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嵐嵐
[摘 要] MOOC因其面向大眾開放,共享優質教育理念而風靡全球,這給廣大外語學習者帶來學習新機遇。從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質量、學習方式以及學習評價五個方面分析MOOC給我國外語學習者帶來的新思路;同時也分析了使用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以便我國外語學習者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之路。
[關 鍵 詞] MOOC;外語學習;新思路;問題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116-02
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開放共享”理念的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OER)運動成為全球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2008年,開放教育領域出現一種新型課程模式:MOOC。
一、MOOC的興起及在中國的發展
MOOC——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中文音譯為“慕課”,是英文massiv open online course的縮寫。
MOOC最初由加拿大學者Dave Cormier與Bryan Alexander提出。2012年美國崛起了“三大MOOC提供平臺”:Udacity、
Coursera和edX。
中國大學自2013年初開始建設。截止到2014年10月,已有39所985高校參與了慕課項目。同年9月,中國大學MOOC平臺聯合18所985大學推出了41門課程。
綜觀我國目前對MOOC的研究,研究視角主要集中在機構設置、教師隊伍培訓、平臺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應用于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筆者在萬方數據上搜索了從2012年至2014年10月有關MOOC的學術論文,其中有關MOOC與外語教學的論述僅有17篇,分別從外語教育場域、外語教學模式、課程設計以及高校外語教師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方面來論述MOOC對外語教學的影響。而從外語學習者的角度來分析MOOC帶來的影響的文章數量則為零。
基于此,筆者將從外語學習者這個主體視角出發,分析MOOC給我國外語學習者帶來的影響,以考量MOOC對外語學習帶來的便利與問題。
二、MOOC給中國外語學習者帶來學習新思路
MOOC以其低成本的優質教育資源、開放便捷的學習形式、互助的學習氛圍為廣大學習者帶來福音。筆者從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質量、學習方式和學習評價這五個方面入手,分析MOOC給我國外語學習者所帶來的好處與便利:
(一)學習目標與需求一致
在我國,目前絕大多數高校都尚未實現MOOC學分轉換。盡管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各參與高校正在積極探索,但對于學習成果認證的制度建設仍處在研究設計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者參與MOOC學習,大多是真正地從本身的興趣以及就業需要出發的。學習動力源自自身需求,學習目標與學習興趣一致。因而能真正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與學習動力,為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奠定良好開端。
(二)學習內容選擇豐富
1.教學語言多樣化
以三大MOOC平臺為例,其提供的課程大多以英語為授課語言。但隨著他國MOOC平臺的開發,也逐漸出現其他語種平臺。例如,德國的iversity課程平臺,雖仍以英語為主,但已有不少德語課程。其他語種的MOOC平臺有bonjour.com,spanishmooc.com,FUN,Veduca,Redunx,Schoo等。其中法語bonjour.com及其西班牙語版、意大利語版,還有西班牙語的spanishmooc.com比較適合入門級外語學習者使用。而德語的iversity,法語的FUN,葡萄牙語的Veduca,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Redunx,日語的Schoo比較適合有一定語言基礎的學習者,特別是準備到該語言國留學的學習者。
這些課程為學習者提供純外語學習環境,既可讓學習者利用現有的外語知識學以致用,又可以同時鍛煉學習者的聽力,并真正發揮外語作為工具的力量,學到其他知識。
2.課程內容多樣化
最初MOOC課程以信息科學、數學等理工學科為主。隨著平臺的深入拓展,課程的類別愈加豐富,出現了很多人文學科課程。如,德國iversity平臺就有許多人文學科類課程,比如“政治哲學”“批判性思維”“卡爾大帝”等。多學科的課程,有利于外語學習者擴大知識面,接觸多角度學術思維,幫助學生發現知識與世界的聯系。
此外,除了提供各種不同學科種類的課程外,MOOC也能就同一課程主題,整合世界多家名校名師資源躋身該教育場域,參與競爭。僅外語寫作教學的MOOC課程就有雷丁大學、杜克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教授開課。
(三)學習質量多途徑把控
1.名校名師帶來高質量課程
MOOC課程在美國的興盛,就是從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等名校名教授開設的課程開始的。MOOC在我國的發展也是由國內名校北大、清華、復旦、交大等來引領。這能從總體上保證課程的質量在一個較高的水準。除了帶來高質量的課程,還有利于他們開拓學習思路,吸收多方的觀點,對所學內容形成批判性思維。
