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映
摘 要:學習共同體建設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在《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提高學習共同體的合作探究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加強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包括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評價和獎勵等策略的研究。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學習共同體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85-01
學習共同體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它讓每個孩子都融入集體,在集體的溫暖和鞭策中不斷取得進步。隨著課改的逐步推進和深入,我校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已經從理念走向行動,從盲目嘗試到有序運作,從注重形式到講求實效。
一、在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如何劃分學習共同體
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共同體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學習共同體是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合作學習共同體通常由6左右名學生組成。在構成上要求學習共同體成員的性別、學業成績、智力水平、個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著合理的差異和互補性,使每個學習共同體成為全班的縮影或截面。這樣構建的合作學習共同體才能“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學習共同體間展開公平競爭創造了條件。
二、學習共同體能夠正常運行的策略
組建好學習共同體,并不等于學生就能合作、就會合作了。要使合作學習共同體能夠正常運行,合作富有成效,則必須做好以下幾件事:
A、選一名得力的組長。組長是老師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組之魂。實踐告訴我們,選一名成績好、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學習共同體的組長長,負責全組的組織、分工、協調、合作等工作至關重要。
那么學習共同體的組長該如何選拔呢 ?學習共同體組長長應具備三種能力:提問能力、激勵能力和分辨能力。我們認為學習共同體的組長應具備以下條件:①有很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②有很強的口頭表達能力;③學習成績應該良好以上;④要有很強的責任心與集體榮譽感;⑤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⑥要有服務同學的意識。教師不僅要善于發現具備這些能力的學生。而且應該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這是培養學生領導才能的一個起點。學習共同體的組長不一定是組內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卻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強的學生。教師要定期集中培訓學習共同體長,培訓時除了了解反饋信息、作業專門指導外,還要傾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讓他們暢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啟發,以利于使他們領導的學習共同體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鮮明的個性。
B 、給學習共同體起一個響亮的名字。讓全組成員集思廣益、共同磋商,為學習共同體取一個積極向上、富有新意的、響亮的名字,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學習共同體目標和團隊精神。只要教師相信學生,給學生以表現的機會,學生的潛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如:必勝、無敵、翱翔、合力、雄鷹等學習共同體名稱,這是信心、意志、氣魄的表現!
C 、給學習共同體成員編一個相應的代號。按照一定的標準分好學習共同體之后,有必要按照學生學業成績和能力水平從高到低進行編號 (但應特別注意策略,不要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全班每個學生都有一個代碼。并且每組學業水平處于同一層次的學生代碼相同。這樣既便于組長分工,學習共同體內成員按一定的序號發言、交流、討論,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師抽查——指定同一層次的學生代表學習共同體發言,并給予及時評價,使個人承擔一定的學習共同體責任,促使學習共同體成員將焦點集中到互教互助上來。
三、學習共同體有效評價策略
學習共同體評價是對學習共同體合作過程和學生合作表現的監控,是促進合作學習共同體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課堂教學中的學習共同體評價包括個人自評、學習共同體自評和教師評價。
學習共同體自評也稱學習共同體自加工、學習共同體反省等。這種自評能夠使學習共同體成員維持良好的工作關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學習,使組員對自己的參與情況有所了解,保證學生在原認知水平上能夠積極進行思考,為強化學習共同體成員的積極行為和學習共同體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條件。在實際的合作學習實踐中,由于時間緊迫或者注重學科知識等原因,不少教師輕視甚至忽視學習共同體自評這個環節。學習共同體合作學習后,教師要提供一定的時間讓其進行自評。學習共同體自評初期,教師可以明確一個自評的結構,使學生的評價可以參照一定的程序、圍繞一個中心或突出一個重點。同時還要提醒學生運用他們的合作技能來進行自評,以促進學生參與學習共同體學習的深度。
四、學習共同體獎勵策略
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為學習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它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學習共同體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學習共同體計分,以學習共同體總體成績決定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在《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為了檢查學習共同體合作學習的成果,實施學習共同體獎勵策略,需要定期進行學習共同體測驗。在每次測驗結束后,要計算每個學生的提高分和學習共同體得分,以便對得分高的學習共同體進行獎勵。一般來講,把每人的成績與他們自己以往獲得的成績相比來表示學業上的進步,這是公平的。實質上是比較學習共同體內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努力程度和進步水平。這樣把做得好與得到獎勵聯系起來,有利于激勵他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獎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采用口頭表揚、頒發證書,授予“優秀學習共同體”榮譽稱號等。通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有價值的,是能得到認可的,激發學生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他們的潛能,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
總之,《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的學習共同體合作學習方式倡導關注每一個孩子,特別是關愛學困生,不拋棄,不放棄他們,因為每個孩子都承載著家庭和社會的希望,每個孩子都是集體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