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彩金+黃善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046-01
批評是教師指出學生錯誤,促使其積極改正有效辦法,在教育教學中經常使用。但是,同所有良藥一樣,批評雖功在利病,卻弊于苦口。學生甚至把批評與責罵劃等號,稱受了批評為“被罵一頓”。學生對抵觸和畏懼的原因很多,但批評者不講究批評藝術是最主要的。批評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批評效果。
方法不當的批評有害無益,我們稱之為破壞性批評,通常可見以下幾種:
(1)僅僅為表示不滿和憤怒的發泄式批評。面對學生的不足,許多教師忘記了自己的職責,批評時只顧發泄不滿,埋怨職責甚至侮辱學生。這樣引起學生的不快,甚至自衛反駁,是批評失去意義。
(2)態度傲慢,盛氣凌人的家長式批評。有些教師吧“兇”作為批評的法寶,高高高祭起。對犯過錯學生態度粗暴,大聲訓斥,實行高壓政策。殊不知壓而不服,壓得越兇,反感越大,批評效果就越差。
(3)攻其一點,波及全部的以偏概全式批評。即使最差的學生也有可取之處。然而我們常常忽視這點,批評一點,引發其他,抹煞學生的所有優點。如此批評,學生顯然是難以接受的。
(4)含糊其辭,不得要領的泛指式批評。明確具體的批評,有利于學生改正錯誤,反之,批評籠統,泛泛指責,學生不知所云,茫然失措,難免要產生無論如何努力都不能令教師滿意的想法,對批評索性置之不理。
(5)不分時間場合的隨意性批評。每個人都有自尊心,誰都不愿別人公開指責自己的不足。如果教師稍有不滿,隨即“發炮”,全不顧環境是否合適,那么受到學生抵觸也就毫不奇怪了。
上述種種破壞性批評,背離了批評在于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彌補過失的宗旨,無意中阻絕了改正的通道,不僅無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帶大量的后遺癥,造成師生關系緊張,情緒對立,心里疏遠,嚴重的可以使教師多年的心血和努力毀于頃刻。
與破壞形相背的事建設性批評,其具體要求大致可以歸納為四點:
首先,要用平等的態度對待被批評的學生,這是有效批評的基礎。可以從三方面努力;
(1) 面帶微笑對待犯過學生。批評者主動面帶笑容,必定影響被批評者,吹散籠罩他心頭的緊張和不安,消除對立,式批評在輕松的氣氛中進行。而且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人的行動和感覺幾乎是平等的,控制了行動也就能控制住感覺,教師面帶微笑,還能有效地防止批評中的“走火”。(2)心理換位。用假言判斷或可能判斷反問自己:“假如我是學生,聽了這話會接受,會改嗎?”“如果過犯過錯的是我,希望得到怎樣的處置?”設身處地的從學生可接受的角度來設計批評內容和方式,是批評得到最佳效果。(3)顧及學生面子。人人都愛面子,如果把學生批得一無是處,他就會感到丟了面子,感到自尊心受到侵犯,注意力就會由批評內容的對否轉為抵御侵犯和伺機反攻上,批評就難以奏效。
很多教師常常因學生不理解自己的苦心而苦惱。這類教師十有八九是把自己的心捧得太高,壓得學生不敢或無法抬頭仰望。須如,批評應推心置腹,平等待人是首要條件。
其次,批評不能死死糾纏以往的錯誤,重點以放在激勵改正上,著眼于學生未來的塑造上。為此,批評時:(1)必須具體明確,有針對性,力求把批評內容表達清楚,不含糊其辭;(2)不以偏概全,一篙子打翻全船人,或將對方所有行為都包括在批評中;力戒“總是 、從來、根本”之類絕對化詞語;(3)應從陳述事實出發,談錯誤造成的影響和自我感受,不要給予評價對方的好壞,盡量少用“不應該、不能、不好”等否定性詞語,多用啟迪思考、導向進步的“如果……較好”等詞句;(4)把人事分開,對事不對人,不受繼發情感的干擾。
例如:對學生遲到不滿,者終于過是有直接關系的原發情感是不可避免的,批評遲到也是正確的。然而要嚴格控制接踵而來的針對行為者的繼發情感,不要讓其代替了原發情感,使批評由對事轉化為對人。總之把自己的意見和要求清楚的告訴對方,讓學生明白改什么,如何改。
第三,批評要思想教育和情感交流并重。一般認為批評是貶義的,所以老師找學生談心,學生大多反映消極,形成抵觸心理定勢。心里定性具有抗外部干擾的功能,一旦形成固定后,外來的思想觀點很難將其改變。因此,批評如果只重思想教育一頭,就很難突破心理定勢的干擾,必須兼重感情交流,溶理于情之中,才能形成事半功倍。可以這么說,思想教育成效的大小,往往取決于感情交流的融洽程度。特別是批評開始,消除學生形成的抵觸心理定勢,對批評順利開展舉足重輕。一種兩頭表揚、中間批評的“夾心”方法,能較好的達到這個目的。即批評時,先誠懇地肯定對方長處,在此基礎上,實事求是地批評其不足,并例證是批評在友好的氣氛中結束,結束時加以熱烈的鼓勵。采用這種方法,表揚的首因效應緩沖了刺耳的批評,熱情的鼓勵又使學生看到了改正的前景,師生感情始終融洽,批評必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后,要注意批評的場合。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表揚學生應大張旗鼓,讓更多的人分享喜悅,同時盡可能用書面形式或獎狀,演唱表揚的喜悅和影響,但批評則應單獨進行,而且在起到提醒注意的作用后,盡可能消除對方的不愉快心情。為此,有人把批評比作談戀愛,任何第三者都是多余的。不考慮環境,隨便公開批評,最容易傷害人。有的教師喜歡在集體活動中不點名的批評,這也不妥當。對當事者作用不大且不說,還會引起其他人的不安和猜疑。當然,有時教師必須立即當眾對某事表明態度,這時最好用間接批評法,明確而又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可以用講寓言的方法暗示,也可以親自示范,用榜樣的力量無聲的批評。概言之,應盡量避免在公共場合指責學生,減少批評的負作用。這樣做,看起來要花費一番功夫,但它能繞過障礙,直達目的地,比起簡單的批評卻引出復雜的結果功效要好得多。
批評是教育者管理學生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學會批評,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