2.教學設計保證學習質量
目前通行的MOOC課程,主要以xMOOC形式為主。其課程模式為:學習者觀看視頻后完成作業通過測試,再進入下一環節。同時,也有在線討論和線下見面會。隨時介入的互動方式,促進了學生對問題的“學而時習”頻率和深度,將學習者單純的理解、記憶,提升到思考和行動。強調學習體驗,這也是MOOC和以往網上公開課的重要區別。
3.課程內容與語言水平齊頭并進
根據Paivio雙編碼理論,在外語學習環境中,學習者的聽覺語言處理能力通常都低于其視覺語言處理能力,表現為聽力理解能力不及閱讀理解能力強。因此,字幕教學手段可以形成視覺語言處理系統對聽覺語言處理系統的補救。
許多MOOC課程提供外文字幕。學習者在收獲課程知識的同時,還能更好地理解外語的語音流,掌握整體內容,留意新詞,迅速擴大詞匯量。
同時,MOOC由若干個短小視頻有機組成的設計也便于語言學習者階段性地掌握及鞏固語言習得。
(四)學習方式靈活務實
1.突破時空限制,營造跨文化交流氛圍
MOOC以其“開放、在線”的特質,向世界各地的學習者提供了在同一時段中參與高質量課程的機會,同時又以通過社交平臺在線討論等方式,促進學習者的學習互助。它打破了時空限制,使我們可以擁有純正外語課程,并與世界各地的學習者共同用外語探討學術問題,而非簡單的日常用語,使得學以致用實現良性循環,最大限度地發揮外語作為工具的作用。同時,便于學習者之間跨文化交流、激發新思想的火花,結識新的朋友,加深相互理解。
2.課程內容可重復再現
與傳統的課堂授課相比,MOOC課程內容可重復再現的學習形式能滿足不同水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配備的外語字幕,也有助于外語學習者學習專業詞匯和表達。同時,學習者對MOOC視頻的可控能力(包括選擇、隨意停止、反復播放)顛覆了具有“符號霸權”和“符號暴力”意味的一言堂式外語教學模式。學習者可以及時運用海量參考和多元化思考給出回應,使思想交鋒更加理性和全面,真正促進教學相長。
3.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有機結合
MOOC要求學習者有自主學習能力,并有助于培養學習者的合作學習能力。通過wiki、論壇等社交平臺與教授和其他學習者在線交流,通過線下見面會,學習者得以答疑解惑,分享學習經驗。這樣形成一個摒棄競爭,互助共贏的學習共同體。
(五)學習評價多元化
MOOC的學習評價更為多元化。除考試之外,還有視頻過程中的問題解答、作業的即時評分、同學間的互評等形式。此外,它更注重多元主體的評價以及過程評價。其中自我評價非常重要,是學習者對自己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的評價,并以此為依據確定后續學習步驟。
三、問題與挑戰
以上是MOOC為外語學習者帶來的學習新思路。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現有條件下,利用MOOC的學習過程也將遇到許多問題與挑戰,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學習自由與學習自主的尺度把握
MOOC面向所有公眾開放,賦予了學習者充分的學習自由,同時也對學習自主性提出了較高要求。MOOC居高不下的輟學率表明,在沒有外界壓力的驅動下,在一定時間段內堅持學完一門全新課程并非易事。這對學習者的自主性、自律性、毅力、理解水平和學習能力等都提出了極高要求。
(二)對語言水平的較高要求
因MOOC面向全體公眾,其課程難度并不會根據具體對象而調整。這對學習者原有的語言水平和相關知識儲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別是涉及具體學科的專業語言時,若準備不足,會影響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甚至產生挫敗感,影響后續學習。
(三)外語基本能力的不均衡發展
在MOOC學習過程中,外語學習者能很好地提高聽、讀、寫能力。但如何提高“說”的能力,在現有的MOOC教學設計中還存在一定困難。目前的教學設計雖給予學習者在線交流或線下見面的口頭表達機會,但是無法兼顧反饋、糾正或改進外語表達能力的任務,畢竟許多課程并非專門的語言類課程。
(四)媒體使用能力仍待加強
MOOC學習需要學習者有較強的媒體使用能力。一方面是學習者有資源甄別能力。學習者要能在眾多資源中找出適合自己現有能力水平,又符合自身興趣需求的課程。另一方面,也指學習者的媒體技術操作能力。
四、結語
MOOC因其面向大眾開放、共享優質教育理念而風靡全球,在我國也已進入實質建設階段。這也給外語學習者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質量、學習方式以及學習評價幾個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同時,外語學習者也面臨協調學習自由與學習自主;增加知識儲備、加強專業術語;均衡發展四大語言基本能力;進一步加強媒體使用能力等問題。還需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尋找最適合自己的MOOC學習之路。
參考文獻:
[1]袁松鶴.中國大學MOOC實踐現狀及共有問題*:來自中國大學MOOC實踐報告[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4).
[2]柴改英.MOOC之于外語教育場域的思考:慣習沖擊、協作創新、價值共建[J].外語電化教學,2014(5).
[3]戴勁.影視字母與外語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2005(6).
[4]王欣.MOOC視域中的大學外語教學模式的路徑選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8).
[5]祝智庭.MOOC為傳統教育敲響警鐘[N].北京晨報,201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