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林
摘 要:活是作文的本源,離開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頭和生命力。因而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就應從生活入手,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生活處處是作文。
關鍵詞:中學生;作文教學;現實生活;習作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194-01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學生的作文又以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及一定的習作水平為前提??梢哉f,沒有生活,就沒有作文。要使作文教學的過程逐步變成學生走向社會的“第一生活場景”。要讓學生走進沸騰的生活,去參與生活、認識生活、學習生活,從五彩的生活中去挖掘取之不盡的寫作素材。
一、生活日記激發學生作文興趣
如果能寫生活日記,那么作文也許不用老師如何教,便能無師自通。當然有老師的引領,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作為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的我,曾經寫了一個月的“班級日記”。每一篇日記在第二天早上,給學生賞讀。也許算不上有文采,但是學生就喜歡讀。所記內容都是班級里發生的事情,作文結尾引出一些感悟點。每天的班級日記,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大概不到三天,已經有3位同學跟著我開始在寫了,她們的文章,用詞豐富,內容健康活潑,體現了這個時代特點。過了十天,跟上來學著寫日記的學生增加了,而且學生的日記還比我的日記內容豐富得多。每天積極寫,更是感覺著有一份興趣在內。這時候,寫作文已經是在品味生活了。每一天的堅持,每一天的分享,不知不覺中,學生喜歡上了作文,喜歡用文字表達生活。
二、給學生一雙智慧的眼睛,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彼晕覀円獑⒌蠈W生懂得觀察對于寫好作文的重要性后,送給學生一雙能夠發現美的智慧眼睛——觀察生活的方法。一是要有目的:去哪里、看什么、聽什么,自己要有個打算。如七年級上第四單元作文要求:“寫一篇景物觀察日記”,參考題有“花圃、月夜、雨中、秋晨”。如果是寫“月夜”,就要抓住月夜,重點觀察月光的變化或月光下的人和事及其感受等,這樣作文內容就具體了。二是要有順序:觀察事物,要了解它的全貌。這就需要有個順序,或由上到下,或由里到外,或由遠及近……只有這樣才能有條不紊地觀察清楚。三是要抓住事物特點:如《春》一課中春雨的特點是“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四是要有比較:因為“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如在公交車上同樣是青年,有的讓座、有的卻搶座。
三、給學生一本采集的本子,讓學生學會積累生活
生活的每一天都會發生許多事,但如果不用心觀察、注意記錄,也許它過去了就過去了,不留什么痕跡,導致作文時提筆便覺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我們可讓學生準備一本生活記錄本,用來記錄每天的生活見聞及感受,并定期回頭翻閱,堅持下去,學生對每天的生活就會多一份留意,多一點思考,多一分積累,學生的作文素材就會越來越豐富和充實。 這樣使學生都能像蜜蜂一樣勤采花粉,最終“釀出甜美的蜜”來。如八年級上第三單元是一組表現“慈愛、恩愛、關愛、孝悌”等親情的課文,我也要求學生寫一親人,要通過具體的事物來展現。學生相繼從“采集本”中很快就找到了《媽媽臨出門時的叮囑》《放學時奶奶的熱包子》《考試失敗之后的安慰》等素材。由于學生積累的材料多了,所以學生作文時的事例就可信手拈來。
四、重視生活實踐,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掌握一些寫作技巧
對于中學生來說,他們的語文能力大部分是在語言實踐中獲得,他們在朗讀中學會閱讀,在寫作中學會寫作。讓學生充分地讀,認真地想,無拘無束地說,心領神會地寫,津津樂道地畫,手舞足蹈地演,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創作空間。學生的生活體驗豐富了,寫作時有感而發的情感就增強,寫作的積極性也就慢慢提高了。這時老師應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朗讀內容,啟發學生在欣賞語言中體會語言的魅力和文章遣詞造句之精妙,對意境優美的句段或全文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領會文中意境之美,細致地品味文中的節奏美、音韻美和思想美。在老師的引導下,粗略懂得一些學習寫作方法。如點面結合是記敘文處理詳細的一種形式。所謂“點”,最能顯示景物、事件與人物性格本質特征的細致描摹。所謂的“面”就是對景物、事物與人物性格的一般性描述。它們的關系體現了所反映對象的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以點顯面,以面襯點的寫作方法,可以使學生懂得哪些需要詳細描寫,哪些可略寫,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中心突出、詳略得當,結構合理,更好地反映出生活畫面的全貌,塑造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
五、描繪生活的感受,體驗作文的樂趣
生活積累豐厚了,內心感受豐富了,就會引起傾訴、表達的欲望。此時,教師就要注意引導學生把他們的生活經歷、內心感受說出來,寫下來,讓學生的心聲盡情地釋放出來,達到一吐為快的境界。
為了引導學生傾吐心聲,體驗作文的樂趣,我們可設計一些利于傾訴的題材作為指引,如《xx,我想對你說》《那件事讓我煩心》《今天真高興》等。教師可通過舉一些身邊遇到的實例,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煩心的問題、高興的原因都說出來。通過這樣的引導,使學生感受到作文就是傾吐情感的工具,是反映、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久而久之,當學生養成了用作文抒寫內心感受、表現生活的習慣后,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作文。
結束語:作文教學可以說是中學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學生作文能力的水平標志著該生語文能力的高低、語文素養的優劣。作文源于生活,寫好了作文也就讀懂了生活。作文教學有法可依,但無定法。但有一點必須要堅持,作文教學也需要以學定教,從學生的作文起點出發,關注學生的生活,關注其作文的興趣,作文過程中的需求,教師適時提供相關的支持,我想只要功夫深,沒有辦不好的事情,作文教學也是如此。