設不僅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促進學院各專業協調發展,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夏冬梅,李大成.基于區域產業視閾的高職專業協同創新發展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5(12).
[2]魯娟娟,戴慧.基于協同創新理論的高職專業群建設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